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2023年1月15日在青海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青海省財政廳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將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全省財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決策部署,認真執行省人大各項決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落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實施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續的積極財政政策,推動全省經濟回穩向好,財政運行總體平穩,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1.全省執行情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9.1億元,較上年完成數增長0.1%。加上中央補助收入1587.6億元、一般債務收入345.9億元、上年結轉296.3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35.1億元、調入資金8.8億元后,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702.8億元。剔除發行的再融資一般債券175.3億元,實際總財力2527.5億元,較上年增加181億元,增長7.7%。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75.1億元,增長6.5%,預算執行率為87.5%。加上債務還本支出176.9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23.6億元、調出資金39.2億元、上解支出5.7億元、結轉下年支出282.3億元后,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2702.8億元。
2.省級執行情況。省本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0.9億元,加上中央補助收入1587.6億元、一般債務收入345.9億元、上年結轉141.5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70億元、上解收入80.4億元、調入資金0.2億元后,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224.7億元。剔除發行的再融資一般債券175.3億元,實際總財力2049.4億元,較上年增加18.8億元,增長0.9%。
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9.3億元,下降4.9%,預算執行率為84%。加上補助市州支出1128億元、債務轉貸支出113.4億元、債務還本支出124.6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8.3億元、調出資金7.1億元、上解支出5.7億元、結轉下年支出118.3億元后,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2224.7億元。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全省總收入320.8億元,其中,當年收入92.6億元,中央補助收入6.4億元,上年結轉32.9億元,調入資金39.2億元,專項債務收入149.7億元。全省總支出320.8億元,其中,當年支出206.9億元,債務還本支出62.3億元,調出資金2.6億元,結轉下年支出49億元。
省級總收入189.2億元,其中,當年收入16億元,中央補助收入6.4億元,上年結轉10億元,調入資金7.1億元,專項債務收入149.7億元。省級總支出189.2億元,其中,當年支出57.4億元,補助市州支出4.8億元,債務轉貸支出104.6億元,債務還本支出13.7億元,結轉下年支出8.7億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全省總收入2.6億元,其中,當年收入1.6億元,中央補助收入0.2億元,上年結轉0.8億元。全省總支出2.6億元,其中,當年支出0.7億元,調出資金0.6億元,結轉下年支出1.3億元。
省級總收入2億元,其中,當年收入1億元,中央補助收入0.2億元,上年結轉0.8億元。省級總支出2億元,其中,當年支出0.2億元,補助市州支出0.7億元,調出資金0.2億元,結轉下年支出0.9億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全省總收入841.5億元,其中,當年收入496.7億元,上年結余344.8億元。當年支出455.6億元,年終累計結余385.9億元。
省級總收入560.5億元,其中,當年收入404.2億元,上年結余156.3億元。當年支出396.6億元,年終累計結余163.9億元。
以上四本預算具體收支情況詳見《青海省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各項收支數據待財政部批復決算后,會有一些變化,屆時向省人大依法報告相關事項。
(五)政府債務情況。
1.債務限額余額情況。2022年末,全省政府債務限額3260.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2461.9億元、專項債務798.8億元﹔債務余額3044.3億元,其中一般債務2323.6億元、專項債務720.7億元。分級次看,省本級政府債務限額1925.9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725.6億元、專項債務200.3億元﹔債務余額1846.6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662.5億元、專項債務184.1億元。市州政府債務限額1334.8億元,其中一般債務736.3億元、專項債務598.5億元﹔債務余額1197.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661.1億元、專項債務536.6億元。
2.新增限額分配情況。2022年新增政府債務限額212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65億元、專項債務47億元。分級次看,省本級安排126.8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03億元、專項債務23.8億元﹔轉貸市州85.2億元,其中一般債務62億元、專項債務23.2億元。
3.債券發行情況。2022年,我省共發行政府債券495億元。分種類看,一般債券345.3億元,其中新增債券170億元(2022年新增額度165億元、2021年結轉額度5億元)、再融資債券175.3億元﹔專項債券149.7億元,其中新增債券136.4億元(2022年新增額度47億元、2021年結轉額度86.5億元、利用限額與余額空間2.9億元)、再融資債券13.3億元。
4.債券使用及還本付息情況。2022年發行的新增債券306.4億元,按規定全部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全年債券還本支出238.1億元,剔除再融資債券188.6億元,自行安排資金還本49.5億元﹔付息支出99.9億元。
(六)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1.關於地方收入短收情況。2022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短收17.9億元,其中省本級短收38.9億元,主要是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省級分擔退稅比例35%所致。我們通過盤活存量資金、壓減一般性支出等方式實現年度預算平衡。
2.關於省本級支出下降情況。2022年,省財政嚴格落實省與市州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要求,將原列入省本級支出預算但屬於市州財政事權的事項,通過省對下轉移支付安排,省級大包大攬的行為逐步規范。
3.關於省本級預備費支出情況。預算安排20億元,實際支出12.2億元,主要用於疫情防控、應急救災支出,剩余7.8億元用於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七)落實人代會預算審查決議及財政重點工作情況。
1.財政政策效應積極釋放。充分發揮財政精准調控優勢,第一時間制定財政支持穩住經濟23項政策措施和19項接續措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實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頂格出台減征小微企業地方“六稅兩費”政策,延續實施重點群體、退役士兵就業創業政策,全省新增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繳稅費211億元左右,其中留抵退稅166億元,支持力度為歷年之最,最大限度為企業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激發實體經濟活力。下達資金16.4億元,支持制造業、內外貿、特色產品等多領域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下達資金0.7億元,引導撬動社會消費近12億元。加大政府採購支持力度,參與政府採購電子交易平台中小微企業同比增長43%。充分發揮首貸信用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和續貸周轉資金池作用,向企業發放資金28.2億元,近兩千家中小微企業從中受益。擴大政府有效投資。統籌用好預算內投資、中央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債券等資金,下達資金395.2億元,全力保障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民生工程建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重點領域,切實發揮政府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實施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將36項轉移支付、457.6億元資金納入直達機制管理,特別是第一時間將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轉移支付106億元,通過“快車道”直達基層、直達民生、直達企業,資金分配使用監管“一竿子插到底”,惠企利民“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應明顯發揮,為恢復經濟贏得主動。
2.財政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堅持把抓好預算收支管理作為財政工作的基礎,千方百計做大財力“蛋糕”,全省總財力突破2500億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依法依規組織收入。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疊加沖擊,主動與執收部門協調溝通,加強分析研判和預期管理,推動提高征管效能,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了正增長,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口徑增長19.7%,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全力爭取中央支持。積極融入國家戰略,聚焦國家穩住宏觀經濟政策導向,把准功能定位、找准困難因素、做實基礎數據、抓好項目儲備,鞏固做實省政府主要領導拜會國家部委成果,加大匯報爭取力度,全年爭取中央各類轉移支付1594.3億元,增長6%。落實對口援青和東西部協作資金24.7億元,有效彌補受援地區財力不足。盤活財政資產資源。及時清理收回財政結轉結余資金,消化上年底全省存量資金376.5億元,盤活率達到95.7%﹔盤活省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13.6億元,清理處置資產收入6.5億元,統籌用於發展急需領域、薄弱環節及化解政府債務。提升財政支出效能。完善資金和項目聯動機制,進一步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和細化下達率,堅持“周調度、旬跟進、月通報”高頻次精准調度,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超出年度目標任務7.5個百分點,財政保障的時效性明顯增強。
3.重大決策部署支撐有力。聚焦重大戰略、重大行動和重點任務,進一步提高財政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精准性,集中財力辦大事的能力顯著增強。支持生態文明建設。下達資金81.1億元,統籌支持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國土綠化和國家公園建設等。全面加強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推動出台青海省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制度體系進一步優化,為打造生態文明高地提供有力支撐。助力產業“四地”建設。下達資金73.8億元,圍繞提高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壯大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規模、優化生態旅游發展空間布局、推進清潔能源集約發展,全力支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培育。出台青海省高質量發展政府投資基金管理辦法和設立方案,為支持產業“四地”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做好准備。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下達資金160.9億元,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逐步提高產業投入佔比,落實農牧業基礎設施補短板、耕地地力保護、良種良法、動物防疫、加工和流通體系建設等農畜產品全產業鏈支持措施,鄉村振興短板加快補齊,以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新進展。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達資金6億元,支持重點實驗室等平台創新能力建設,通過“基地+項目+人才”模式,推進開展“揭榜挂帥”“帥才科學家負責制”“賽馬制”及科研經費“包干制”試點,吸引省外專家團隊和我省高端人才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4.基本民生底線兜實兜牢。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樹牢就業優先導向。下達資金8.3億元,支持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有效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問題。發放穩崗返還、失業補助、留工培訓等補助資金5.2億元,助力企業生產發展。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下達資金67.5億元,持續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提升職業教育質量,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支持西寧大學建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下達資金149.9億元,調整提高退休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金水平,落實財政補助責任,確保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通過落實階段性調整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增發困難群眾一次性生活補貼等措施,兜牢救助底線,將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分別提高28元/月和492元/年,達到700元/月和5676元/年。推進健康青海建設。下達資金61.3億元,支持加強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准提高到1030元/年,人均財政補助標准達到680元/年。積極保障疫情防控支出。下達資金10.3億元,全力保障疫苗接種、患者救治和醫務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等疫情防控支出。制定青海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費保障管理辦法,明晰壓實各級經費保障責任,將防控必要支出納入“三保”范圍,確保各地不因經費問題延誤患者救治和影響疫情防控。全力支持應急救災。第一時間下達資金13.2億元支持大通、互助縣搶險救災和全省汛期災后重建,強化資金監管,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高效。
5.財政體制改革縱深推進。緊緊圍繞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目標,以系統觀念推動財稅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向深化戰略布局和要素保障銜接,現代財政制度框架基本確立。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堅持“先集中、后均衡、強激勵、促發展”的改革思路,擬定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為建立健全權責配置更加合理、收入劃分更加規范、財力分布更加均衡、基層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財政體制奠定基礎。修訂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管理辦法,科學設置轉移支付分配因素和權重,地區間財力更加均衡。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構建“制度+技術”預算管控機制,新增資產管理、決算管理、財務報告等7個系統模塊,會計核算模塊順利上線,預算管理一體化信息共享全線打通。靠前啟動2023年預算編制工作,實質性統籌整合重點領域專項資金,預算編制質量顯著提升,從源頭規范預算執行,強化預算約束。嚴格落實縣級“三保”支出預算審核機制,省級抽查比例高出財政部要求6.7個百分點。全省各級預算單位預決算公開實現全覆蓋,公開范圍進一步擴大,透明度進一步提升。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在全國率先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立法,推動出台青海省預算績效管理條例,創造了可借鑒的青海經驗。完善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與項目入庫、預算編制挂鉤機制,推進預算執行進度和績效目標實現程度“雙監控”,建立單位自評、部門評價、財政評價多層次績效評價體系,將綜合績效考評結果、財政評價結果與轉移支付分配、項目預算安排結合,切實提升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6.財政管理效能明顯增強。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大財政風險防控力度,確保各級財政安全平穩運行。持續深化嚴肅財經紀律。跟進出台財政承受能力評估應用等嚴肅財經紀律配套制度辦法,在全省各級各部門開展地方財經秩序和規范基層財務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扎實做好審計發現問題整改,財經秩序明顯好轉。全面落實惠民惠農財政補貼“一卡通”發放與監督統管工作,實現一張清單管制度、一個平台管發放。從嚴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印發青海省省直部門“三公”經費管理辦法,進一步調整和規范2023年省級行政事業單位公用經費定額標准,按照50%的比重調減公務接待費現行標准,持續壓減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堅決制止各種鋪張浪費行為,確保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防范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堅持遏增量、化存量,加大新增隱性債務約談提醒和處置問責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審核力度,全面實施專項債券“穿透式”監管。合理制定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償付計劃,足額撥付還本付息資金,省本級超額完成年度隱性債務化解任務,全省債務風險總體安全可控。支持基層平穩運行。堅持財力下移,下達市縣轉移支付1128億元,其中財力性轉移支付580.1億元,較上年增長20.2%,有效增強基層保障能力。先后出台縣級“三保”支出保障管理辦法、基層財力保障方案、財政運行監測方案等制度措施,督促各地建立“三保”清單,優先足額安排預算,嚴格落實月度報告制度,切實兜牢兜實“三保”底線。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以“政”領“財”,把准財政工作方向,履行財政職能職責,創造性開展工作,全力以赴保障全省發展大局。回顧過去五年,青海財政改革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五年來,我們始終做大做強財力總量,財政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堅持對內自力更生拓展財源,對上抓住機遇爭取支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46.2億元增加到329.1億元,年均增長6%﹔中央補助從1117.2億元增加到1587.6億元,年均增長7.3%﹔總財力從1657億元增加到2527.5億元,年均增長8.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1530.4億元增加到1975.1億元,年均增長5.2%,財政實力顯著增強。
——五年來,我們始終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堅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牢牢把握國家政策導向和支持重點,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制度性和階段性措施,五年累計退減緩稅費459.2億元,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537.4億元,投入重大項目和重點領域資金1974.7億元,統籌支持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和建設產業“四地”等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穩投資促發展的“壓艙石”作用,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五年來,我們始終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新提升。堅持人民至上,健全穩定投入機制,統籌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民生投入始終佔財政支出的75%以上,牽頭謀劃民生實事工程161項。五年累計安排支農扶貧資金731.6億元,助推5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完善各類教育資助政策,每年有90余萬學生受益﹔連續調整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標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調標年均增幅分別為9.8%、11.4%﹔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支持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率先創建。全省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五年來,我們始終推進嚴肅財經紀律,資金使用效益取得新進展。堅持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嚴肅財經紀律重大要求作為政治要件,構建以《關於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的意見》為支柱,以預算績效管理、財政重大風險防范處置、財政監督評價、預算支出標准等配套制度為支撐的“1+N”制度體系。全覆蓋、多層次、拉網式開展各類財經秩序整治行動,跟蹤落實問題整改,加大隱性債務化存量、遏增量力度,完善“壓、調、降、禁、清、保”過緊日子措施,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充分彰顯,財政資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顯著增強。
——五年來,我們始終加強改革系統集成,財稅體制建設實現新突破。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增活力,緊跟中央改革步伐,持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扎實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省與市縣職責和界限更加清晰、責權利更加協調統一。預算管理一體化實現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貫通,覆蓋全省5931家預算單位。預決算公開透明度顯著增強,排名位次提升至全國中上水平。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基本建立,稅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全面實施,全省財政體制機制活力持續增強。
以上工作成效,是省委統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及代表委員們監督指導、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的結果。與此同時,當前財政運行和預算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區域間收入分化嚴重,財政減收增支因素較多,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領域專項資金重復設置、投向交叉、多頭管理,支出結構固化,統籌整合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一些地區和行業部門項目謀劃不足,前期准備不充分,影響支出進度﹔一些地區和部門績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不高﹔個別地區政府債務率偏高,償債壓力較大等等。對此,我們高度重視,將積極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二、關於2023年全省和省級預算安排
(一)財政收支形勢分析。
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但國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反映在財政上,我省地方財力增長有限,剛性支出持續增加,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財政運行將始終處於緊平衡狀態。
從財力增長看,2023年財政運行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財力增長面臨較大困難。地方財政收入。大宗商品價格難以長期維持在高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經濟和預期恢復需要一個過程,國家還將保持一定的減稅降費強度,地方收入增長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央補助收入。中央持續規范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和分配辦法,逐年增加因素法分配比重,而我省人口、經濟、財政供養等因素相對固定,增長挖潛較為困難,加之我省既有項目與國家政策匹配度不高,在競爭性爭取中不佔優勢,進一步加大了爭取難度。一般債券收入。全國赤字率不會有大的提升,新增一般債券總量有限,我省政府債務規模相對較大,部分地區債務風險突顯,新增一般債券額度增量受限。
從支出保障看,在財力增長有限情況下,“三保”支出和剛性支出有增無減,財政面臨多項增支疊加的壓力。政策性增支。規范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津貼補貼政策實施后配套的社保繳費將明顯增長,國家統一提高基本養老金,以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准,都需財政予以保障。疫情性增支。疫情防控必要支出納入“三保”支出范圍,作為剛性支出優先予以保障。債務性增支。全省法定債務余額逐年攀升,相應還本付息逐年增加,加上如期完成既定的隱性債務化解任務都需安排大量財政資金。項目性增支。穩住經濟發展需要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打造“高地”、建設“四地”項目資金需求旺盛,生態保護、公共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還有許多短板需要財政彌補,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二)2023年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2023年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和對青海工作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實施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續的積極財政政策,落實減稅降費措施,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加強財政承受能力評估,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健全現代預算制度,完善轉移支付體系,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增強財政宏觀調控效能,著力穩預期、強信心,著力調結構、提質效,著力擴內需、促增收,著力補短板、防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青海篇章提供堅強財政保障。
2023年預算編制的基本原則:一是實事求是,科學測算。收入預算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積極財政政策相銜接,提高收入管理的完整性。二是統籌資源,強化保障。科學統籌財政資金和政策工具,增強對全省重大戰略、重大項目、重點領域的保障能力。三是突出重點,優化結構。推進財政專項資金實質性統籌整合,基本建設資金以“拼盤”方式安排,集中財力辦大事。四是強化管理,提質增效。嚴格按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安排預算,加強預算績效評估和結果運用,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五是防范風險,守住底線。堅持把嚴肅財經紀律作為預算編制的主線,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三)2023年收入和支出安排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1)全省情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安排345.6億元,較上年執行數增長5%。加上中央補助收入1322.4億元、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券99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42億元、調入資金0.3億元、上年結轉282.3億元后,年初總財力2191.6億元,較上年年初預算增長5%。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2175.9億元,較上年年初預算增長6.3%。加上上解支出5.7億元、調出資金10億元后,年初總支出2191.6億元。
(2)省級情況。省本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安排40億元,加上中央補助收入1322.4億元、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券99億元、調入資金0.3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90億元、市州上解101.2億元、上年結轉118.3億元后,年初總財力1771.2億元,較上年年初預算增長5.7%。
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816.8億元,較上年年初預算增長5.8%。加上補助市州支出928.4億元、上解支出5.7億元、債務轉貸支出20.3億元后,年初總支出1771.2億元。
匯總2023年部門預算,省本級行政事業單位用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支出1.48億元,較上年預算數下降5%。
(3)省對下補助情況。共補助928.4億元,較上年年初預算增加45.3億元,增長5.1%。其中:返還性補助39.2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812.1億元,專項轉移支付77.1億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全省總收入安排186億元,其中,當年收入113億元,中央補助收入5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9億元,調入資金10億元,上年結轉49億元。全省總支出安排186億元,其中,當年支出176.8億元,債務還本支出9.2億元。
省級總收入安排38.1億元,其中,當年收入15.4億元,中央補助收入5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9億元,上年結轉8.7億元。省級總支出安排38.1億元,其中,當年支出29.4億元,補助市州支出5.8億元,債務還本支出2.9億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全省總收入安排2.6億元,其中,當年收入1.1億元,中央補助收入0.2億元,上年結轉1.3億元。全省總支出安排2.6億元,其中,當年支出2.3億元,調出資金0.3億元。
省級總收入安排1.8億元,其中,當年收入0.7億元,中央補助收入0.2億元,上年結轉0.9億元。省級總支出安排1.8億元,其中,當年支出1.2億元,補助市州支出0.3億元,調出資金0.3億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省總收入安排914.5億元,其中,當年收入528.6億元,上年結余385.9億元。支出安排482.9億元,年終結余431.6億元。
省級總收入安排597.4億元,其中,當年收入433.5億元,上年結余163.9億元。支出安排417.4億元,年終結余180億元。
具體情況詳見《青海省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
(四)2023年重點項目支出情況。
1.支持高質量發展方面,安排資金44.5億元,其中省本級20.1億元。具體為:科學技術支出7.7億元,支持完善科技創新平台和科技服務體系,落實科技館免費開放政策。工業信息等支出16.8億元,支持工業轉型升級,加大招商引資投入力度,推動中小企業、數字經濟和鹽湖產業健康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商業服務業等支出3.9億元,支持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落實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產貸款貼息政策,支持服務業、平台經濟和對外貿易發展。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5.2億元,支持自然資源事業發展、清潔能源勘查、地質勘查等。金融支出10.8億元,支持地方金融發展,落實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新型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及獎補、基礎金融服務空白地區銀行業金融服務補貼等政策。
2.支持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安排資金57.1億元,其中省本級26.7億元。支持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木裡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重大工程,推動自然保護區礦業權有序退出。落實林業草原生態獎補政策,支持水環境綜合治理、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治理。
3.支持民生社會事業方面,安排資金302億元,其中省本級156.9億元。具體為:教育支出71億元,支持西寧大學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城鄉義務教育保障力度,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規范、完善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支持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能力提升,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0億元,支持大學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全面落實社保基金財政補助、特困人員供養、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殘疾人生活和護理補貼、優撫對象安置等政策,支持完善養老服務、高齡補貼等社會福利制度,做好待遇保障工作。衛生健康支出60.1億元,支持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落實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等補助政策,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大傳染病防控等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經費保障。住房保障支出7.5億元,支持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3.4億元,支持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4.支持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安排資金301.6億元,其中省本級137.5億元。具體為:農林水支出154.9億元,支持銜接鄉村振興、農業生產發展、重大水利建設、林業改革發展、農業綜合改革、農田建設、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落實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動物防疫等補助政策和產糧大縣、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政策。交通運輸支出143億元,支持高速公路、國道等重點公路建設和國省干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落實民航鐵路運輸補貼及城市公交車更新和運營補助,助力省交控集團發展,逐步化解非收費公路存量債務,推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鄉社區支出3.7億元,支持實施美麗特色城鎮、傳統村落保護,以及城鄉建設等工程。
5.支持社會安全穩定方面,安排資金27.5億元,其中省本級16.7億元。具體為:國防和公共安全支出21.7億元,支持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財政支持政策,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建設。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3.4億元,支持自然災害防治、安全生產及應急管理、消防應急救援等,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和自然災害防御能力。糧油物資儲備支出2.3億元。
6.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安排資金46.6億元,其中省本級34.7億元。重點支持西成鐵路、西寧機場三期、西格段提質工程、三江源地區清潔取暖、青甘川交界平安振興工程、蘭新客專地震災害復舊及蘭西段達速提質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
7.債務還本付息方面,安排資金106.1億元,其中省本級106.1億元。主要用於國債轉貸還本付息、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費,以及化解存量隱性債務等。
8.支持其他方面,安排資金116.3億元,其中省本級77.2億元。主要用於規范工資津貼補貼、財政金融風險處置及預備費等支出。
三、切實做好2023年財政工作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將加力提效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作為、真抓實干,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堅定不移壯大地方財力總量。加大中央補助爭取力度。准確把握黨的二十大蘊含的重大戰略機遇,深入研究國家政策導向,挖掘新的增長點和特色優勢,加強與對口國家部委的匯報銜接,進一步提高項目申報成功率,力爭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切實將政策機遇轉化為資金和項目支持。提高地方財政收入質量。加強協稅護稅,推動涉稅信息共享,抓好重點稅源監控,堵塞稅收征管漏洞,挖掘稅收增長潛力,強化以票控稅(費)管理,加大非稅收入電子化征繳力度,做到應收盡收,切實提高收入征管質效,確保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持續做好“放水養魚”和涵養稅源工作,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支持力度,落實產業扶持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努力培育新的稅收增長點。強化財政資金資源統籌。加強“四本”預算統籌、增量與存量資源統籌、財政撥款收入與非財政撥款收入統籌,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優化專項資金支出結構和有效供給,全力保障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和重點項目落地實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一以貫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助企紓困政策。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措施,增強精准性針對性,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和提升創新能力。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支持力度,在財政補助、稅費優惠、政府採購等方面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增強企業投資發展能力。加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增信力度,用好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我省的15億元授信額度,拓展企業融資渠道。著力保障政府投資。落實落細政府投資項目與資金統籌協調機制,統籌用好各類資金,擴大專項債券使用范圍和用作項目資本金政策,在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調結構上加大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交通、能源、水利、農業、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項目和在建項目,向資金使用效益高的地方傾斜,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加快運行青海省高質量發展政府投資基金,主動參與社會出資的各類產業基金,積極爭取國家級基金支持,努力擴大財政出資的杠杆放大倍數,有效支持“四地”等產業發展壯大。統籌行業發展規劃和地方發展需求,聚焦基礎設施、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推廣運用PPP模式。
(三)毫不動搖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完善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舉措,統籌運用稅費減免、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業穩崗擴崗、個人創業就業。支持就業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幫助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支持開展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支持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落實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動態調整機制,深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持續推進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落實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准調整機制。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保障好因疫因災遇困群眾和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支持科教興國戰略實施。落實“一個一般不低於,兩個隻增不減”要求,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健全15年教育資助政策,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促進教育更加公平。健全完善科技投入和經費分配使用機制,賦予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進一步強化監管,保障下放的自主權接得住、管得好。支持健康青海建設。加大力度支持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保障好疫情防控所需資金。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適當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准,推動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合理確定、規范調整醫保待遇水平,防止超越基金承受能力。支持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強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和衛生健康人才培養。
(四)始終不渝防范化解財政風險。嚴格政府債務管控。堅持“開前門、堵后門,化存量、遏增量”,平衡好促發展和防風險的關系,統籌考慮債務風險、財政承受能力及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合理適度申請債券額度,科學精准確定項目安排。嚴格落實“借、用、還、管”相統一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舉債行為,嚴防變相舉債、虛假化債行為,持續加大問責處置力度。積極爭取縣級化債試點,多渠道、多手段盤活資金資產,重點化解“非標”債務風險,全力完成年度隱性債務化解任務,確保政府債務風險安全可控。防范基層財政運行風險。統籌中央轉移支付和省級自有資金,進一步下沉財力,幫助基層及時解決實際困難和突發問題。督導基層財政部門嚴格落實“縣級為主、市州幫扶”的保障責任,強化“三保”支出預算管理,堅持“三保”支出第一優先順序,加強對“三保”支出、庫款管理等情況的監測預警,確保“三保”不出問題。配合做好重要領域風險防控。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治理,推進市場化轉型改革,逐步剝離政府融資功能,形成政府和企業界限清晰、責任明確、風險可控的良性機制。履行好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和財務監管職能,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配合做好保交樓、穩民生工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五)持之以恆健全現代財政制度。加快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推動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落地,完善收入劃分、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轉移支付、“三保”保障等體制機制,進一步理清理順省以下財政關系。健全轉移支付體系,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相適應的原則,規范轉移支付分類設置,厘清邊界和功能定位。健全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全面實施零基預算,加快項目支出標准體系建設,健全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制度和標准,加強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貫徹落實《青海省預算績效管理條例》,提高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各環節工作質量,加大績效信息公開力度,硬化績效責任約束。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促進財政資金規范高效使用。加快推進“數字財政”工程建設,優化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加強對預算執行的有效控制。健全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配置前置性審核、“公物倉”管理、盤活利用等制度,提高資產使用水平。加強專項資金整合。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在建立健全長效“過緊日子”措施、專項資金定期評估和一般性轉移支付穩定增長機制的基礎上,加大跨部門、同領域資金整合力度,全面梳理當前專項資金清單,大力推進部分領域清理整合,歸並投入目標接近、方向一致、管理類同的專項資金,解決好項目零散化、政策碎片化、設置重復化等問題,對不匹配項目儲備需求、不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一律壓減或取消,切實提高資金使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六)堅持不懈強化資金監督管理。嚴守財經紀律紅線。牢固樹立預算法治意識,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管好用好各項財政資金。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的意見》及配套辦法,繼續開展審計反饋和各類檢查發現問題整改情況督導檢查,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著力增強財經紀律的剛性約束。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嚴把預算支出關口,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經費隻減不增,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大力加強財會監督。健全財會監督體系和工作機制,推動財會監督與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聚焦減稅降費、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加強基層“三保”、規范國庫管理、加強資產管理、防范金融債務風險等重點開展監督。加強會計信息質量和中介機構執業質量監督,嚴肅查處財務舞弊、會計造假等違法違規問題。加強基層會計人員管理和高端會計人才培養。主動接受人大和社會監督。繼續落實向人大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依法依規公開預決算、政府採購、政府債務等信息。健全服務代表委員工作機制,加強財政工作情況通報和財稅政策宣傳,不斷提高建議提案辦理質量。積極配合推進人大預算聯網監督,推動人大對財政預算編制、執行的全過程監督。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財政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本次大會決議和要求,履職盡責、苦干實干,努力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為奮力譜寫青海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