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青海:以“六個更加注重”推進高質量發展

馬盛楠 劉沛然 楊啟紅
2023年01月22日09:31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預計經濟總量年均增長4.5%左右﹔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萬億元﹔所有市州和三分之二的縣通了高速公路﹔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五年來,青海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發展成績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青海考察,為青海發展擘畫藍圖、指明方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青海各族兒女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就,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

2023年1月15日,青海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實踐中,將努力做到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更加注重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加注重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更加注重推進共同富裕,更加注重更高水平的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青海未來規劃的關鍵詞。

大會現場。人民網 陳明菊攝

會場外冷風陣陣,寒氣頻襲﹔會場內,掌聲回蕩,暖意融融,代表委員熱情澎湃,信心滿滿。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青海將一以貫之,統籌推進發展與保護、發展與民生、發展與創新,沿著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勇毅前行。

生態優先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並行不悖

沿315國道一路西行,前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途中綿延的荒涼山巒上遍布著“磕頭機”,世界曾經海拔最高的油井——獅20井便深藏在此。

“我1999年來這裡工作,那時還年輕。”青海油田獅子溝採油作業區黨支部副書記李志軍回憶往事。彼時的李志軍無法想象,如今青海油田已變了樣。2021年12月,青海油田明確新發展布局,發力光伏、風能、地熱、儲能等清潔能源業務——這片傳統油田踏上轉型之路。

青海之重,關乎生態。

青海湖畔魚鳥和諧共生。人民網 楊啟紅攝

無論是高聳巍峨的昆侖山,還是水波蕩漾的三江源,或是荒無人煙的可可西裡,都是青海省的生態寶藏。青海油田的轉型正是近年來青海省圍繞“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目標,建設產業“四地”的縮影。

五年來,青海省形成鉀、鈉、鎂、鋰、氯五大鹽湖資源產業集群,建成全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金屬鋰生產線,鎂基土壤修復材料產品實現從無到有。

五年來,青海省連續打破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全省電力裝機達4468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佔比90%以上,始終保持全國領先。

“青豫直流”跨越山川草原將“綠電”送往華中地區。謝莉蓉攝

五年來,青海省農牧業提質升級,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產品、有機枸杞、冷水魚生產基地,成為全國有機草原認証面積最大的省份。

五年來,青海省接待游客1.9億人次,旅游總收入2100億元,位列全國旅游目的地人氣榜前十。青海日益成為世人眼中的“詩和遠方”。

……

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未來五年,青海將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在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調結構上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形成以“四地”為牽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一群兩區多點”的城鎮化空間體系,和優勢互補、各展其長的區域經濟布局,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

“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是辯証統一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青海省政協委員、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規劃中心工作人員鄧黎表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在發展中把青海的生態保護好,把青海的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是青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青海從未止步。

心系百姓 民族團結與民生保障相輔相成

“這是我們村合作社研制出的‘噶曲’牦牛奶巧克力,嘗嘗味道怎麼樣?”每逢接待賓朋,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曲瑪日村黨支部書記才讓東智,都要推薦一番這款來自海拔3700米高原牧區合作社研發的巧克力。

近年來,曲瑪日村在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助力下逐步被打造成為“千頭牦牛奶基地”,僅2020年合作社分紅資金就達到50余萬元。

“一家人和氣了,日子就過得好,家和萬事興。道理放在村上也一樣,村子穩定了,大家就能擰成一股繩搞發展,現在我們村的合作社發展得一年比一年好。村子干淨,道路整齊,還給娃娃們新建了幼兒園呢。”說起這幾年的變化,才讓東智喜上眉梢。村民的“錢袋子”鼓了,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基礎扎實穩固。

江源大地,多民族群眾聚居,民族團結與民生保障,天平兩端,重若千鈞。各民族群眾團結一心,守望相助,融合發展,才能在此基礎上談民生、話保障。同時,民生有保障,群眾知幸福,民族團結之花才能在江河之源絢麗綻放。

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坎布拉鎮非公經濟聯合黨支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尖扎縣委宣傳部供圖

五年來,青海實現了鄉鎮幼兒園全覆蓋、5萬人以上的縣城普通高中全覆蓋、30萬人以上的縣特教學校全覆蓋,職業教育培養出10萬技能人才,高校向社會輸送畢業生超10萬﹔五年來,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0萬人﹔五年來,累計實施棚戶區住房、城鎮老舊小區、農牧區危舊房改造和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48萬多套……

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數字,一頭系著黨和政府的盡心竭力,一頭牽著尋常百姓的安危冷暖,實實在在惠及青海大地各族兒女。

青海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州長尕瑪朋措表示,海南州將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落實,深入實施“民族團結進步+”融合發展,突出海南特色優勢和資源稟賦,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我們將全力促進就業創業增收、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方位推進健康青海建設、穩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努力用黨委政府工作人員的‘奮進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青海省人大代表、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委書記譚晟說。

政府工作報告中,民生領域的安排部署佔據大幅篇章,努力在件件實事中惠民生,在點點滴滴中增福祉。青海省財政預算中也明確,2023年青海將從支持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支持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支持科教興國戰略實施、支持健康青海建設等方面毫不動搖保障和改善民生。

科技引領 破題創新強勁驅動高質量發展

“感官安寧,萬籟無聲”,賽什騰山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鎮正在成為匯聚“追星人”的天文小鎮。這裡具備成為世界級優良天文台址的發展前景,讓“站在世界屋脊,巡看星河奧秘”的願景成為現實。

同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郊的一處鹽湖上,來自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探索、更新世界級的科學難題答案——鎂鋰分離。

青海省會西寧,依托數字化技術平台,巡游網約公交車開通試運行。可在多個站點間任意選擇出發站、到達站,實時呼叫,即可動態“打公交”,有效提升區域內出行效率。

高原古城西寧煥發新活力。張皓芃攝

這五年的青海,科技創新不僅在產業發展中大顯身手,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到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切不僅依靠市場競爭,更有賴於青海省的高位推動、頂層謀劃,讓一項項鼓勵科技創新的舉措落地生根。

圍繞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深入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布局儲能、鹽湖等科技創新平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制定出台《關於2022年科技支持促進創業就業和物流暢通保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科技助力全省穩定經濟大盤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從多方面入手,形成支持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組合拳。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科技型企業數量達到644家,向全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科技型企業撥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補助資金2932萬元。

……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把創新發展擺在首位。”青海省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青海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波表示,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第一位,是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2023年,青海省將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對接,從大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加速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三方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具體舉措包括:加快建設十大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打造高原戰略科技力量﹔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行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 40 家以上﹔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進一步在全社會形成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氛圍﹔推進基礎鋰鹽、高純碳酸鋰等產能建設,引導鹽湖產業向新材料領域拓展﹔實施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建成西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申建大數據中心算力樞紐節點,建設青藏高原數字產業集聚區等。

如今,青海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水塔”堅固豐沛﹔風生水起,風光無限,一派生機﹔高質量發展步伐更加穩健,基礎更加堅實,動能更加強勁﹔各族群眾堅定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信心滿懷朝著共同富裕目標奮勇前進。

(責編:劉沛然、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