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

人民日報看青海|充實基層力量 形成調解合力

本報記者 喬 棟
2023年11月23日08: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

青海推進市、縣、鄉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建設

充實基層力量 形成調解合力(基層治理新實踐)

沿著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縣城北邊龍王山山下的兩排金黃楊樹直行,便到了該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互助縣是務工人口大縣,該中心接待群眾反映的矛盾問題中,有七成都涉及勞務糾紛。今年成立以來,該中心已受理調處矛盾糾紛374件,幫助群眾挽回經濟損失約1650萬元。

  這是青海省建設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的縮影。今年5月以來,青海省整合基層綜治中心、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等矛盾化解調處資源,推進市、縣、鄉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建設。

  “五大中心”合而為一,並非簡單的疊加。青海印發了《關於建立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的指導意見(試行)》,各地從統籌大數據、理順工作機制、加強人員培訓等方面,保障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的運行效果。

  整合各方資源

  強化部門聯動

  剛進互助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的門,記者碰到了幾名藏族務工者,他們正激動地為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獻上哈達。

  互助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宗賓回憶:“前段時間,見他們在服務中心門口徘徊,他們漢語並不流暢,支支吾吾地比劃著。”一番詢問后,李宗賓才聽明白,原來這幾人在附近干渠上干活,工作了一個月,包工頭以各種理由推諉,不肯給付38878元的工資。來此之前,他們去過人社局,但因為沒有合同,又交代不清雇主信息,事情遲遲無法解決。

  信訪的接待窗口,已挂牌到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李宗賓為他們倒了熱水,暗自琢磨:“他們在附近的干渠上拉水管,是不是和水利有關?”該服務中心隨即聯系水利部門、西山鄉政府、縣農業農村和科技局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來到服務中心,結合幾名務工者的描述,通過項目總承包商,聯系上了包工頭。前后不到兩個小時,事情得到順利解決。

  截至目前,青海已設立8個市州級、45個縣級、402個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實現三級建設全覆蓋。“如果說以前是‘各自為戰’,現在則是‘握指成拳’。”青海省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處處長孫勇說。

  張虎兵等30多戶居民對此深有體會。他們居住在西寧市城西區西關大街59號舊9棟,因為一樓商戶與房東發生糾紛,管道無法正常施工,導致樓上30多戶無法正常用水達3個多月。最近,派駐到城西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的高級法官楊仿潔等人反復研判,進行訴前調解,成功讓房東“鬆了口”,優先解決了30多戶群眾的用水問題。

  “以前的矛盾調解中心沒有法院工作人員進駐,涉法涉訴的矛盾糾紛很難處理。現在,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在矛盾調解中心的基礎上,新增基層綜治中心、訴訟服務中心,而在城西區,更新增了檢察服務中心和勞動糾紛調解中心。”城西區司法局局長張廣花說,“這樣大大充實了基層的矛盾調解力量,幫助群眾實現小矛盾不出村(社區),基本矛盾就地化解。”

  優化工作流程

  高效化解矛盾

  日前,記者來到城西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進入大廳,左手5個服務窗口上方清晰顯示“法律服務”“涉法涉訴”“信訪窗口”等標識,右手則是一個數字大屏,上面有若干分區,有本年度矛盾案件數量統計,矛盾類型統計,各街道矛盾案件統計,以及手機端口“矛盾糾紛隨手報”的實時統計。往裡走,還有視頻聯席調解室、心理咨詢室等。

  65歲的張安兵從司法局退休,最近又被返聘回城西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擔任負責人。他向記者介紹,為了更及時處理矛盾,“我們上線了‘矛盾糾紛隨手報’的小程序,群眾手機掃碼上報的矛盾糾紛,平台就近指派街道、社區調解員趕往現場處置。如果碰到復雜情況,社區無法處理,在反饋情況后,由縣區級服務中心專門分析研判處置。”

  說話工夫,大屏中間的地圖上,位於古城台街道的調解員頭像紅燈亮起。“矛盾糾紛隨手報”后台很快顯示出反映人的聯系方式以及“暖氣不熱,物業不作為”的大概事項。約20分鐘,該街道的調解員已趕到現場,提示燈由紅轉綠。“隨后,調解員會反饋現場調解情況,如果調解不暢,則進入上報、研判和聯席調解的流程。”張安兵說。

  像這樣的矛盾化解工作流程,城西區已“踩出”一條相對成熟的路子。“不管群眾反映的是涉訪涉訴、還是鄰裡糾紛,都會在綜合接待窗口進行‘分流’,然后根據群眾具體訴求,引導到合適窗口。”張安兵介紹。

  除了“前端”分流,在“內部循環”環節,青海各地多有探索。對群眾反映的矛盾問題進行研判,如果是涉及多部門的復雜矛盾,則啟動“吹哨報到”機制。青海各地明確成立社會治理綜合服務聯席機制,組長由黨委政法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法院、公安、司法、信訪主要負責同志為副組長,成員為所有涉及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勞動仲裁的單位,工作人員採取“常駐”“輪駐”“隨叫隨到”方式,確保多部門形成合力。

  互助縣調解員吉富家感觸頗深。他去年參與了一起鄰裡糾紛調解,“本來是物業停車費問題的小摩擦,由於基層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無法調動公、檢、法和住建部門資源,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成立后,公、檢、法主要負責同志都兼任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機制理順了,矛盾糾紛化解效率更高了。”吉富家說。

  統一信息平台

  助力基層調解

  走進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386平方米的辦事大廳寬敞明亮,設有綜合受理、信訪接待、訴訟服務、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8個服務窗口,同時還有遠程視頻室、共享調解室等多個功能室。截至目前,該市調解矛盾糾紛276件,提供訴訟服務412件,開展法律援助159件、法律咨詢378件。得益於基層調解力量的充實,群眾的矛盾訴求能更好、更快地得到解決。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更多群眾矛盾調處集中在縣級層面,“這是因為群眾對鄉鎮、街道的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比較陌生,習慣‘往上走’。對此,我們將進一步夯實‘三級聯調’的底子,加大宣傳力度、充實基層調解力量。”西寧市城西區委書記張俊錄說。

  大數據在基層矛盾調處中的應用將進一步延伸。“下一步,我們將探索建立全省統一的信息平台,打通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以綜治和調解智慧平台為抓手,建立青海省矛盾糾紛調處的專門數據庫。”孫勇介紹,統一信息平台建成后,“群眾進門隻需要刷身份証,問題矛盾的調處結果和進程就會像‘電子病歷’一樣呈現,脈絡清晰、節點清楚,有利於上級服務中心工作更加高效地開展。此外,也可以有效防止重復上訪、‘一案多投’的情況出現。”

  “通過推進‘五大中心’資源整合,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的建設,推動解決一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糾紛和急難愁盼問題,讓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青海省委政法委副書記尚成財說。目前,青海省赴省級信訪量從2022年的佔比40%下降到目前的10.9%,首次發生結構性變化。

 

(責編:劉沛然、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