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未來智慧電廠什麼樣?

——青海省投3×660MW火電項目建設現場見聞

倪曉穎
2023年05月30日09:34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工地現場有序施工。青海日報記者 倪曉穎攝

春未盡,夏初臨。5月28日,剛剛被一場雨水洗禮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縣城空氣格外清新,並透著絲絲涼意。

走進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3×660MW火電項目建設現場,映入眼帘的是一塊醒目的紅色宣傳牌,上面寫著“錨定‘四地’建設 建設精品工程 譜寫青海篇章”十八個大字,五顏六色的道旗迎風飄揚,工地上挖掘機、壓路機……來回穿梭,身穿橘紅色工作服、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們有序忙碌著。

青海省投3×660MW火電項目是青海省穩經濟基本盤的重點項目,肩負青海省能源發展和“四地”建設方面的重要任務。“目前,工程已完成‘五通一平’,場前區建設和主廠房原有基礎利舊工作正在有序進行。”青海省投橋頭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與工程部主任張宇龍說。

順著張宇龍手指的方向,隻見工人們三兩一組,有的在用鐵鍬平整地面,有的在用打夯機夯實基坑,還有的在進行驗槽作業……

“青海省投3×660MW火電項目採用‘上大壓小’的模式,是在拆除原5×125MW燃煤機組原址上就地擴建3台660MW超超臨界、一次再熱、間接空冷抽凝式發電機組,工程以750KV電壓等級接入系統。鐵路專用線、事故灰場盡可能利用原有設施,間冷塔布置在原灰場位置……”青海省投橋頭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智宏,指著樹立在工地邊的項目鳥瞰圖,詳細地介紹著整體情況。

讓趙智宏驕傲的是,本項目是世界首個高海拔摻燒高鹼煤電廠,項目設計煤種為新疆煤與青海煤按一定比例配置,是高海拔、高比例燃用高鹼煤的首家超超臨界電廠,年耗煤量約500萬噸。項目建成后將大大優化系統電源結構,提高系統調峰能力,為新能源外送提供支撐,從而促進新能源更大規模開發,助力青海省建設新能源產業高地。另外,項目的建設將會帶動當地建材、服務等行業的發展,緩解就業矛盾,增加當地財政收入,帶動地方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讓趙智宏更為驕傲的是,該項目的節能環保排放指標處於同等級機組前列。他說:“本項目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均低於國家《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GB 13223-2011)排放限值要求。生產用水全部採用大通縣污水廠、北川工業園污水廠城市中水,年耗水量438萬立方米,在不消耗地下水的同時,耗水量達到國內同類型機組先進水平。同時,項目接入系統以兩回出線至750kV杜鵑變,是青海電網750kV系統中最大的火電電源支撐點,也是青海省新能源外送的支撐保障電源。”

“過不了多久,你再來,不僅能感受到現場的火熱,還能看到一個智慧工地。”張宇龍對記者說。

該項目智慧工地系統包含智慧工地集成平台、車輛管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信息發布系統、環境監測系統、工程質量防造假系統等18個子系統。通過上述模塊的建設將更多人工智能、傳感技術、虛擬現實等高科技技術,植入到建筑、機械、人員穿戴設施、場地進出關口等各類物體中,並形成“物聯網”,實現工程管理體系與工程施工現場的整合,提前做好有效預防,避免施工環境中各種突發情況造成的損失,提高建設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智慧工地不是目的,真正的目標是通過智慧工地實現智慧管理,最終建成一座‘智慧電廠’。”趙智宏語言堅定、自信,對未來充滿希冀。

該火電項目建成后,將把先進的傳感測量、信息通信、自動控制、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三維可視化等技術和燃煤發電生產過程的工業化技術、電廠管理技術相結合,而由智慧工地、智慧安全、智慧燃料、智慧控制、智慧經營五大應用體系組成的超融合智慧管理一體化平台(1+5+N 模式),將與燃煤電廠的基礎設施高度集成,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和防范風險能力,達到更規范的運營管理、更高的設備可靠度、更優的運行與出力、更低的能耗與排放、更強的電力市場適應性以及更低的企業運營成本,最終實現具有智能、安全、經濟、環保、人少等特征的新型現代化電廠。

站在工地上,聽著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專業的描述,不禁有些興奮和期待。不久的將來,這裡會有一座“智慧電廠”平地而起,而這個電廠必將未來可期。

(責編:馬可欣、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