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 三江源國家公園

-科學編制規劃-
按照設立批復關於“抓緊組織編制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按程序印發實施”的要求,在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規劃專班的統一推進下,開展《總體規劃》編制工作,並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和特許經營機制等重要內容納入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
瀾滄江源頭水系。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助力打造重點生態旅游景區-
依據《行動方案任務分工》,持續推進昂賽自然體驗特許經營活動、昂賽大峽谷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特許經營活動、瑪多高端自然體驗和環境教育活動,完善並規范特許經營工作,啟動開展玉珠峰生態體驗、三江源國家公園LOGO品牌授權等實施方案編制工作,以特許經營項目為抓手,著力提升生態體驗能力。
黃河源頭濕地。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助力構建生態旅游線路-
依托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國家公園補助)、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持續推進自然教育與生態體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自然教育能力,夯實基礎服務設施,助力構建生態旅游線路。
星星海。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加強生態文化教育-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黃河源園區、長江源園區規劃建設自然教育課堂及科普宣教設施,目前已落實10436萬元資金,開展瀾滄江源園區、長江源可可西裡區域、黃河源園區自然教育課堂設施建設。力爭打造科普教育場所和生態文化體驗基地。
黃河探源生態體驗。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保護生態文旅資源-
把三江源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實施《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推動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等生態保護和修復帶系統治理,持續加強雪山冰川及濕地保護,加大退化草地、濕地、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全面加強三江源地區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促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長江源格拉丹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強化人文資源保護-
按照《三江源國家公園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實施方案》,以落實“主張所有、行使權力、履行義務、承擔責任、落實權益”的所有者責任為主線,啟動試點實施工作,完成三江源國家公園人文資源本底調查。
生態管護員開展生態巡護。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強化政策支持-
強化產業准入正面清單管理,建立完善自然資源經營管理制度,加強發展空間管控、推進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特色文化等產業綠色發展,實行最嚴格產業准入管理。基本建立了“政府主導、管經分離、特許經營、多方參與”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機制。
冬格納措湖。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下一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將持續按照《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行動方案任務分工》,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01發揮規劃引領 完善政策支撐
及時跟進落實《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審批出台,完善修訂《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專項規劃》,及時修訂《三江源國家公園科研科普活動管理辦法(試行)》《三江源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管理辦法(試行)》《三江源國家公園經營性項目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完善標准體系。
02擴大特許經營范圍 打造生態體驗線路
深入總結黃河源、瀾滄江源園區特許經營試點經驗,有序啟動長江源園區生態體驗與環境保護、玉珠峰生態體驗、三江源國家公園LOGO品牌授權等特許經營活動,逐步構建打造長江、黃河、瀾滄江溯源之旅產品、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體驗之旅等世界級生態旅游精品線路。
03擴大宣傳教育力度 助力文旅融合發展
深入挖掘三江源國家公園本底價值,面向社會公眾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和科普教育工作,引導公眾走進自然、認識自然,提升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將自然教育與生態體驗、游憩服務有機結合,有序推進生態體驗與自然教育融合發展。
04完善基礎設施 打造科普教育基地
持續爭取長江源曲麻萊園區自然教育課堂基礎設施和園區內4處科普教育服務設施及十二處標志性門禁自然教育能力提升建設資金,完善自然教育與生態體驗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科普教育基地為中心、配合生態體驗線路和多途徑科普教育為輔的宣教體系,助力打造重點生態旅游景區。
05堅持生態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
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保護修復,保護好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沼濕地、荒漠戈壁、草原草甸、森林灌叢和“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加大三江源國家公園自然景觀保護力度,合理開展利用,確保世代傳承、永續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來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一碗拉面中的真情與感恩
- 8月19日晚上7點,青海省大通縣青山鄉政府門口的免費拉面攤前排起了長隊,一群拉面師傅裡裡外外忙碌著,馬伊佳熟練地撈著面,囑咐大家吃完再來拿一碗,“搜救、清淤都是體力活兒,忙活一下午了吃一碗哪能夠。” 馬伊佳和同伴們的免費拉面攤。…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