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寻访战贫斗困的坚实履痕

公保安加 朱宇莹

2020年01月08日09:19  来源:青海日报
 

【开栏的话】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新的春天,格外令人期待。新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风雪草原、河湟谷地、大漠戈壁、城市社区,用脚力丈量脱贫攻坚中青海的民生之变,用眼力寻觅奋进青海的勃勃生机,用脑力思索新闻背后的力量,用笔力记录奋斗新时代的青海故事。

青海日报今起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推出记者采自基层的鲜活新闻故事,充分反映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一鼓作气、迎难而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充分展现青海大地欣欣向荣、人民群众欢度春节的美好景象。敬请关注。

几天前的一场瑞雪将尖扎大地装扮得银装素裹。1月7日,沿着舒缓沉静的黄河,踏着雪花再一次探访这里的村村落落,寻访尖扎人战贫斗困剜穷根的坚实履痕,我们不难看到,在肥美的黄河谷地,在纵横交错的荒山秃岭,那些关于农村牧区挪“穷窝”、兴产业、牧民变“股东”、农民成“老板”的平凡故事。

尖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摄影:公保安加

新年“赶时髦”的老人

在与康杨镇对望的寺门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座座白墙绿沿的新院依着缓坡高低错落,栉比相连。推开一扇院门,搬出危房住进新院的马占山老人正在阳面屋檐享受着暖阳的沐浴。对年逾古稀的马占山来说,坐在新院晒着太阳是一件让他觉得特别惬意的事情。

沙发、火炉、电灶、抽油烟机……老人的新家陈设简单却井然有序,最惹眼的是主卧里那面“操作简单,热得快,没有炕烟味”的电热炕。坐在炕头,老人得意地操作着挂在墙面的温控板,为大家演示起来。

对于马占山来说,2018年11月15日是他这一生中最为喜庆的日子之一。那天,他拿到了新院钥匙,和来自康杨镇9个村的30户贫困户106人集中搬迁到新村,告别了“小不了自己几岁”的危旧房。

搬出“夏秋漏雨,冬春透风”的危房,住进砖木结构的新院,离开“烟熏火燎”的日子,将这些“新家伙”搬进新房……抚今思昔,面对翻天覆地的变迁,马占山老人连说“方便得很!舒服得很! ‘胡度好’!”

2019年10月,马占山被确诊为腰间盘突出,在省人民医院住院做手术,20余天下来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但马占山心中的愁绪却越来越重,“动了手术,费用肯定不低,虽说有医保,但是出院时得先全额垫付吧!”直到结算那天,窗口递出的结算单让他和老伴一时面面相觑,“65000多块钱的费用,靠着低保户的医疗报销政策,我自己就掏了6000多块钱。”马占山说道。

马占山74岁,老伴小他10岁。年迈的老两口已无其他创收能力,靠着低保补助、养老金和高龄补贴,生活也能过下去。但他却是个“赶时髦”的老人,新的一年到来,他将自己和老伴的产业到户资金12800元作为股份入股到尖扎县康利节能环保砖厂,等年底分红时,家里又将多出一份稳定的收入。

马克力索在自家奇石“展览室”擦拭黄河奇石。摄影:公保安加

黄河奇石来致富

这是一方“不起眼”的院落,砖墙铁门,院内一排坐北朝南的房屋,一如诸多农家小院一样普通。但这更是一方“不寻常”的院落,推开门,里屋整齐摆放着千奇百怪的黄河奇石,别有洞天。

晌午,阳光正暖。马克力索进进出出,将用作饲料的玉米晾晒到院落中央,又拿起抹布,推开被她和丈夫改成“展览室”的房门,一丝不苟地擦拭起满屋子奇形异状的石头。

腼腆淳朴的马克力索不善言辞,但说起自家“展览室”里的奇石却如数家珍。2019年,她的丈夫马索么乃通过“快手”平台和“微信朋友圈”出售了6块奇石,赚得了1万余元。“他很早以前就有收藏黄河奇石的爱好,因为没有钱买,基本上都靠自己去捡。”马克力索微笑着说。

马克力索的丈夫马索么乃是个“自学成才”的木匠,但比起木工活,他更钟情于收藏黄河奇石。2016年初,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制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户施策方案时精准“把脉”,建议马索么乃为奇石“小作坊”做一次“更新升级”,发挥木工特长,为奇石做精致底座,扩大收藏规模,让自己将来“点石成金”致富有门。

不久,马索么乃通过“530”贷款贷了4万元,将家里一间30多平方米的屋子改成了“展览室”,又亲手为满屋子的奇石制作了精致的底座,让凌乱的屋子一下换了“新颜”,将它变成一家人致富“新天地”。

就是“蝴蝶那一下振翅”,引起了这个贫困家庭的致富“风暴”。2019年,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有人慕名前来,在马索么乃处订做了130个奇石底座,粗略一算,也有近万元入账。致富有了门路,两口子便越是勤劳。为了便于运输,不久前用产业到户资金购置了一辆三轮车,眼下,他们又正在为搭上尖扎县电商平台做打算。

尖扎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小区。摄影:公保安加

义无反顾下山来

在尖扎县,一栋11层高的新楼屹立于县城东南侧一隅。作为尖扎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唯一的县城安置小区,它立足今天,着眼未来,讲述着关于变迁与希望最生动的故事。

2019年12月,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小区通过验收分配启用,来自尖扎滩、当顺、措周、马克唐等8个乡镇和办事处的135户582人集中挪出“穷窝”,搬进了这栋新楼。

接到搬迁通知不久,52岁的才让便迫不及待忙着收拾新家。走进才让的新家,在三室两厅的大套间里,时尚的装修、实木组合沙发、红色地毯、液晶电视应有尽有,才让穿着一件藏蓝色新衬衫,拖着拖鞋迎门而来,活脱脱一户城市居民的模样。

在离尖扎县城近50公里的尖扎滩乡,有一处牧草稀疏养不活牛羊,种地更是入不敷出的半农半牧村落,这就是才让的老家石乃亥村。“村里的宅基地已经交还给了村委会,年后就拆了。”才让说,从山上到县城,从土坯房到楼房,从烧牛粪到集中供暖,放在以前,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无法想象的,为此,他携家带口,沿着通往县城的山路,来得义无反顾。

“现在搬下来了,从本质上来说我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所以,我打算在县城开个铺子带着儿子做点小生意,好让自己和家人在未来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问及将来的打算,才让想法很清晰。

在安置楼一层,有一间19000余平方米的大铺面,在此前交付楼房时,尖扎县已与安置小区约定,将以一年100万元的租赁费,租用安置楼一楼铺面,作为尖扎电商服务中心。租赁费将作为135户搬迁户的红利,于今年底全额分红。

无论是做手术住院自己掏了不到十分之一费用的马占山老人,还是受益于驻村扶贫工作队精准“把脉”的马索么乃一家,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才让,他们今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变化足以代表这个地处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的国定深度贫困县正一步步告别昔日的旧时光,叩开新时代新生活的大门。如今,尖扎正以无比从容的姿态迎接脱贫摘帽“大考”的临近,消除贫困的愚公之志,前无古人的脱贫成果,让他们底气十足。

(责编:王红玉、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