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王黎明代表:

以法治引领规范和推进产业“四地”建设 助推青海高质量发展

马盛楠 杨启红
2023年03月12日10:01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亲自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了产业“四地”建设重大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牢记嘱托,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前行步伐扎实稳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人民网就"依法促进产业'四地'建设,助推青海高质量发展"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黎明。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黎明。张地委摄

人民网: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殷殷嘱托,是能源革命赋予青海的时代机遇,更是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能源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请您跟我们聊聊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工作和您的建议。

王黎明: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青海在发展清洁能源的比较优势,积极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达到4468万千瓦,清洁能源4075万千瓦——其中,水电1261万千瓦、光伏1821万千瓦、光热21万千瓦、风电972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总装机的91.2%,均位居全国首位。

能源问题关系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加强能源立法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很有必要也很迫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但是,目前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应着力加强能源领域法治建设,以高质量立法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议国家加快完善有利于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能源法律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这个方面,青海可以先行先试,积极研究制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条例等有关地方性法规,重点围绕加快电源建设,完善电网骨架,推进储能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发挥能源对产业“四地”的关键支撑作用,增强能源对产业链、产业布局、产业方向的匹配性,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切实把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人民网:雪山、草原、森林、湖泊、戈壁……近年来,青海多处自然风光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成为“网红打卡地”。在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方面,您有何建议?

王黎明:青海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是我国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近年来,青海正确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关系,以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发展,加大生态立法、加强生态监督,《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走在全国同类立法前列,《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为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先行先试,为国家立法提供了有益探索。通过生态立法和生态监督,保护好生态环境,守护好“中华水塔”和高原的万水千山、万物生灵,打造“大美青海”品牌,以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旅游发展,以生态品牌塑造旅游品质,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彰显大美青海生态价值。

围绕加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促进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协调推进、相得益彰,建议加强生态和旅游立法,以法治助力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重点围绕经营机制、资金投入、打造5A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完善制度规范,依法守护好青海的蓝天白云,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要通过法治引领,创建更多青海国家5A级景区,加强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青海作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标志性、引领性、具有国内外吸引力的一流景区的支撑力,打造大美青海生态旅游品牌。

人民网:我们注意到,青海牦牛、藏羊、青稞、三文鱼等越来越多的“青字号”农牧品牌,走出青海、走向全国,获得消费者青睐。这是否意味着青海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王黎明:目前看,青海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方面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处于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的阶段,距离建成生态环保、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目标尚有差距。比如,除了青海牦牛、藏羊这些农畜产品外,青海还是冬虫夏草、枸杞、唐古特大黄、青贝母、秦艽、羌活、麝香、锁阳、沙棘、藏茵陈等国家道地中药材重要的产业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枸杞种植地区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是全国沙棘产业发展重点省份之一。独特的高原冷凉性气候、优良的生态环境,使青海分布的中藏药用植物表现出资源类群多样、特有资源不可替代、功效作用显著等优势和特点,特色农畜产品发展潜力巨大,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势在必行。

去年,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听取了青海省政府关于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情况报告并进行了专题询问,就存在的农畜产品标准、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依法询问,回应各方关切,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这里还有几个建议:

一是依法规范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标准。通过人大立法、监督加快推进青海省建立健全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五位一体”的标准体系,以标准促规范、以规范保质量,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二是加强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农畜产品优势区,做优做强牦牛、藏羊、青稞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冷水鱼、休闲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青海道地中藏药材产业有机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提升青海中藏药材品质,把中藏药材产业打造成青海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青海名片”。三是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各专业领域专家库建设,加强行业发展专业指导,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力度,强化农牧科学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立足市场积极研究开发“专精特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

人民网: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王黎明:如果把产业“四地”建设理解为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那么优化营商环境便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关键举措。要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解决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要聚焦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堵点、难点、痛点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把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和健全高水平监管体制作为改革政策的着力点,以网络化、标准化、便利化为目标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依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要坚持依法行权,着力加强“法治化”建设,不断优化法治环境。首先是坚持立法先行,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制度规范基础。二是坚持规范执法,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一方面要遵循主体法定、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原则,厘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不断提高政府行为“法治化”水平,全面提高规范化执法能力,细化完善执法监管规则;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执法检查等方式促进法律法规有效落实。今年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将开展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目前正在启动调研工作。三是坚持公正司法,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切实保障良好营商环境。

(责编:杨启红、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