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沙棘豐收“橙”滿山

顧斐菲
2024年11月04日16:08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深秋,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和平鄉蒙古道村的山頂白雪皚皚,山腰上大片的沙棘林正旺長,農戶們忙著採摘沙棘果,這裡秋日景色格外醉人。

沙棘喜豐收。人民網 顧斐菲攝

“這一根長度太長了,再修剪一下。”“還沒到30斤,再放些。”青海宜健沙棘產業化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馬顯德在採摘現場統籌協調,忙得不亦樂乎。馬顯德是土生土長的湟源人,很早前就發現了家鄉的沙棘產業豐富,前景廣闊,一直致力於開發。如今,他以沙棘命名,有了自己沙棘產業化的公司,專注於沙棘的初加工。

沙棘喜豐收。人民網 顧斐菲攝

“每天所有的採摘工能採摘1噸左右沙棘果,採摘工也都是附近村的村民們。”每年到了採摘季,馬顯德便積極組織村民進行採摘,每人每天可實現勞務收入170多元。公司還加強了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開展沙棘特色化挖掘與高值化利用產業化研究,為沙棘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天能採摘十筐左右,活輕鬆離家近,比出去打工強多了。”談話間,採摘工任桂存就裝滿了一箱。

沙棘喜豐收。人民網 顧斐菲攝

“我自己一腔熱情,同時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這讓我更有動力去推動這個產業。”馬顯德表示,當地政府的支持為自己的沙棘產業項目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政府給我修建了一個速凍庫、保鮮庫,初加工的設施都給我配備齊了。目前已經和西寧兩家能夠深加工沙棘的企業簽訂了協議。”馬顯德信心滿滿。

沙棘喜豐收。人民網 顧斐菲攝

沙棘喜豐收。人民網 顧斐菲攝

近年來,為了推動沙棘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湟源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加強了對沙棘產業的指導和支持,鼓勵企業發揮重點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延伸產業鏈條,形成“採摘基地建設+鮮果鮮葉採摘+冷鏈儲藏運輸+原材料加工+拓寬銷售渠道”的全產業鏈條。

湟源縣林草局林改辦主任李軍表示,截至目前,湟源縣已落實沙棘良種撫育推廣、沙棘經濟林改造、沙棘果冷凍儲藏運輸一體化建設、中國沙棘特色化挖掘高值化利用產業化開發等多個項目,落實項目資金2070余萬元,打造沙棘產業全產業鏈建設,推動創建全省沙棘產業建設示范縣。同時,加強東西部協作,同中國科學院南京植物研究所開展湟源縣沙棘特色化挖掘與高值化利用產業化研究。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湟源縣林草局表示,今后將通過沙棘特色化、高值化與產業化研究,培育新質生產力,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全縣沙棘種質資源收集、良種繁育認証、優良株系栽培,沙棘林改建技術標准規范研究,建設採摘基地,建立中國沙棘資源種質圃和良種繁育圃,逐步使生態林向經濟林轉變,將沙棘植物資源轉化為湟源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優勢。真正實現“青山綠水高顏值、金山銀山高價值”,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賦能。

(責編:顧斐菲、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青海樂都:“小指尖”上的“大產業”
  在廣袤的樂都大地上,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指尖”技能。這些看似微小卻充滿力量的技藝,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手,為鄉村的繁榮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果洛甘德: 多產業共繪鄉村振興藍圖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上貢麻鄉隆亞村,一片曾經被高寒氣候束縛的土地上,如今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隨著高原有機赤鬆茸的成功引種,隆亞村不僅打破了傳統農牧業的局限,更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戶一崗”讓牧民群眾享受國家公園紅利
  人民網西寧10月29日電 (記者張莉萍)記者從青海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實踐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后,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范圍內實施了“一戶一崗”政策,試點期間共納入17211名管護員,每年補助資金3.7億元。 2021年,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將黃河源的約古宗列曲、長江源的格拉丹冬、當曲以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完整納入國家公園范圍,面積由12.31萬平方公裡擴增至19.07萬平方公裡,曲麻萊縣麻多鄉、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瑪多縣花石峽鎮、雜多縣結多鄉部分區域調整(優化)納入了國家公園范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