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奮力扛起守護“中華水塔”的使命

——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玉樹州工作紀實

何敏
2022年12月26日08:52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江源景色。玉樹州生態環境局供圖

江源景色。玉樹州生態環境局供圖

玉樹有多美?漫山遍野的青青牧草、神奇多彩的民俗文化會告訴你!

玉樹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多重要?三江之源的瑰麗神奇、名山大川的雄渾巍峨會告訴你!

一條條溪流、一座座青山織就了綠意盎然的壯麗美景,一幅幅魚翔淺底、百鳥棲息的生動畫面,見証了三江源頭生態環境正在越變越好!

玉樹藏族自治州區域性涵養水源的重要功能以及對整個流域生態環境的直接影響,使其成為我國乃至東南亞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要地。長期以來,該州主動融入國家和省級生態文明建設框架,狠抓生態環境治理,強化污染防治攻堅戰,構建生態保護格局,堅定不移當好“中華水塔”守護人,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在曲麻萊縣約改鎮,民兵生態管護員尕鬆求周的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

一年當中的大部分時間裡,尕鬆求周和同伴們的身影會出現在山林間、河湖邊。在那裡,他們會仔細查看林草樹木長勢,詳細記錄野生動物活動情況、植被數量和雪線位置,撿拾垃圾、制止違法破壞生態環境和偷獵行為。

沒有外出巡護任務的時候,尕鬆求周會組織開展各種訓練和宣傳工作,給隊員們講解生態環保知識,宣講黨的惠民好政策。

“當民兵生態管護員的經歷,讓我成長快、變化大,我比以往更有責任感,想問題、做事情也更成熟和周全,民兵生態管護員的身份帶給我一種榮譽感。”尕鬆求周自豪地說。

把民兵隊伍建設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謀劃,這樣獨具特色的“民兵+生態管護員”的生態環境治理模式,是玉樹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點。近年來,玉樹州堅持把生態環境作為最大的民生福祉,以生態美好增添幸福指數,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圓滿完成,1.8萬名牧民“放下牧鞭,挎起相機”,變成了生態管護員﹔創新形成“野生動物+科學家+科技+農牧民”“民兵+生態管護員”等微治理模式以及“生態法庭”等法治模式。全面完成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行動廣泛開展,90%的鄉鎮實現了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83%的村做到了垃圾分類回收。

在位於長江源頭干流河段的通天河直門達地表水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對源頭水質五參數(水溫、PH、溶解氧、電導率、濁度)、高錳酸鹽指數等9項主要污染指標的自行監測全天候不間斷運行,為玉樹州開展水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數據支撐。

在曲麻萊縣,牧民索南仁青和無數黃河沿線生態管護員一起承擔起了清潔河道的重任。他們經常徒步15多公裡路奔走在巡護途中。每天出門時,索南仁青們會帶上垃圾袋,再隨身帶上干糧,餓了就拿出來墊一口。每天回村時,空了的是背包,“滿載而歸”的是垃圾袋。“這幾年國家投資修建了垃圾回收點,我們隻需要將垃圾投放到回收點,鄉鎮政府就會定期安排垃圾轉運車將垃圾送往縣城垃圾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各村也經常組織群眾撿拾河道垃圾,並分類處理回收,淨化河道環境。”索南仁青說。

抓好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保護工作,是玉樹州強化污染防治攻堅、不斷提升環境質量的重要舉措。在這方面,玉樹州嚴格落實水氣土污染防治各項任務,全州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空氣質量長期居於全國監測城市前列。玉樹州境內長江、瀾滄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總體為優,“十三五”期間水資源量增加了111.07億立方米,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

“以前這裡是一片荒灘,現在有樹有花,空氣變好了,環境也變美了,成了我們休閑娛樂、強身健體的好去處。”玉樹市生態管護員組長索南多加夸贊的這個“好去處”,是玉樹巴塘河國家濕地公園。現在,這裡鬧中有靜,4座特色公園集品位、意境、韻味、教育為一體,充當著玉樹市的“空氣淨化器”。

近年來,玉樹州加快構建區域生態保護體系,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依托建立健全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統籌好冰川雪山、湖泊濕地、高寒草甸等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達15.51萬平方公裡,區域內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受到嚴格限制。筑牢三江源草甸濕地生態屏障,構建“一屏兩區、兩廊三帶”林草相連、山水鑲嵌的生態保護格局,形成多層次生態保育系統。

如今,在玉樹的山林草原間,以藏羚羊、雪豹為代表的高原“旗艦物種”數量明顯增加,水獺、荒漠貓等保護動物頻頻出現,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令人欣喜﹔玉樹州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正在同步提升。

(責編:況玉、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