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

“術精岐黃”暖高原

余 暉 李永波
2025年11月02日09:48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在病區查房。

  為患者做針灸治療。本報記者 余暉 李永波 攝

  本報記者 余 暉 李永波

  “大夫,我奶奶說,‘吃了一個療程的中藥,腿腳疼的老毛病慢慢緩解,身體舒服多了,這次來是想再找您看看,繼續按之前的方子開藥。’”

  “能見效就好啊。沒記錯的話,老人家是拉加鎮過來的吧,跑一趟不容易,孩子你放心,我再看看你奶奶的情況,有需要就再服藥鞏固一下。”

  10月29日,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人民醫院傳統醫學科暨中西醫結合代謝病專科診室裡,71歲的藏族老人瑪尼拿出手機撥給了遠在省城西寧上大學的孫女,滿是信任地遞給坐診醫生陳榮。

  經過仔細復查,陳榮為老人開具好處方單,一邊比劃示意一邊說:“到一樓中藥房等候取藥。”嶄新的中藥房裡,400多種藥材整齊排列在藥櫃中,全自動煎藥機正“咕嘟”作響,濃郁的藥香彌漫開來。

  一上午,前來求醫問藥的中老年患者一個接一個,而醫生桌上的一方小小脈枕,承載著每一個高原群眾對健康的渴望。

  “您好,請坐。哪裡不舒服,手心朝上放到這裡,我先給您切脈看看。”援青診室裡,上海援青人才、瑪沁縣人民醫院傳統醫學科執行主任彭林峰正忙著接診下一位病人。

  “高原寒冷缺氧的自然條件和長期超負荷勞作,讓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膝關節退行性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成為困擾群眾的‘心病’。之前,醫院還面臨著無中醫、無飲片、無中藥房的‘三無’困境,許多牧民要麼忍受病痛,要麼翻山越嶺去省城看病,往返數百公裡的路程往往讓輕症拖成重症。”彭林峰說。

  今年8月,在上海援青資金支持和瑪沁縣衛生健康部門的推動下,瑪沁縣人民醫院傳統醫學科暨中西醫結合代謝病專科正式開診,不僅填補了縣域傳統醫學服務的空白,更成為果洛州規模最大的傳統醫學中心。

  門診一開診,便受到了瑪沁縣及周邊縣眾多病患的關注,在這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縣城,越來越多像瑪尼這樣的患者,就近找到了病痛的“解藥”。

  “目前,科室已配備了國內先進的全自動煎藥機及全自動人體成分分析儀、肝臟瞬時彈力超聲檢測儀。門診可診治中醫內外科多種疾病,尤其擅長糖尿病、痛風、肥胖代謝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膝關節退行性變等慢性疾病,以及濕疹、痤瘡、過敏性皮炎、下肢靜脈曲張性皮炎等皮膚瘡瘍疾病。同時,開設病床15張,能為患者提供針灸、艾灸、推拿、熱療、光療、埋沙療、中藥熏洗、中醫坐浴等多種療效顯著的中醫治療。” 上海援青醫學博士、瑪沁縣人民醫院院長謝心介紹。

  在彭林峰的醫患記錄裡,一位有二十余年腰膝疼痛病史的中老年女性患者讓他印象深刻,“當時就診時,這位患者非常痛苦,幾乎無法正常站立,更別提完成日常勞作。”經過CT診斷,患者腰膝損傷、老化嚴重,僅憑服用消炎止痛藥物治療效果甚微。彭林峰結合中醫理論,為患者制定“推拿+針灸+口服中藥”的綜合療法,每天再配合蠟療,經過一周的治療,患者疼痛減輕,可以自由活動,身體狀況也明顯好轉。

  看到接診過的一例例患者病痛減輕、恢復健康,彭林峰欣慰地說:“傳統醫學在疾病預防與治療、康復與健康維護方面有著獨特作用。我們希望惠及更多牧區群眾,讓長期困擾他們的慢性病、疑難雜症,在中醫辨証論治下,實現治療目的,提升健康水平。”

  午后,溫暖的陽光照進病房的窗戶,母親在兒子攙扶下慢慢下床站起身,試著完成了一個下蹲動作,母子相互望著,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以前阿媽腿疼得下不了床,要找車去西寧的醫院看病,光路費就得花兩百多。家門口的醫療條件變好了,在縣醫院住院一周多,通過中醫治療母親的症狀逐漸緩解,現在已經可以走動了。”住院病區裡,陪護母親的才讓多杰說。

  更讓一家人欣慰的是,中醫治療費用全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治療費用報銷比例超過七成。才讓多杰指著病床旁的中藥液說:“這是醫院配制的泡腳輔助用藥,能鞏固療效。主管醫生還把手機號寫給我們,出院后有問題隨時能問。”

  開診短短兩個多月,瑪沁縣人民醫院傳統醫學科暨中西醫結合代謝病專科已服務群眾超過500人次,開展針灸、蠟療、推拿等特色治療200多例,越來越多的高原群眾擺脫了“去哪治、治不好”的求醫困境。

(責編:顧斐菲、楊啟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