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致富路上的“攢勁書記”

——記黨的二十大代表、海晏縣金灘鄉東達村黨支部書記牛生有

鄭思哲
2022年10月08日08:47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牛生有在養殖合作社裡。圖片由本人提供

  黝黑的皮膚,是他常年奔走在田間地頭的印記﹔洪亮的嗓音,是他帶領鄉親們致富信心的表達﹔清晰的言語,是他引領實現鄉村振興遠景的映射——這是海晏縣金灘鄉東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牛生有留給我的印象。

  而對於東達村的村民,牛生有就是他們的好支書、“大家長”。有他在,凡事就有“主心骨”﹔有他在,生活就有奔頭﹔有他在,未來就有希望。

  村民們能有如此高的評價,都是源於他這些年踏踏實實地工作,帶給村庄實實在在的變化。

  “東達東達,不是霜凍就是雹打”,這是過去東達村留給人們的印象。地處青海湖東緣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灘鄉東達村高寒干燥、地瘠民貧,惡劣的地區條件嚴重制約著村庄的發展,群眾收入渠道單一,村庄面貌雜亂破舊,村集體經濟基本為零,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牛生有深知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有多麼貧瘠,在外搞過運輸、牛羊販運的經歷更讓他明白光靠傳統的種養殖很難讓鄉親們富起來。2010年,牛生有當選為東達村黨支部組織委員,負責組織工作。從那時起,讓家鄉變得美麗,群眾過上好日子,就成了牛生有的夢想。

  2014年,牛生有當選為東達村黨支部書記。他明白,作為村庄發展的“領頭雁”“帶頭人”,他身上肩負著鄉親們的殷切期盼,擔負著帶領東達村脫貧致富的重任。

  支部強不強,關鍵看支書﹔村庄富不富,關鍵看支部。

  為團結群眾、尋找出路,牛生有先從加強黨支部自身建設入手。針對部分黨員不履行黨員義務、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對集體經濟發展不管不問等問題,他在黨支部探索實行黨員“好事壞事計分制”,將“好事壞事”得分與群眾評議分、黨員互評分結合起來,引導黨員主動做好事、做實事,每月根據黨員的實際表現情況進行統一評分、統一計分,到年終依據評計分結果對黨員進行獎懲。

  這一做法將黨員參與村庄建設、產業發展、志願服務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將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激發了出來,實現了“支部帶動引領、黨員示范先行、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效果,黨支部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真正成為了帶領全村各項工作發展的戰斗堡壘。

  2016年和2021年,東達村黨支部先后兩次被評為青海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鄉村要發展,產業是關鍵。

  東達村是個半農半牧村,養殖業一直是村裡的支柱產業。但彼時村民們傳統的散養模式導致經濟效益低、抗風險能力弱、養殖環境差。為此,牛生有打算將養殖區和村民生活區分開,修建養殖大棚,將各家各戶的牛羊集中起來,實施規模養殖。

  說干就干,他相繼組織召開支委會、黨員大會、村民大會征求意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有了村民的支持,他的干勁更大了。他帶頭做規劃、跑項目,資金不到位,就動員村裡能人墊資修建,不到一年時間,養殖小區建成使用,20幢大棚拔地而起。同時,牛生有憑借著多年前販運牛羊積累下來的人脈和信息,組建了6個牛羊交易信息微信群,幫助養殖戶尋找銷路。他還引導貧困戶發展養殖,使全村規模養殖戶達到67家,戶均收入達8000余元。

  通過實行人畜分離、精選收羊、高效養殖……漸漸地,東達村的養殖規模擴大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村庄環境也變好了。

  2017年,東達村徹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牛生有也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養殖業有了起色后,牛生有又提出借鑒鄰村做法,將全村約259公頃(3890畝)土地交由村集體專業合作社托管種植,種地的事交給合作社,村民到了年底分紅,騰出手來搞養殖、外出務工,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

  很快,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與村民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把全村耕地交給了合作社經營。2019年底村民第一次分了紅,每畝平均分紅300余元,有些生活困難群眾長期在村集體專業合作社務工,每戶年收入達1.2萬元。

  經過三年運行,由村集體專業合作社托管經營土地,走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道路的做法,拓寬了村民的發展渠道,實現了個人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雙贏目標。

  2021年,東達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5萬元,成為全縣響當當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在牛生有的帶領下,如今的東達村“推了土牆建磚牆,蓋了瓦房娶新娘”。村民腰包鼓起來了,集體產業搞活了,村庄環境變美了,人心也更齊了,一派欣欣向榮、繁榮發展的景象。看著日新月異的東達村,牛生有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未來,東達村將沿著黨指引的方向,著力建設黨建強、生態好、治安穩、產業優、文明興的新東達,真正讓村民有干頭、有盼頭、有奔頭、有甜頭。”牛生有堅定地說道。

(責編:楊玥、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