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人民日報看青海|生產、生活、生態,數字技術浸潤貴南山鄉

劉雨瑞
2023年11月15日08: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生產、生活、生態,數字技術浸潤青海山鄉

高原小城牧“雲”記(一線調研)

圖為貴南縣草原牧場風光。

貴南縣委宣傳部供圖

數據來源: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著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也改變著農民衣、食、住、行,還帶來公共服務、鄉村治理的新變化。

在青海,貴南縣首批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記者近日走進當地牧區,跟隨一位牧民的腳步,看數字技術為鄉村振興帶來的新機遇。

——編 者

急彎陡坡,過了不知多少個﹔高山峻嶺,翻了不知多少座。海拔一路攀升,直至3100米。崇山之中,到達了青海省貴南縣過馬營鎮日安秀麻村的草場。

“一大早就看到微信群裡有人說要賣牛。毛色發亮、兩眼放光,我收的這5頭牛不錯!”說這話的人,聲音聽著老練,卻是個穿著利落的年輕人,身材敦實、膚色黝黑。電子合同、手機轉賬,不到半小時,牦牛裝車完畢。來不及擦拭褲腿上的泥點,他發動汽車繼續奔忙,“得趕時間,72小時后,青海的牛肉要上江蘇的餐桌。”

年輕人叫關卻杰,90后,當地聞名的牧戶。跟著他,記者深入高原牧區,看一個普通小城如何乘“雲”駕“數”,奔往鄉村振興。

數字養殖——

牛羊領到“身份証”

關卻杰記事起,家裡就養牛,故而他年紀不大,卻是識牛的行家裡手。憑著這份本事,2021年,他揣著6年攢下的20萬元,辭職創業,干起牦牛收購、加工、出售的生意。

青海是我國重要牧區,牦牛和藏羊存欄數分別佔全國的34%和46%。貴南縣的牛羊肉,洗淨后加清水,無需繁復的調料,隻一撮鹽,味道就夠鮮美。“但長期以來,‘質優價不優’問題突出,需要以綠色現代農牧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向科技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貴南縣副縣長趙學軍說。

2020年,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貴南縣作為青海首批入選試點地區之一,當年開始推廣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平台。

數字技術打通了貴南牛羊肉的生產、流通流程。

新出生的牛羊,由縣畜牧獸醫工作站逐個打上耳標,輸入養殖信息,並在其成長過程中不斷更新。當地23萬余頭牛、近100萬隻羊的信息可實時查詢。“這就是牛羊的‘身份証’,每頭牛、每隻羊都有獨一無二的編號。”指向牛耳上3厘米見方的黃色耳標,關卻杰解釋道。

把牛賣給關卻杰的是牧民齊軍加。交易敲定前,他持編號信息在過馬營鎮獸醫站完成出售前報備,“編號還跟牛羊保險綁定,能精准索賠。”交易完成后,牛被送至貴南縣定點屠宰場,工作人員身穿防護服、手持小儀器,向牛耳輕巧一掃,核對信息、確保無誤。

待到牛肉在城裡的超市上架,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養殖、運輸等信息公開透明。“掃描二維碼,說不定還能看見我的名字。”齊軍加學會了新名詞,“全過程追溯,消費者吃著放心,每斤肉能多賣十幾元,這叫產品附加值!”

讓牧民滿意的,不止市場行情。2022年,貴南縣建立了農牧業專業技術和實用人才信息庫,牛羊有大小問題,牧民可隨時以視頻方式遠程問診。心無旁騖搞養殖,效率和效益雙雙提升。

前不久,齊軍加發現自家幾頭牦牛精神不振,好幾天吃不下草料。要擱以前,他又要糾結,是趕緊跑上80多公裡到縣城看獸醫,還是先觀察幾天情況再說。如今可不一樣了,一個視頻電話連線,貴南縣畜牧獸醫工作站站長王小紅給出診斷:“草酸中毒,沒什麼大問題,下次喂草時加些小蘇打。”果然,不到一周,牦牛情況好轉。

規模化養殖企業擁抱數字技術,動力更足。

午后時分,走進青海老扎西有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基地,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我們在8個牛舍安裝了16個監控攝像頭,配備了溫度傳感器,坐在辦公室就能看到牛群、牛舍狀況,隻有溫度過高需要開窗通風時,才需要人員去現場。10個工作人員,看管1800多頭牛綽綽有余。”基地負責人王世斌說,“牦牛在牧場上活動,通過耳標也能實時監控其定位和軌跡。”

數字電商——

牧區暢通“兩條路”

從屠宰場回到公司,牛肉進一步被加工成肉眼、西冷、牛柳等9類產品。“精細化加工,精准對接市場需求,更能賣個好價錢。”關卻杰正說著,門口響起鳴笛聲,“快遞員來了!”打包好的新鮮牛肉被搬上快遞車。

“最多一天能寄500多件,省內外都有。”關卻杰的妻子項毛卓瑪曾在城市生活7年多,如今在牧區,她感覺網上購物、寄送快遞一樣方便。“一件快遞從上海到村裡,隻用了3天,還不收郵費,和城裡沒啥區別。”

農村電商,串起城鄉。“暢通農產品上行和消費品下行渠道,要靠兩條路,一條柏油路,一條信息路。”過馬營鎮鎮長增太加表示。如今,青海所有鄉鎮已實現硬化路通達,所有行政村實現4G網絡和光纖寬帶雙覆蓋。

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補齊,關鍵還在應用。走在過馬營鎮主干道,圓通、中通、順豐等9家快遞公司的門臉依次排列。快遞公司門口,收寄包裹井然有序﹔室內,電腦、掃描儀、快遞架等一應俱全。這一切,得益於青海2015年啟動的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全省如今初步建成以縣城為中心,輻射鄉鎮、村落的三級物流支撐體系。

“2017年起,貴南縣相繼建成縣級物流配送中心、6個鄉鎮快遞服務站、77個村級服務點,快遞網點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貴南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索貝介紹,2012年,電商在當地還是稀罕物,到了2022年,貴南縣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已超過400萬元。

外部硬件升級,從業者的思維也要跟上。“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變被動的等待式銷售為主動的宣傳推廣式銷售,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關卻杰最近忙著搭建公司的交易平台,一頭連通收購,一頭溝通銷售,牧民登記牲畜信息更快捷,還可以通過電商平台對接市場需求。

他還請朋友給公司設計了品牌標識,自學視頻剪輯,通過短視頻平台分享草原風光、產品信息,最火的一條視頻播放量超過2萬,吸引不少外地顧客留言購買。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鮮牛肉、牛肉干等超過30萬元,其中線上銷售額達到16.7萬元,佔比超過55%。

依托對口支援機制,貴南縣職業技術學校開辦了電商直播培訓班,請江蘇的專業老師從直播間布置、直播軟件使用、產品介紹技巧等方面進行授課,場場爆滿。關卻杰聽完課,趕緊布置帶貨直播間,“要借助網絡,把我們村的牛肉賣到更遠的地方。”

數字政務——

村民告別“辦事難”

關卻杰的公司位於西久公路旁,這是進入貴南縣城的必經之路,有些過路司機在這裡亂扔礦泉水瓶、廢紙,時間長了、垃圾成堆。

關卻杰打開“景秀森多”小程序,點擊“百姓訴求”模塊,上傳照片和說明,沒過多久,貴南縣鄉村數字信息化平台的工作人員便打來電話反饋說,將安排環衛工人來打掃。環衛工人整理完后,也會拍攝現場照片上傳至后台,由專人審核,保証工作有效。

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貴南縣首先思考的就是如何根據當地需求,以信息技術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牧區地廣人稀,針對居住分散的群眾“辦事難”等情況,貴南縣與中國聯通青海省分公司合作,建設了鄉村數字信息化平台。

平台集成村級黨務、政務、財務公開系統和繳費系統等,村民在手機上就能繳納電費、寬帶費,預約代辦事項,還能了解最新村情及惠農補貼、養老金發放、勞動就業等信息……信息多跑路、村民少跑腿,鄉村數字平台融入群眾生活。

“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數字鄉村工程的扎實推進,將全面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進社會運轉效率提升,夯實鄉村振興基礎。”中國聯通青海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童慶軍介紹,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助力253個鄉鎮、3853個行政村搭建了數字鄉村平台,覆蓋率達92.3%。

“青海數字鄉村建設要充分考慮農牧民實際情況和需求,讓數字服務更有力度、有溫度。”平台信息指揮中心主任旦正吉介紹,“‘百姓訴求’模塊支持語音、圖片上傳,更方便村民使用。”

在貴南縣這個高原小城,“互聯網+”還便捷了就醫服務。

關卻杰的父親多科有高血壓,2021年末在貴南縣第二人民醫院接受了遠程會診。之前看病,倘若去西寧,來回就得一天,人生路不熟,住宿、車費等花銷也不小。“現在足不出鎮,也能看上省城大醫院的醫生。”

多科定期復診,不用帶病歷——縣裡實現人口數據、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互聯共享,各級醫院互認互通,“都在‘雲’平台上存著呢,醫生隨時調用。”關卻杰說。

數字管護——

巡護用上“千裡眼”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地處黃河上游的貴南縣,通過對天然草場進行區域劃分,實施禁牧、休牧、輪牧等措施,同時實施節水灌溉、小流域治理、河道治理等工程,落實各級河渠庫長177名、河渠庫管護員238名,草原生態得到有效恢復。

近年來,貴南縣探索用數字技術保護生態的成果也越發顯著。在沙溝鄉,查納村村級河長李海青例行巡視,注意到河中幾束水草打著旋。他打開手機上的“河湖長通”軟件,焦距拉近后拍照上傳,“可能是違規採砂,河道不平容易產生漩渦。”

“河湖長通”軟件是貴南縣對“智慧巡河”的新嘗試。“河長巡河時,點開軟件,系統會自動匹配巡河地圖、河段等信息,還能顯示時間、軌跡等。”貴南縣縣級總河長喬萬瑪才仁介紹。

沒走多遠,空中傳來“嗡嗡”聲,一架無人機在河道上盤旋。巡查人員盯著實時傳回的畫面,觀察水體顏色、岸邊建筑等。“無人機能更高效地拍攝記錄大范圍河面的情況。通過分析比對發現問題,大大提高了保護效率。”喬萬瑪才仁說。

不一會兒,李海青的電話響了。“您剛才上傳的照片,我們實地看過了,沒有發現採砂坑,是上游沖下來的石頭擋了水流。”電話那頭,管護員的話讓李海青放心了。

“參照巡河,我們向貴南縣鄉村數字信息化平台也提出建議,生態管護員巡護前打開定位功能,可以自動生成巡查路線。”喬萬瑪才仁說,“不久之后,草原生態管護也能用上無人機,結合監控布置,巡護有了‘千裡眼’,提高巡查效率,更好保護草場生態。”

本期統籌:郭雪岩

版式設計:沈亦伶

(責編:陳明菊、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從草原走向世界 青海這座業余體校不業余
  初冬的海北,金銀灘草原上牧草泛黃,淡淡的雲朵中太陽若隱若現,遠處的山尖被白雪覆蓋。走進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少年兒童業余體育學校,孩子們正在操場上進行體能訓練。…
青海省率先出台黃河專項省級資金管理辦法
  人民網西寧11月11日電 (記者張莉萍)日前,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印發《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向)中央預算內投資省級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省級資金管理辦法》),據了解,青海省是沿黃九省區率先出台黃河專項省級資金管理辦法的省份。 《省級資金管理辦法》共五章26條,對各級發改、財政部門以及項目實施單位,在資金使用、管理、分配、監督、檢查等方面的權利責任進行了明確。…
青海通報六起生態環境督察執法典型案例
  人民網西寧11月11日電 (記者張莉萍)11月11日,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通報六起生態環境督察執法典型案例,具體案例如下: 典型案例一、運用非現場監管方式發現查處茫崖某鉀肥公司違反環評制度案 【案情簡介】 2022年初,青海省生態環境重點區域遙感監測現海西州茫崖市某地(距青海省會西寧約1300公裡處)存在1處規模擴大的人工水體,經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調查,遙感發現問題點位為青海某鉀肥有限公司茫崖尕斯庫勒湖鉀鹽礦,該公司在原有鹽田規模基礎上,在未履行環評審批手續的情況下,自2017年起陸續新建24塊鹽田及簡易道路、電力設施、採輸鹵渠等配套設施,屬於未批先建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持續至2021年底。 【查處情況】 該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九條第二款“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五條“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依法經審批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之規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