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代表委員
鄂崇榮委員:壯大民族地區特色產業 促進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十年來,青海、廣西、甘肅等民族地區,立足特色資源稟賦、依托政策紅利、發揮特色文化優勢,形成了如,青海拉面、廣西螺螄粉、定西寬粉等一批具有地域或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成為輸出輸入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紐帶和平台渠道,推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嵌入全國經濟大市場。
青海的特色勞務品牌——青海拉面。人民網 馬盛楠攝
在青海,青繡、唐卡、藏毯等民族特色產業已成為振興傳統手工藝、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抓手,對推動鄉村振興、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起到了特殊推動作用。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鄂崇榮認為,應推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凸顯民族地區特色產業“三交”屬性﹔推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出海”講好中國故事。
全國政協委員鄂崇榮。受訪者供圖
被譽為“中國唐卡藝術之鄉”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有將近2.3萬余人從事唐卡繪畫工作﹔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袋裝螺螄粉實現銷售收入181.8億元,創造了30多萬個就業崗位……鄂崇榮調研后發現,眾多民族地區的特色產業面臨著文創研發乏力、發展規模小、創新融合理念不足、相關創意研發人才缺乏等困境和問題。鄂崇榮認為,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的巨大潛力亟待深入挖掘。
青繡作品展。人民網 陳明菊攝
對此,鄂崇榮從三個維度建議,壯大民族地區特色產業,促進多民族交流交往。一是推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建議啟動設立“民族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基金”,主要投向具有一定規模和引領力的民族特色文化產業、飲食龍頭企業,承擔轉型升級示范、穩定行業發展、吸納勞動力的作用。二是凸顯民族地區特色產業“三交”屬性,加強交流、共謀發展,推動產業鏈合作需求方和供給方積極聯通協作,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充分挖掘民族地區特色產業促進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優秀實踐案例,推動各類各級媒體宣傳推廣各地的典型實踐和有益經驗。三是推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出海”,講好中國故事。深入推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納入“文化絲路”“美好中國”等重大品牌推廣活動,走進沿線國家和地區重要展覽會和節慶文化等重要活動中展銷。鄂崇榮認為,應以“走出去”為起點,“走進來”為目標,加大政策、資金、培訓支持力度,優化通關出口環境,倡導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秉承工匠精神,堅守質量,明確標准,以民族特色產業為載體講好中國故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