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一個中心”聯結服務群眾“多張網”

蘇烽
2023年11月06日09:06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秋后的晌午,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中心值班律師張進鵬端坐在公共法律服務遠程對接系統的屏幕前,等待著向服務對象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

沒坐多久,屏幕那頭來自紅光村的居民王某打來求助視頻,希望得到法律援助。面對面,張進鵬面帶笑容詳細了解當事人的問題,逐條解答相關法律法規,並為王某免費代寫相關法律文書。

“過去基層法律援助只是停留在‘有這麼個東西’層面,群眾真正面臨到法律相關問題時,往往要繞很大圈子,中間環節冗雜,費時費力不說,事情還很難及時處理。”對於從事多年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服務的張進鵬來說,選擇到中心擔任值班律師,為的是更好地為基層群眾帶去便捷服務。

基層社會治理是群眾安居樂業的基礎。然而,新形勢下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發展趨勢,鄰裡矛盾、家庭矛盾、勞務糾紛以及各類潛在的因素,都是造成老百姓困擾的根源。如何就新形勢下的基層社會治理開創新的模式,德令哈市為此努力探索付諸實踐並取得良好成效。

10月27日,記者來到德令哈市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隻見服務大廳的8個服務窗口,中心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回應著群眾各類訴求,服務內容包括綜合受理、信訪接待、訴訟服務、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公証服務、法律咨詢等。

專職調解員喬順琴曾是格爾木市某派出所的一名輔警,到中心工作已有兩個多月。“調解工作更加專業化,而且和多部門一起辦公,為民辦事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了。”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喬順琴受理了40多個案件,涉及勞動爭議、家庭糾紛、合同糾紛。

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這對於過去經常在一線接警,開展矛盾糾紛調解的喬順琴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經歷。“現在中心已經實現法律援助事項當日辦結,而且像矛盾調解方面,當事人可以在這裡‘一站式’辦理,我們會推出相應的‘菜單式’服務。”

“原來的市矛調中心、市信訪接待中心、市訴訟服務中心存在各自為戰、各管一塊、信息資源不共享等問題,相應的工作模式也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要求。”據中心副主任祝克棟介紹,該中心於今年6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以“常駐+輪駐”的模式,向轄區居民、個體工商戶和企業等提供“一站式”的服務。自挂牌運行以來,共接待來訪群眾900余人次,受理調解矛盾糾紛103件,信訪案件化解57件,訴訟服務1278件,法律援助60件,法律咨詢307件,代擬法律文書29件,遠程視頻咨詢7件,公証服務54件。

和以往的層級匯報和各自辦理的處理方式不同,中心將政法、司法、信訪、法院以及矛盾排查調解中心等整合到一起,並聯合40多家相關部門設置輪駐窗口,將多個部門職責融入進來,旨在讓基層群眾“少跑路”“辦成事”“辦好事”。

尕海鎮司法所所長楊為農經常在基層為群眾處理各種矛盾糾紛和案件,但是限於基層司法所人手緊張和辦案能力有限,明顯對有些事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年8月份,尕海鎮某村枸杞採摘工休息時死亡,這件事情引發死者家屬和經營個體的爭議,楊為農幾經調解雙方均未能達成意願。后來,中心委派專職調查員和律師協助調解,經過3天努力,雙方達成一致。

為了讓服務觸手更加深入基層,德令哈市借助調委會、公共法律服務室、人民調解員、村級調解員等力量,同時在鄉一級設立社會綜合治理服務中心,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聚合力推動矛盾在“家門口”得到解決,實現“多方聯調”。楊為農在事情辦結后感慨道:“以前就像是上下級的關系,現在更像是一家人,給群眾辦事底氣更足了。”

“中心的投入使用,是對青海省平安建設‘十個一’要求的具體實踐,我們將持續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著力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做起,積極構建‘五治融合’社會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平安建設德令哈樣板,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德令哈市委副書記李佔鰲表示。

矛盾糾紛化解從碎片治理向集成治理、被動治理向主動治理、突擊治理向長效治理、單向治理向多元治理轉變,這家剛成立4個月的社會綜合治理服務中心在不斷拓寬公共法律服務渠道、豐富公共法律服務形式,以及減証便民、優化審批流程、加大宣傳力度等方面的探索仍在繼續……

(責編:況玉、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