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奏响大美青海腾飞的号角

罗 珺

2020年01月04日10:28  来源:青海日报
 

高原美丽乡村——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东旭村。 通讯员 李勇 摄

从瀚海戈壁到河湟谷地,从城市发展副中心到兰西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的巨幅画卷正在高原大地缓缓展开。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面向现代化。目前,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和青海解放走过的70年历程,我省城镇化发展规模体量快速扩张,体系布局逐步成型,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居民生活幸福安康,对外联系愈发紧密,在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牵引和助推作用。

在青海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我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的目标,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城镇自然美、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的新形象初步呈现……走进2020年,新时代的青海新型城镇化建设定会更上一层楼,从此,青海不再遥远,一颗高原明珠正在冉冉升起。

新型城镇,夯实基础助动力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岭格社区,人们不由得要感慨一番:在这里生活,真的很惬意。其实,岭格社区的变化只是达日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一个缩影。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城镇发展的巨变,正在推动着达日县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牵引和助推作用。“现在路通了,吃喝不愁,县上和城里都是盖楼房,都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差别啦!”岭格社区居民尖措说。达日县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履铿锵,正在呈现出美好景象。

我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强筋壮骨”,努力推进乡城融合。

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共和县恰卜恰镇,无论是通过道路、城镇管网、棚户区等改造后旧貌换新颜的老城区,还是根据新规划而建成的城市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活力无处不在……

一直以来,海南州持续加大对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全力推动藏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并继续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完成1170户老旧小区整治项目,实施投资5.29亿元的库区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项目。同时促进城镇集约紧凑发展,推进城镇多规合一,加快实施贵德县地下综合管廊、各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等项目,大力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素有青海“西大门”之称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瀚海戈壁上增强重点城镇的带动力。基础设施全面跟进,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取得整体跃升。

白文华一家2016年从原来的老村搬到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希望新村。与她住在一起的女儿女婿,因为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夫妻俩借着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便利,在市区周围跑起了出租。

柯鲁柯镇这个特色小镇的变化,在点点滴滴中让群众感受到了新城镇发展所带来的幸福,不仅仅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还带来了致富的“金饭碗”。

新型城镇,找准特色走出去

灾后重建让更多人认识了玉树、了解了玉树。同时,也使玉树藏族自治州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如今在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全州以玉树市为中心,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加快新型生态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巴塘河文化旅游景观带,把玉树市建成高原生态商贸旅游城市、智慧城市、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和我省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

同时推进智慧化、精细化城市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力争为群众和游客提供更加智能的信息服务、更加优质的旅游环境、更加多元的出行工具和更加安全的社会保障。

除此之外,称多县、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的中心城镇,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将重点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引导虫草经济健康发展。未来的玉树将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特色的生态型、商贸型、旅游型城镇化模式。

很多人感觉到,城市都是一样的,而乡村却各有各的特色。那么,如何让新型城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变得有特色起来,变得更能吸引人?这就需要对号入座,找准每个地方的特色。

近年来,“青海年·醉海东”、农展会等品牌效应持续放大,海东市对外交流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极地门户青藏首站”“彩陶故乡·醉美海东”“高原硒都”“人文乐都”“七彩互助”“魅力民和”“山水化隆”“多彩循化”等城镇品牌广泛传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近日创建成功,也为海东吸引了不少眼球。

在距离平安区不远的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现在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网红“打卡”处,古戏楼、老作坊、藏族及土族特色民宅等18个具有时代特点、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齐聚在这里。

“这里结合了平安古驿文化、河湟谷地各民族文化,是一个以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从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副总经理张敏的介绍中可以发现,平安驿的旅游发展正沿着“农牧区着眼承载力、更加注重宜游”这一实现我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目标前进着。

新型城镇,生态优先促发展

2015年,西宁市成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从此,西宁为全体市民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在生态脆弱地区、欠发达城市塑造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西宁模式”。

从小在西宁长大的市民李晓梅颇有感慨:“一年四季西宁的空气都很清新,也时常出现‘西宁蓝’的好天气,西宁的蓝天发到朋友圈里都能引来不少外地人的点赞和羡慕,我也为生活在生态环境优美的西宁感到自豪。”

西宁市创造性提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重大部署,开创了发展新境界。并持续做优西宁,着力提升省会城市的内涵品质。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贯穿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各方面各环节,让各族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营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西宁。

绿色始终是发展的本底。在拥有茫茫草原和青海湖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不断扩大投资、拉动发展,围绕公共基础设施、民生重点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设目标,以生态优先战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对宜居环境的追求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海北州持续在改善发展环境和条件上发力,只有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才能可持续。

正如“高地海北”是海北州给青海湖北岸广阔区域的一个定位。立足这样一个定位,海北州也会围绕生态,从点滴做起,做好城镇化建设的大文章。

(责编:王红玉、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