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青海|采油工史昆的工匠绝活:看听摸查嗅 快速排故障 原标题:青海油田采油一厂采油工史昆—— 看听摸查嗅 快速排故障(工匠绝活) 【绝活看点】 从事采油工作28年,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一厂采油工史昆总结出了“抽油机井生产不正常判断处理法”,通过“看、听、摸、查、嗅”,可快速对油井故障进行诊断、排除。参加工作以来,史昆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
人民日报看青海:“复兴号”驶上青藏铁路 7月1日,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以下简称西格段)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正式进入动车时代。西格段东起西宁,西至格尔木,中间途经德令哈,全线运营里程829公里,通行动车后,最快5小时30分钟可达。…
人民日报看青海: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举办 原标题: 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举办 本报西宁6月18日电 (记者何勇、乔栋)15日至19日,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本届博览会期间,举办了“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主旨论坛、2023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论坛、电子商务绿色发展大会、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论坛及开放日活动等,以推动生态文明交流、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中国的绿色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驻华使节在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太阳能电力分公司光伏电池生产线参观。本报记者 王海林摄 参观电力公司、察尔汗盐湖产业基地,走访长江源村、民族学校和藏族村民家庭,出席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开幕式和2023年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论坛…… 6月12日至16日,来自阿根廷、哥伦比亚、塞浦路斯、孟加拉国、肯尼亚等国的10余位驻华使节在青海省参加由外交部组织的“驻华使节地方行”活动。…
人民日报看青海:植根广袤田野 助力乡村振兴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王舰—— 植根广袤田野 助力乡村振兴(履职故事) 日前,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下寨村的青海省马铃薯高山试验站,播种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滚滚土浪伴着机器轰鸣翻新而起。一旁,来自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的全国政协委员王舰正和同事们详细查看着土壤温度和墒情,并把种植户的需求一一记下。…
人民日报看青海|门源 电商连通更大市场 原标题:与消费者更近,让产业链更紧 青海门源 电商连通更大市场(脱贫地区回访) 图①:2020年6月18日,本报经济版推出报道《回到大山,是为翻过这座“山”》。 资料图片 图②:门源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商品展示货架。…
人民日报看青海:对接务工需求 做好服务保障 原标题:截至目前,青海累计转移农牧民就业近12万人次 对接务工需求 做好服务保障 核心阅读 为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青海主动对接群众务工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强化服务保障,引导农民工有组织、有计划地外出就业;加强技能培训,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壮大劳务品牌,助力稳定增收。 “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不久前,来自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桦林乡关巴村的68名农民工,乘坐专车驶出县城,他们将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花土沟油田务工。…
人民日报看青海:培养高技能人才 推动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青海油田着力推动专家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高技能人才 推动高质量发展 青海油田坐落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茫茫戈壁大漠中。有民谣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
人民日报看青海:传统农牧业 焕发新活力 原标题:青海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传统农牧业 焕发新活力 6月,绿意渐次在祁连山深处铺展开来。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央隆乡阿尔格村雪山家庭牧场内,刚刚放牧回来的东知布来不及歇息,及时拨通县畜牧兽医站的电话,详细询问分群饲养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