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 乡俗 乡情

栾雨嘉

2020年01月02日09:09  来源:青海日报
 

  本版图片由栾雨嘉 邢生春 摄

  本报记者 栾雨嘉 通讯员 贵组宣 贵南组

  漫步海南藏族自治州山村的阡陌小道上,冬日的阳光洒在村庄的角角落落。天空瓦蓝,鸟儿掠过蓝天。偶尔几声“咩咩”“哞哞”声打断游走的思绪。

  因为工作的关系,记者在海南州接触最多的是乡村,一个个星罗棋布的乡村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装饰并点缀着海南大地,更多的感慨也来源于乡村。

  乡村是贴近自然的地方,连绵的群山、袅娜的炊烟、婆娑的树影、闪亮的星辰。

  乡村是美的化身,乡村的一颦一笑赋予人们灵感,乡村是人们创作的源头;乡村的美被写成了诗,作成了画,谱成了曲……

  乡村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地方。

  乡土之美 尕让有松巴,遗世而独立

  如果说乡村文化是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那么古村落就是扉页。

  松巴村坐落于贵德县尕让乡,藏式风格的村落,嘎吱作响的木桥、挺拔向上的古树以及一条汩汩流淌的清澈泉水点缀其间。

  松巴村历史悠久,当地人说村子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村里人还赋予此泉这样一个传说:泉水有两个泉眼,分别代表一男一女,男女喝相应的泉水,就能梦想成真,因此也吸引着许多人到这里许愿、取水。

  松巴村除了泉水,还有村庄的参天古树。据专家鉴定,最大的一棵古树有600年的树龄,需要八九个人才能合抱。夏季,古树枝繁叶茂,犹如撑起的巨伞,形成一个天然的避风湾。冬季,古树枝干遒劲有力,直逼苍穹,像一位老者又像一位智者,饱经沧桑,不改初衷,看遍人间冷暖却平静无言。

  黄河从松巴村旁缓缓流淌,赤麻鸭、白鹭、鸬鹚等水鸟成群嬉戏,大天鹅结伴光临,冬日的松巴村别有情致。

  松巴村党支部书记切江尖措说:“我们村海拔低气候好,这几年生态状况也越来越好。这里还是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他们说这里能观赏到一百多种鸟类。还能见到‘白尾海雕’呢!”

  据了解,“白尾海雕”如今在松巴峡口孵化,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细心的人注意到,原先只有两只,现在有十八只了!很多摄影家在此等候四五天,专门来拍这种鸟。

  据切江尖措介绍,白尾海雕是一种对生态环境要求特别高的鸟,在俄罗斯、日本越冬,但是近几年在松巴村越冬的白尾海雕越来越多了。

  2019年,在村“两委”带领下,村民们在村子后面种植了13.3公顷的梨树、杏树,美化环境的同时又具有观赏价值。“我们还在黄河边种植了巨菌草。它根系发达,能够保持水土;可以用作灵芝、蘑菇的培养料,还可当作饲料。”切江尖措说。

  贵德被称作“高原小江南”,松巴村更是宜居、休闲的好去处。

  乡俗之美 别致的心绪,别样的世界

  微风缭乱的披肩长发,雨后枝桠吐露的星点梨花,秋后咧开嘴的蔬果,雪后寂静的村落……这是解玉福作品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但他的作品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用不同颜色的布料拼贴成的,信不信?

  今年56岁的解玉福是贵德县书画协会副主席,也是青海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他出生于贵德县河阴镇郭拉村,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传统的民间民俗艺术。

  他生活的美丽村庄给予他很多,村庄里的蔬菜、果实、树木、山水以及随四时而变的色彩吸引着他、影响着他、启迪着他。

  一次外出旅游,他发现有些艺术家用鸡毛、芦苇草、贝壳、树皮制作平面或立体的手工艺品,这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于是,他产生了另一种表达美的方式——用碎布作画。

  解玉福说:“布贴画以色彩冷暖为基调,用各种颜色的布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剪贴而成。而且所用的大多数原材料也是一些破旧的废弃布头,有时候还会去窗帘店收集边角料,遇到心仪的布料也会花钱购买。”

  确定主题后,解玉福就开始留心、收集各种能表达画中内容的布料。贵德的山就用迷彩服布料来体现,乡村田野选用几块黄澄澄的布料,生长的植物则选择小碎花样的图案……

  解玉福具有良好的绘画功底,他对色彩把握非常精准。“布料不仅可以正着贴,也可反贴。你看这个迷彩服表现的连绵群山,正着贴颜色较为鲜艳、明亮,反贴则色彩暗淡。”

  对布贴画的如痴如醉,让解玉福时刻都有走到那剪到那的冲动。看到一块相中的布料,他的脑袋就飞快想着怎么把合适的素材拼贴到适合的位置。

  2019年他在贵德县物资交流会上相中了一件带有荷花图案的青色旗袍,他觉得这布料特别适合制作花鸟图,就把旗袍买下来。不久,一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布贴画便在他手中完美展现。

  贵德县河阴镇城西社区还经常邀请解玉福为辖区居民讲授布贴画的制作技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城西社区党支部书记梁国刚是谢玉福的头号粉丝。

  “我制作了一幅贵德美景的布贴画,黄河、花草都已齐活,就是没有发现能够表现楼房的布料。偶然一瞥,发现妻子睡衣口袋是深棕、浅棕、灰白相结合的小方格图案,做楼房特别合适,就立马剪下来了”梁国刚说。

  “近观是布料,远看是楼房。观赏布贴画需要远观。” 解玉福说。画作完毕,心中诗也呼之欲出:“四山漫雪花,三河桃梨香,胜景娇如此,高原独一处。”

  解玉福有一间展览室,室内挂满了贵德山水、民族团结、风土人情的画作,倘若你正巧经过,不妨进去看看,细细品味。你一定能体会到千百年流淌的悠悠黄河水沉淀出的农耕文明,滋养出的一颗灵动而别致的心。

  乡情之美 一杯敬自然,一杯敬故乡

  来到海南州精准扶贫绿色产业园内的宗拉青稞酩馏酒体验馆,意料之外的是总经理卓么杰只有27岁。

  卓么杰是贵南县茫拉乡克周村人,大学毕业后先后到西宁、拉萨打工。成长中,他也有梦,也向往远方,后来发现梦的终点还是故乡。

  粒粒饱满的青稞,带着乡土的味道,家乡的酒酿,带着祖祖辈辈的情感。卓么杰说:“我是古法酿制酩馏酒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我想创立公司生产酩馏酒,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家乡的酒酿文化。”

  于是,卓么杰便义无反顾投身创业,在家乡创立了宗拉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卓么杰说:“我们的酒现在销售非常好,西宁市很多藏餐厅都有这款酒。”

  打开酒盖,股股醇厚的粮香钻鼻子,呷一口,性味辛温,入口绵甜甘润、清纯爽口。

  卓么杰介绍,“境”“水”“粮”“艺”四字是古法酿制精髓所在。

  “境”是环境纯净,青藏高原远离工业污染,隔绝城市喧嚣;充沛的日照、洁净的空气使这里成为酿酒好地方。

  “水”是雪山融水,来自海拨4500米的雪域高原之水,经阳光照射或地下潜流,穿越层层冰川岩层,水质软硬适中、清冽微甘,富含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粮”,优质青稞,这一生长在雪域高原的古老作物,经高寒历练、得江源哺育,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极具营养价值。

  “艺”是传统工艺。酩馏酒沿用民间原生态、纯手工古法酿制,酿造过程无任何食品添加剂,保留青稞酩馏酒最原始味道,此工艺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造技艺认证,也被贵南县授予非遗原生态酩馏酿造基地。

  卓么杰说:“酿造之后的酒糟,我们统一收集作为饲料出售给公司或周边养殖场,以酒糟为食的牛羊肉质也非常鲜美。”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