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零碳產業園首個110千伏“綠電”工程實現智能全息感知

近日,國網海東供電公司實現青海省零碳產業園首個110千伏“綠電”工程110千伏古驛變電站智能全息感知,標志著該公司變電站運維管理由傳統管理模式向集約化和數字化轉變的突破,這也是海東市首次實現對變電站的智能全息感知。
青海省零碳產業園首個110千伏“綠電”工程實現智能全息感知。許宏洋攝
位於海東市河湟新區平北經濟區內的零碳產業園是青海省首個零碳產業園,也是目前國內規劃面積第二大的零碳產業園區,規劃總面積約22.09平方公裡。園區規劃形成鋰電池產業集群、新能源裝備產業集群、綠色畜牧產業集群三大主導產業及相關延伸產業和配套零碳產業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
海東供電公司建設的110千伏古驛輸變電工程是青海省零碳產業園首個“綠電”示范項目,於2021年11月27日開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投運。該工程的投運,進一步優化了園區110千伏網架結構,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預計每年為園區輸送7億至10億千瓦時綠色電能,滿足園區新增負荷用電需求。
為了確保園區全天候持續可靠充足供電,助力青海早日實現“雙碳”“四地”建設目標,海東供電公司通過在110千伏古驛變電站實施數字孿生技術實踐應用,實現真實設備狀態“精准感知”,設備運行“精准運維”、設備檢修“精確決策”、故障位置“精確研判”、故障搶修“精確處置”,為運維人員提供便捷的同時,大幅減少能源消耗,在響應青海零碳產業園綠電工程項目建設、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服務“雙碳”目標中發揮重大的作用,為保障示范區全天候全時段綠電供應打造不停電示范區奠定基礎。
海東供電公司在110千伏古驛變電站開展數字孿生智慧變電站全景感知建設,將站內主設備台賬圖紙資料、運行檢修等數據和輔控設備的視頻、煙感、溫濕度等環境監測數據,全量接入數字孿生平台並進行可視化測試,實現110千伏古驛變電站智能全息感知。在此之前,變電站設備、視頻及環境監測信息分別在生產管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多個業務系統中監測查詢。運維人員無法同步實時掌握站內設備運行情況和環境情況,各業務系統切換頻繁,耗費大量人力。同時,各類監測設備配置標准、安裝位置等依靠線下圖紙資料記錄,存在查閱不便的問題。(國網海東供電公司 李永鵬 許宏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西寧37家旅游景區對南京市民首道門票免費
- 人民網南京5月5日電 (劉沛然)自東西部協作開展以來,南京在產業、資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為西寧提供了全方位的幫扶,為回饋感謝南京對西寧各項工作的大力支持,在5月5日舉辦的“大美青海·南京西寧文化旅游周”開幕式上,西寧市向廣大南京市民推出了三大類旅游優惠措施。據悉,所有優惠措施將持續到2023年12月31日。…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