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顆“紅星”都閃光
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研讀課本。西寧市紅星小學供圖
“請何依諾來讀一下今天的學習目標。”“這道題請段辰儒來說,可以嗎?”“請李佳琪再說一遍思考過程。”10月28日,走進西寧市紅星小學,五年級二班的同學正4人一組圍坐一起,組員在組長的組織下積極討論學習問題。
不同於傳統課堂桌椅“秧田式”的擺放方式,紅星小學的每間教室從空間改變,將4張桌子拼為一組,孩子們圍坐在一起,積極討論問題,營造對話合作的學習氛圍。班級左前方牆上貼著“和同伴學習”“向同伴學習”“助同伴學習”,彰顯出學習共同體的精髓——“伙伴文化”。
“我們在課前分發學習單,明確自學任務進行預學,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12分鐘的共學環節,能讓每一位學生真實參與,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難題,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社交技巧。”五年級二班數學教師郝冬英說,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傾聽教師或優秀學生的觀點,而是需要對學習任務展開獨立思考與協同學習,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共同體中清晰表達、分享自己的想法,並與他人展開對話。
基於“學習共同體”理念,紅星小學將建立“伙伴關系”作為課堂文化的核心,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層次的課程活動,促進學習伙伴之間彼此聯結、深度對話、協同合作、溫暖互助,逐漸讓有差異的學生相互成為交往的伙伴、學習的伙伴、成長的伙伴。同時,積極營造關愛學生的課堂社群文化,設置相應的課堂機制,保障課堂上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權益。
“@丹增南杰 你的日記用到了一面多點的描寫方法,聚焦了三個點。很不錯哦!”“@劉宏銘 你的日記裡點和面並沒有體現出來,要重寫一下,我們一起幫你完成,加油!”六年級三班博學多才小組組長趙芸熙又在線上組織小組共學了。她在微信學習群中總結點評大家周末的小練筆。不僅如此,每次小組合作共學時,趙芸熙總能快速分配任務,及時引導組員發言、補充、完善、總結,就像一位小老師,認真負責。
“知識如海,一起遨游!一起遨游在知識的海洋!”正如博學多才小組的口號,每一個人都被緊緊捆綁在一起,一起努力,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原本性格內向,不愛表達,不擅長與同學交往的趙芸熙,自社會化學習擔任組長后,不僅以身作則帶動組員學習,還鍛煉了交往溝通的能力。作為趙芸熙得力搭檔的何玉婷,也從班級中默默無聞的孩子,變得樂於助人,在共學小組中不斷激發、提升責任心和利他心。“這題我會,我來講。”“老師,這道題我有新的看法。”丹增南杰和劉宏銘從隻能在小組中斷斷續續有一兩句的發言,到能夠自信大方地站在講台上,向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自信心、表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這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紅星,每一個學生都能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獲得公平的學習機會。紅星小學秉持“每一個人都很重要”的辦學理念,以“包容、鼓勵、促進”的教風,構建“學為中心”的理想課堂,建立協同合作的學習關系,使課堂和學校成為學習共同體,並將學習共同體理念融合貫穿於學校文化的方方面面,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更親密的交往,營建會傾聽、愛思考、善合作、樂分享的課堂學習生態。
教師改變,課堂才會改變。全校教師共讀學習共同體系列專著,開設“讓課堂變革真實發生”為主題的系列校本培訓課程,創建溫暖互助、合作共贏的教師實踐團隊,組織教師參加多輪線上線下的實操培訓和跟崗培訓……在推進學習共同體學校變革的過程中,紅星小學積極構建教師之間的伙伴關系,以團隊共進的方式推進課堂轉型。
“推進這樣的課堂轉型,是一項強調整體性、關聯性和動態性的系統工程。紅星小學在‘學為中心’的課堂轉型過程中,並不囿於課堂教學這一點,而是以轉變課堂學習方式為突破口,以系統改革的思維,推進‘學習共同體’學校生態變革。在連續幾年的實踐過程中,學校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構建整體框架,制定有效策略,持續動態改進,改良育人生態,從而有效促進課堂轉型,使每一個學生公平而有質量的學習機會得以實現。”西寧市紅星小學校長褚媛玲說。
為探索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實踐模式,近年來,西寧市城中區實施推動數據支撐的教學評價改革、強化教師隊伍打造、驅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等七大行動任務,先后被評為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等,形成城中區“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全景式視角下的“147”實驗區建設頂層設計,進一步貫通實驗區建設,落實好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全面推進教學方式變革任務。
“堅持五育並舉,推進課程改革,建設書香校園,鍛造師資隊伍,提升教育質量……近年來,我們持續構建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把‘思考的腦、溫暖的心’作為培養目標,關注學生個性和潛能發展,激發教師的專業智慧和專業熱情。以課程的豐富和教師的多彩,促進學生的多樣化發展,努力讓每一顆紅星都閃光。”西寧市紅星小學副校長王國鋒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果洛甘德: 多產業共繪鄉村振興藍圖
-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上貢麻鄉隆亞村,一片曾經被高寒氣候束縛的土地上,如今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隨著高原有機赤鬆茸的成功引種,隆亞村不僅打破了傳統農牧業的局限,更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 “一戶一崗”讓牧民群眾享受國家公園紅利
- 人民網西寧10月29日電 (記者張莉萍)記者從青海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實踐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后,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范圍內實施了“一戶一崗”政策,試點期間共納入17211名管護員,每年補助資金3.7億元。 2021年,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將黃河源的約古宗列曲、長江源的格拉丹冬、當曲以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完整納入國家公園范圍,面積由12.31萬平方公裡擴增至19.07萬平方公裡,曲麻萊縣麻多鄉、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瑪多縣花石峽鎮、雜多縣結多鄉部分區域調整(優化)納入了國家公園范圍。…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