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整治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委始终把专项整治作为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坚持把“改”字贯穿始终,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集中火力、瞄准靶心,啃掉了一批“硬骨头”,根除了一批“顽瘴痼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以上率下、高位推动,凝心聚力推进专项整治
省委把专项整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全面落实中央部署的8项专项整治任务,逐一制定工作方案,逐项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整治重点和进度时限,实施项目化推进,以严实的态度、有力的行动、务实的举措,聚焦重点、难点和堵点精准发力。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履职尽责,及时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在中央确定的8个专项整治任务的基础上,结合青海实际,将中央脱贫攻坚、环境保护、扫黑除恶专项巡视督察督导和省委巡视反馈突出问题整改等3个方面作为专项整治任务,形成“8+3”工作布局。坚持把专项整治与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衔接起来,贯通于两个批次的主题教育,加强上下互动和部门联动。
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先后6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周协商、旬调度、上下联动协调等工作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强化协调指导、逐项推进落实。在省委的示范引领下,省委办公厅、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扶贫开发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巡视办等7家牵头单位主动领衔、积极作为,成立工作专班,分解落实任务,加强协调调度,多次牵头召开工作推进会,专题听取工作进展汇报,主动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问题,确保所有整改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各参与单位和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因地制宜抓好整治。省委巡回指导组把专项整治作为督促指导的重要内容,层层传导压力,逐项督导推进,着力推动专项整治向纵深开展。
自上而下、精准发力,同向用力落实整治任务
专项整治是我们党集中治理突出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各地各单位自觉扛起专项整治主体责任,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第一、二批单位上下联动、衔接贯通、聚力整治。主要负责同志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牢牢抓在手上,多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加力推进。
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省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要求省级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分管领域和分管工作,帮助解决需上下联动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有机融合、贯彻始终、取得实效。省委主题教育办公室收集梳理基层反映需省级层面解决的9个共性问题和45个个性问题,逐一列出清单,分解到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把责任明确到位、措施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以行业联动推动整改落实。各地各单位在继续深化问题整改的同时,主动下沉一线,向系统内基层单位征求“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和单靠基层自身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366条,纳入整改清单,主动认领、前后衔接、上下贯通、整体推进问题解决。
各地各单位切实增强抓好专项整治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聚焦“8+3”专项整治突出问题,从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真刀真枪解决,扎扎实实整治,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省委办公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列入党委(党组)会议固定议题,进一步把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省纪委监委将惠民惠农“一卡通”和物业服务等18项整治问题纳入日常监督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838个,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493个,处理1034人。在省纪检监察外网开设了“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栏目,公布进展成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23起典型案件进行公开通报曝光。省委组织部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建立微信公众号、发放征求意见表、新媒体留言等多种方式,认真排查干部在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措施办法11个,宣传担当作为先进典型487人,调整不担当不作为干部18人。
各地各单位聚焦专项整治任务,找准靶子、点中穴位,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以专项整治成果增强了主题教育成效。截至目前,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的4件重要指示批示已全部落实;省级印发规范性文件同比减少28%、会议减少29%、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77%;完成1101名厅级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申报工作;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的30项问题整改已全面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52个问题已整改完成38个,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督办的111件线索已查核办结109件,省委巡视反馈的412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976个,移交的517件问题线索已办结341件。
聚焦民生、真刀真枪,齐心协力办实事解难事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各地各单位按照“小切口、实举措、准发力”的要求,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紧盯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保障、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一件一件梳理研究,一件一件整改落实,以专项整治实效取信于民,交出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针对“入园难”“入学难”问题,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攻坚计划、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投入资金24.82亿元,建设项目293个,建设校舍面积83.29万平方米,其中新扩建幼儿园35所,义务教育学校119所;统筹为基层增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700个村级卫生室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建设,现已竣工627个;建立完善省内三级医院组团式对口支援青南地区州县两级医院工作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将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分批分类进行救治1.78万人、救治率达99.25%;全面实施贫困病人就医“六减”政策,共为12.63万人次减免医药费用549万元。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组织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行动和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年底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率达到“七个100%”;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全部纳入许可监管范围;在全省新改建农贸市场4个,蔬菜零售点200个,进一步加大安全蔬菜的供给力度。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落实饮水安全工程中央及省级资金8.42亿元,巩固提升全省80.4万人的饮水安全水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个责任”全部落实并向社会公示,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建立。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厕所革命”,目前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已开工248个、开工率为83%;改造厕所7万余户、开工率达89%,已建成3.92万座。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0余万吨,拆除乱搭乱建设施2万余处,整治垃圾堆放点175处、整治率为72.3%。
针对困难群众救助问题,突出“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全省新增城乡低保对象3383人,发放新增低保补助金115万元;关注物价波动,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8月份以来全省共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432万元、惠及全省40万低收入群体。
针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推出18条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安排1.7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288户中小企业;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通过落实自主申报、“一窗受理”、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为企业开办提供一站式、前移式、一窗式集中服务,企业开办时间由2018年的8.5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5个工作日。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专项整治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重要的民心工程。基层群众普遍反映,通过开展主题教育,领导作风转变了,下基层多了,沟通交流更务实也更深入了,一些长期反映没有得到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各地各单位纷纷表示,将继续紧盯“整治内容”打“攻坚战”,紧盯“检视问题”打“歼灭战”,紧盯“薄弱环节”打“持久战”,用心用情打好当下“改”和长久“立”的组合拳,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把专项整治各项任务完成好,以专项整治的扎实成效扩大主题教育实际效果,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