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班瑪:產業振興的“慢”哲學
深秋的瑪可河林區,海拔3600米的亞爾堂鄉王柔村在晨光中蘇醒。牧民卓瑪出發往臨近的江日堂鄉趕去。“最近老鄉介紹了一份在菌菇種植基地摘木耳的散工,一天能掙160元,活計輕鬆還能照顧上一家老小。”卓瑪笑著說。
在青、甘、川三省交界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這樣的變化正在各個產業中悄然發生。這個藏語意為“蓮花”的高原縣城,近年來探索出一條獨特的產業振興路徑——堅守“不盲目投錢,沒見過的產業不發展,沒有群眾基礎的產業不發展”的“三不”原則,讓藏雪茶、高原菌菇、林麝養殖等特色林下產業在這片土地上扎下深根。

班瑪縣鄉村振興產業分布圖。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瑪可河林區,海拔3200至3600米之間,這裡是班瑪縣藏雪茶產業的搖籃。“藏雪茶的茶樹就是花葉海棠,廣泛生長在瑪可河兩岸的林場裡,每年5月進入採摘期。”班瑪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工作人員雅德吉介紹,這種茶在當地有著悠久的食用歷史,是果洛牧民群眾的“民生之茶”。然而十幾年前,這種茶並不被果洛以外的市場所接受。
“十年前我們公司帶著藏雪茶樣品去南方參展,很多人根本不相信青海能產茶。”班瑪縣藏雪茶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經理王菊說。如今,藏雪茶已開發出18個系列產品,不僅斬獲多項金獎,更在上海、西寧等地設立專櫃。
公司的加工車間裡,技術員向記者介紹新引進的制茶設備。“這是上海援建資金升級的自動化生產線,能讓茶葉品質更穩定。”十年的堅守換來豐碩成果:2016-2024年間,藏雪茶產業帶動1000余人年均增收1300余元,累計上交扶貧資金超過652萬元。截至2025年8月底,銷售額已突破31萬元。藏雪茶,這片“金葉子”,已成為班瑪群眾增收致富的穩定依靠。

藏雪茶產品。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距藏雪茶園30公裡外的班瑪縣高原菌種產業示范園基地,又是另一番景象。恆溫大棚內,一朵朵黑木耳迎來今年最后一茬的採摘。“班瑪海拔高、空氣潔淨,反而成為種植珍稀菌類的優勢。”基地負責人王德君指著一排長勢喜人的靈芝說。
怎麼有自信能在班瑪種好菌菇?“我在班瑪生活多年,每年雨季都能看到牧民進林區採各種菌菇,出山賣給來自四川的收購商。”王德君說,牧民經常在瑪可河林區裡採到野生的羊肚菌。
這個2021年啟動的菌菇基地,生長在潔淨高原的菌菇,以其優良的品質,成為市場的新寵。如今班瑪縣已形成從菌種繁育到銷售的全產業鏈,成為產業多元化的又一支撐點。
採訪過程中記者總能聽到這樣一句話:“發展這項產業,因為這個東西我們班瑪本來就有。”班瑪還有什麼?“班瑪縣是中國高寒林區重要的生物種群庫,野生植物種類繁多,全域野生動物12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白唇鹿、馬麝、雪豹等10余種。”班瑪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局長喬才讓介紹,6397平方公裡的土地,森林資源豐富,為發展林下特色種養殖提供了絕佳場所。
亞爾堂鄉果芒村的林麝養殖基地,林麝圈舍依山而建。飼養員也是基地負責人的謝發成正將從陝西運來的飼料投喂給這些珍貴的動物。“麝的警覺性強,除了我去喂,其他人都不行。”2022年起,林麝養殖門外漢的謝發成前往陝西鳳縣學習養殖技術,2023年起在班瑪開始林麝養殖。“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在我們基地設立了工作站,為我們提供技術支撐。”謝發成對林麝養殖很有信心,“一頭成年林麝每年可產麝香15克左右,雖然麝香交易並未開放市場化,但每年都會有藥企專程前來收購。”

謝發成查看林麝生長狀態。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國家林草局第六批援青干部,班瑪縣委副書記、副縣長時亞坤介紹,這個投資1275萬元的產業,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約定3年培育期后,利潤按村集體30%、企業50%、產業發展資金20%分配,預計培育期滿后,年銷售額可達230萬元。
班瑪的產業振興不止於林下。在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產業園,牦牛正在經歷一場“價值革命”。“我們通過精細分割,讓牦牛每個部位都實現價值最大化。”班瑪縣委副書記、縣長扎西東智介紹,產業園研發的牦牛肉風味醬、牦牛午餐肉、牦牛阿膠等系列產品,也讓傳統畜牧業煥發新生。
而在西寧市的“柯森部落”牦牛肉火鍋店,管理人員陳騰飛正向顧客介紹來自班瑪的牦牛肉。“日均接待超300人次,復購率達65%以上,說明廣大消費者認可我們的品質。”他說。店內還設置有助農直播區,通過線上銷售,班瑪的農特產品可以直達城市餐桌。
班瑪縣自行開發的牦牛油火鍋料。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班瑪選擇的每條產業路徑,都要經過三重拷問。”班瑪縣委書記祁寶業說,“是不是適合本地?群眾能不能參與?投資風險可不可控?”藏雪茶有民間飲用的傳統,菌菇種植契合生態保護需求,林麝養殖能充分利用林地資源……“更重要的是,這些產業群眾看得懂、學得會、參與得了。”在祁寶業看來,鄉村振興不能追求“短平快”和“一錘子買賣”。“我們寧願發展得慢一點,也要確保每一步都踏實。每個產業都要像藏雪茶一樣,用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精心培育。”
夜幕降臨,這些班瑪特色產品正在抓緊裝車,將再次踏上前往更廣闊的旅程。這朵高原“蓮花”,正在用屬於自己獨特的產業邏輯和發展節奏,靜靜綻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