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青海|高原生态好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近年来,青海省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推进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治理等工作,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今年1—6月,青海全省3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黄河干流、长江、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
人民日报看青海:教育对口帮扶,让高原牧区孩子上好学 原标题:开学之际,记者走进青海省果洛西宁民族中学—— 教育对口帮扶,让高原牧区孩子上好学(人民眼·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图①:学生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中心做机器人实验。 图②:周全(右二)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
人民日报 | 陈刚: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多次提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各有特点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青藏高原精神”。…
人民日报看青海|牧民当上生态管护员 原标题:牧民当上生态管护员(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德曲源湿地,雨过天晴,彩虹半挂云边,黑颈鹤、赤麻鸭在岸边踱步。德曲源湿地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麻秀村,距黄河上游约古宗列曲百余公里,长江源头的重要支流代曲河穿村而过。…
人民日报看青海|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原标题:青海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本报西宁8月11日电 (记者王梅)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青海省动态优化调整全省养老设施布局,已构建形成由205个养老服务机构、24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0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据介绍,今年以来,青海民政部门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深入实施养老服务领域“九大行动”。…
人民日报看青海:探秘江源 只为更好守护 原标题:开展水资源监测、分析气候变化,2024年江源综合科考—— 探秘江源 只为更好守护 一场雨过后,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的通天河水流湍急,直门达河段,随着来自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水环境所等科研单位的科考队员对悬移质泥沙和河床沉积物、浮游生物等样品的取样,2024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拉开帷幕。 穿越茫茫的青藏高原腹地,科考人员深入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地区,对河湖水文、河道河势、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土流失、冰川冻土等进行全方位“体检”。…
人民日报看青海|第二十五届青洽会项目总投资额达916亿元 原标题:第二十五届青洽会项目总投资额达916亿元 绿色算力领域签约288亿元 本报西宁7月16日电 (记者乔栋、王梅)第二十五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近日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青洽会实现签约项目104个,总投资额916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绿色算力、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人民日报看青海|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原标题: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图为7月10日,参赛选手在第二十三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四赛段的比赛中。潘彬彬摄(新华社发) 本报西宁7月10日电 (记者贾丰丰)日前,记者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监测显示,2023年,青海湖流域水资源总量为33.02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总量相比偏多29.3%;积雪面积较上年减小27.81%,较近10年平均面积增大22.05%;草地植被平均覆盖度达65.70%。…
人民日报看青海|激发干事热情 强化担当作为 原标题:青海省激励干部投身乡村全面振兴—— 激发干事热情 强化担当作为(讲述·一线见闻)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镇台其庄村的大棚里,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脱贫监测户马有守承包了3个大棚,今年已卖出一茬黄瓜,预计收入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