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第四任校长,中科院院士王光谦。
王光谦(左一)和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青海大学供图
对口援青工作启动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有关中央部委、中央企业和东部发达省市积极选派多名优秀干部人才来青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贯彻落实省领导有关指示精神,更好激发广大援青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引导激励更多优秀干部人才投身青海、服务青海、扎根青海,本报自今日起开设“援青干部人才风采录”专栏,常态化宣传优秀援青干部人才先进事迹,持续营造大力学习宣传优秀援青干部人才的良好氛围。
如果可以将生命标注在坐标轴上无限延伸的话,我们能否画出几条不失了颜色、不失了意义,每10年为一个顶点的弧线呢?
王光谦能。
他说:“干一件事经过10年大概就会有一个结果,我期待着看到10年之后青海大学更大的变化。”
“一流大学应该双轮驱动”
作为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第四任校长,中科院院士王光谦在青海的日子已经跨过了7个年头。2013年,他从前三任校长的手中接过对口支援的接力棒,朝着青海大学要办一流大学,要办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大学的目标,不断探索和努力着。
“对口支援绝不是大家认为的,也不是我最初认为的就是派个人过去,帮助受援对象干点事。”王光谦坦言,直到来到青海大学后,他对这项工作有了更高的认识,“对口支援青海大学是清华大学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绝不是权宜之计,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
对口支援,支援什么,怎么支援?“说实话,刚开始大家都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去做。”但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在学校,主体一定是教师,援助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一定是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因此在援助之初,清华大学先后派出4批高水平教授团给老师们“充电”,同时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赴清华大学培训深造。
从开创探索到内涵发展,从上课培训到内部机制改革,从强化行政力量到院系力量下沉,从“硕士”唱主角到“博士”成必然,“青海大学要办一流大学,就必须双轮驱动,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一个都不能少。”
还记得在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中获得全球一等奖的青海大学超算团队吗?他们就是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计算机系的成果。或许在多年前,还没有人想过我省高校团队会进入这项赛事的总决赛并获奖。
成绩的背后是青海大学计算机系并不容易的创建史。正如王光谦所说,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对于我省唯一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青海大学来说,适应社会的发展,瞄准发展亟需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已经成了必然的选择。但是,对于当时的青海大学来说,零基础、没经验,没有高精尖的教师团队等一系列问题都现实地摆在面前。
“一定要办,这是市场需求。系主任我们派,课程我们上,专业按一本招生。”
也是从这里起步,清华大学和青海大学各院系、各专业、各学科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青海大学的“学术轮”开始加速。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青海大学要向“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大学”的目标迈进,本校师资力量的全面提升是重中之重。
“我来的时候,青海大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规模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距离一流大学的标准,光有特色还不行,还得有水平。”王光谦说,“我的任务就是要帮助青海大学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大学。”
从之前提出的“高原名校”,到之后确定的“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大学”,在王光谦看来这是一个由模糊概念向具体目标转变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第一要务。“学校要申请博士点,要带博士,但老师都不是博士,这就是面临的非常紧迫的问题。”
王光谦发现,以前青海大学引进博士是参考全省公务员考录管理办法,每年招人都是在11月份集中办理一次手续。但是博士生一般都是在6月份答辩毕业,“等到11月,很多优秀的人才早都被抢光了,想要留住人才就应该随时进人,这是最基本的。”
清楚了问题的症结,就要对症下药。在他的不断建议和努力下,青海大学提出的综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规划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文确定青海大学改革方案,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在全国也是独一份。”王光谦说,青海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青海大学高速优质发展最好的政策保障,“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对标一流大学,定位很清楚,办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大学,突破口就是高校自主办学的权力。”
就这样,从2013年学校招聘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不超过10个人,到从2015年开始每年有几十名博士进入教师队伍;从2013年全校教师中博士人数不足百人,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300多人,青海大学的“软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学校鼓励已经走上教学岗位的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老师继续读博提升自己,目前有近200名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攻读在职博士。“10年之后,他们一定会成为青海大学的中流砥柱。”
“青海确实是
非常锻炼人的地方”
由于工作的需要和科研的方向,王光谦早已经成了“青海常客”。三江源头的小村庄,金沙江边的“无人区”,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和对高原新的认识,都是他每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收获。
“从2000年第一次来到这里,这些年几乎把青海走遍了。现在除了雪豹没见过,其它的野生动物应该都见过了。”科考和玩户外不一样,用王光谦的话来说一定要到源头才能得到更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
考察路上,就地起火做饭是常有的事儿。王光谦说:“到了青海你才会明白,气象和水利绝不是书本上看到的知识。”说来也奇怪,每次大家做好了饭刚准备开饭时,不是雨就是冰雹总会来光顾一下,用王光谦的话说就是“无一例外”。
吃饭好对付,跳蚤却很难缠。“有一次考察回来,发现带回来一堆跳蚤和臭虫,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们处理干净。”王光谦直言,现在自己捉跳蚤已经很有经验了:“你想捉住它那是捉不住的。坐在凳子上,把胳膊往外一伸,不一会儿跳蚤就会跳到胳膊上,这时候要用另一只手蘸了水往上一拍,它就无处可逃了……”王光谦头一回把这些经历讲给他北京的同事听时,惊呆了所有人。
在王光谦的带领下,以前很多不敢上高原的人来到了青海;很多忌惮高海拔的人,对高原有了新的认识。清华大学各学科的领军人物一批又一批地来到青海,在包虫病防治、新能源、生态保护、数字经济等方面带来了前沿的理念,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王光谦说,以前很多人对高原的理解更多地强调的是它的坏处,这样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事实上我们很多去过高海拔地区的人都感觉到,前几天的难受劲儿过去之后,身体反倒好了许多。我脸上的斑都慢慢没有了!”
“不管我们到哪里,当地的群众都特别热情,我们和群众相处得很融洽,青海确实是非常锻炼人的地方。”
“理想和目标
一定是坚定的”
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每一任校长的任期一般都是4年,但王光谦迎来了第8年。他说,只要身体允许,还是想干到10年。
省政府提出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打造湟水河生态经济带、筹建青海理工类本科大学、构建独具青海特色的“1119”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体系等,“因此,青海大学要为青海省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服务,青海省要为国家新的战略服务,从专业角度讲这是最重要的方向。”
王光谦说,目前清华大学的“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10年的研究方向肯定是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任务;青海大学由省部共建的“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仅仅是为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它既是青海的战略目标也是国家的战略目标。
对于正在推进的各项工作,王光谦表示他在乎的并不是眼前取得了多少成绩,并不是请个多大牌的教授来干几年,或者是拿几个项目,或者是督促大家发表几篇论文,“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这其实并没有多么重要,我要看的是十年。”
“对于学校建设来说,我们一定要慢慢成为国内一流大学,在某些方面走向国际水准;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在青海尽可能找准青藏高原在全球气候变化或者是水与生态等方面的规律,尝试着去做试点。”王光谦说。
“我们都是这项工作和每一项改革的执行者、完成者,做院士如此,做大学校长亦如此,我们的理想和目标一定是坚定的。”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