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您的嘱托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两会代表委员带来各地人民群众对总书记的心里话
三月生机盎然,全国两会如约而至。5000多名来自祖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齐聚首都北京,沐春风、赴盛会。
他们带来一片热土日新月异的变化、带来群众身边命运转变的故事,更带来当地百姓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真情——“总书记,您的嘱托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总书记和咱老百姓心贴着心”
来北京开会前,全国人大代表、农业专家孙建设专门抽时间来到他负责技术帮扶的河北阜平县顾家台村。
村民顾成虎对孙建设说:“听说您要上北京开大会,我想请您给总书记带个话,我们过上好日子了,想请总书记再来看看!”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太行山深处,走进了顾成虎家。
在那间四处漏风的屋子里,总书记拉着顾成虎的手,仔细询问家里的收成、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向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如春风一般,给困顿中的顾成虎带来希望,也为这个曾经“山高沟深龙泉关,石头缝里挣钱难”的穷地方注入生机和活力。
脱贫攻坚征程中,顾成虎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全家每年各类收入加起来有3万多元。乡亲们种起了林果、食用菌,还办起了乡村旅游。2022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十年前的20多倍。
曾经愁吃愁穿的村民都和顾成虎一样,家家户户养起了鲜花,村民们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多了。
“日子越好,我们就越想总书记。”孙建设看到,说到这里,顾成虎的眼眶湿润了。
从太行深处到黄土高原,从秦岭山间到蜀道深处,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顶风冒雪、跋山涉水,只为感知群众冷暖,倾听民众心声。
人民大会堂外,望着天安门广场上高扬的国旗,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不禁想起凉山“小明星”吉好有果唱的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来到昭觉县三河村。
在吉好有果家低矮昏暗的土坯房里,总书记弯下腰,关切地掀开床褥、摸摸被子,还问家里吃穿怎么样。
得知当时10岁的小有果喜欢唱歌,总书记问她:“要不要唱一首啊?”小姑娘爽快地回答:“要!”话音刚落就唱起《国旗国旗真美丽》。
“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纯真的歌声打动了在场的人们。总书记带头鼓掌,称赞她唱得好,发音很准。
从那以后,唱歌成了小有果最爱的事情之一。
脱贫攻坚战彻底改变了小有果的命运。2019年,小有果唱着歌住进了新家。家里有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还开起小卖部。
到西昌上学后,吉好有果加入了学校的合唱团,梦想着长大以后成为一名音乐教师。
此次吉列子日来京,吉好有果发来信息:“我在课余时间专门学了很多新歌,希望能把现在的好日子再唱给习爷爷听。”
字里行间的感恩和牵挂,让吉列子日深有同感。
今年两会,在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吉列子日拿出的三张反映阿布洛哈村蜕变的照片引起代表们关注。
照片中,2005年,乡亲们住的是破败不堪的小木屋;2007年,大家住上了土坯房;2020年通了路的阿布洛哈村建成了楼房,还拥有了活动室和卫生室。
蝶变岂止发生在阿布洛哈村。在来北京前,吉列子日专程走访调研了“一步跨千年”的大凉山各地。
在吉好有果所在的三河村,全村人搬进了充满彝族特色的新居,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关心的“悬崖村”,村民们踩着2556级的钢铁“天梯”,搬下“悬崖”,开启新生活……
“我每到一个村,大家都对我说了几乎同样的话:共产党瓦吉瓦(好得很),总书记卡沙沙(谢谢)。这是我们彝族人民共同的心声。”吉列子日说。
枝叶关情,念兹在兹。百姓的急难愁盼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事,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文屏镇中心小学校长甄兰芳的行李箱里,有一瓶产自鲁甸龙头山的青花椒。这是龙头山镇甘家寨村民甘正芬老人特意拜托她带上的。
8年多前,6.5级地震突袭云南鲁甸,位于震中龙头山镇的甘家寨被滑坡体整体掩埋。甘正芬和老伴儿邹体富痛失家园,住进了受灾群众异地过渡安置点。
2015年1月19日,大寒节气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甘正芬家的帐篷里。
“我记得,总书记就坐在我们的简易床上,一边说着话,一边摸了摸棉被,问我们‘暖和不暖和’,又指着帐篷问‘都加厚了?’。”尽管已时隔多年,当时的每一幕依然深深镌刻在甘正芬脑海里。
最让甘正芬感动的是,得知老伴儿的手带着伤,总书记轻轻扶着他的胳膊,关切地询问起伤情。
那时候,甘正芬一想起灾情就难过,整个人瘦了快20斤,脑袋一直是蒙的。
“总书记安慰我们说党和政府会给我们建新房,让我们‘住好、吃好、穿好’,还鼓励我们‘对今后的美好生活要充满信心’。”甘正芬说。
一诺千金。总书记说的“住好、吃好、穿好”已经成为现实,甘正芬坚信未来的日子会更好。
甄兰芳代表数年前曾多次到龙头山镇工作,此次赴京前,她又专门再来龙头山看看。
眼前白墙青瓦的院落,平整的广场,一应俱全的学校、医院、超市,与曾经泥泞的路面、坍塌的房屋形成强烈对比,让甄兰芳感慨万千:“龙头山,早已脱胎换骨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龙头山考察时曾指出“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这几年,乡亲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家家户户收入都高了。
“现在龙头山的老百姓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我想把大家的幸福生活向总书记汇报,请他放心!”手握那瓶花椒,甄兰芳感到沉甸甸的。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身着橘红色工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济南“阳光大姐”团队负责人卓长立在代表中格外醒目。
对于这件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工装,卓长立曾有复杂感情。“以前,社会上总认为家政人员就是‘保姆’,低人一等。但现在我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价值和荣誉感。”
2013年11月,在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同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和前来办事的农民工亲切交谈,卓长立便在其中。
那时,下岗后二次创业的卓长立带领姐妹们一起从事家政行业。“刚开始,我做这份工作还有些顾虑,但总书记却说‘家政服务大有可为’,这让我的心一下子就热乎起来。”
卓长立清晰记得,那天总书记同她握了三次手。“临行时,总书记已经走下楼梯,又专门回过头来与我们握手,还叮嘱我要给姐妹们安排好工作。”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卓长立再次向习近平总书记当面汇报了“阳光大姐”发展情况。那天,她特意穿上了自己的工服。
“总书记说家政业像‘阳光大姐’这个名字一样,是朝阳产业,鼓励我们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
总书记的鼓励,坚定了卓长立把家政服务当成事业来干的决心。
如今,“阳光大姐”已从济南走向全国,家政服务员队伍发展到7万多人,规模是2013年的3倍多。
更令卓长立感到自豪的是,多名进城务工人员通过“阳光大姐”在济南买了房、落了户,有的还入了党、当了劳模。
卓长立这次来京,随身带着一本小册子,里面是团队里100多位“阳光大姐”向总书记倾诉的心里话——
“总书记的话说进了我们家政人员的心坎里”;
“总书记和咱老百姓心贴着心”;
“总书记的鼓励让我们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总书记把我们带进了新时代,我们更要加倍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沿着总书记指的路子走,好日子在后头呢”
“乡亲们不仅顿顿有肉吃,也告别了土窑洞,楼房里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村里产业也越来越红火。”
两会间隙,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延安市甘泉县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打开手机,查阅了梁家河村民张卫庞发来的短信。
今年75岁的张卫庞,惦记着要给习近平总书记捎去自己和乡亲们的近况。
2015年春节前夕,重返梁家河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人群中一下认出了张卫庞,像当年那样拍着他的肩膀,询问他的情况,还专门上山看了张卫庞的苹果园。
在预定的考察行程中,没有安排去果园。当时工作人员说上山路很窄。总书记说走慢一点,慢慢走。
看了果园,总书记高兴地说,“哎呀,卫庞,你发了吧。”
回想起当年插队时乡亲们受苦受累种的农作物亩产只有几十斤,总书记非常感慨,叮嘱大家:“一定要坚定地把苹果产业抓下去。”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2019年5月,延安告别绝对贫困,梁家河的乡亲们从苹果树上“摘下”小康生活,吃上了“产业饭”“旅游饭”。
“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这是年轻的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就坚定的信念。
“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总书记一语中的。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延安,走进南沟村的苹果园。当年抡起老锄头干活,广种薄收,而今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苹果“金扁担”挑起了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在南沟村,总书记对乡亲们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放眼中华大地,安吉白茶、五常大米、赣南脐橙……一项项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
“全国每生产9个苹果,就有1个来自延安。鲜甜可口的延安苹果已经四次被带上太空。”提及延安的“苹果经”,樊九平嘴角止不住上扬。他说,现在老乡们不仅卖苹果,还卖风景、卖体验,乡村振兴的产业链越拉越长。
“‘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我们相信,沿着总书记指的路子走,好日子在后头呢。”樊九平乐呵呵地说。
红色热土演绎发展脉动,绿色生态绘就发展底色。
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青海海北州门源县第二寄宿制初级中学教师郭金萍,带来了“大萌猫”的最新进展——
“除了雪豹和荒漠猫,近期还监测到了岩羊、猞猁、马麝等野生动物。生态管护更严了,绿水青山回归了。”郭金萍代表想把青海生态的欣喜变化告诉习近平总书记。
2021年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孔庆菊拿出的两张“大萌猫”照片,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一张是漫步在草丛中的荒漠猫,另一张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
“以前很少见的珍稀物种,现在频频现身了。”孔庆菊以此佐证,讲述生态环境的变化。
“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习近平总书记凝视照片,频频点头,“特别是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看到了生态本身的经济价值。”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在总书记心中,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
遵循指引,牢记嘱托,青海把生态答卷写在青山绿水间。
这次来京之前,郭金萍和同样扎根在门源县教育一线的孔庆菊,一起驱车前往祁连山国家公园老虎沟管护站调研。
成群的狍子、岩羊、赤麻鸭……沿途所见之景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成效。
放眼全国,一个个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故事,诠释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磅礴伟力,汇聚着中国之美的动人景致。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美术教师,郭金萍代表的手机相册里,储存着这些年自己创作的秀美彩墨画:雪豹、草原、山川、林场……
此次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搞不好就不是‘金山银山’,反而成了亏钱买卖。”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定是‘绿意盎然’的。我要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更多美丽中国新画卷!”郭金萍自豪地说。
征途漫漫,事业远大。一个个闪光理念,指引中国沿着正确道路砥砺前行。
首次参加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既紧张又激动。
这是她第三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考察。在古北市民中心,盛弘记得,当时的掌声一波接一波。
其中,从立法意见征询会现场传出的掌声尤为热烈。总书记在那里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我们在基层的尝试和实践,和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念相连,这怎能不让人激动!”盛弘说。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作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盛弘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当总书记讲到新的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要鼓掌。”盛弘说,那一刻,自己更加坚定了在基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
作为基层工作者,盛弘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要靠“融”,大家一起商量着,让社区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代表‘沉下去’,民意‘聚起来’。”盛弘相信,在总书记指引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走深走实,人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横断山脉深处,进藏“天路”会战正酣。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喻渝带来了建设一线的最新喜讯——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桥梁和隧道已全部开工建设。
川藏铁路,这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从谋划部署到推动建设,总书记倾注大量心血。
2021年7月,在西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川藏铁路沿线建设情况。
在雅安到林芝段的展板前,总书记拿起一块标注着“约10亿年”的花岗岩,细细端详。
“最难的是遇到哪种岩石?”
“泥岩。施工怕软不怕硬。但现在机械化程度今非昔比,都是我们自己的技术。”
“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总书记肯定他们说,“你们规划很科学,全路段在推进,看了很振奋。”
喻渝对总书记这段话记忆犹新,“总书记手上那块花岗岩,正是我们团队克服千难万险,从海拔3668米的隧道山顶实施2118.88米钻孔中岩芯的一段。”
此次考察,总书记由川藏线放眼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勾绘现代化建设的“交通工笔画”。
“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坚决把这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建成建好。”喻渝信心满满。
高擎真理火炬,方能洞见前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更美好的图景必将在华夏大地上渐次铺展。
“有总书记作主心骨,我们心里很踏实”
薄如蝉翼,刚柔并济。
一片薄薄的“手撕钢”,就放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宝武太钢集团董事长盛更红的文件袋里。
“这是总书记挂心的‘绕指柔’,我们一直牢记他的嘱托,不断创新、不停突破。”今年两会前夕,“85后”技术员廖席将一片“手撕钢”交给盛更红,委托他带到北京,带到两会现场。
2017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太钢集团考察调研。
第一次考察时,廖席正在进行新项目“手撕钢”的艰难探索,平均每两天失败一次。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总书记语重心长。
从那时起,企业科研团队卧薪尝胆,经过700多次试验,攻克400多项工艺难题,逐步登顶世界领先水平。
三年后,太钢华丽转身,全球最薄“手撕钢”供不应求。
看到总书记步入生产车间时,廖席紧张又兴奋。
拿起一片厚度仅0.02毫米的“手撕钢”,总书记轻轻扭折了一下,称赞说:“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总书记的殷切寄语,让所有科技攻关人员更感责任在肩。
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就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薄如“手撕钢”,快如“复兴号”,高至“嫦娥”揽月,深如“奋斗者”号探海……一个个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封锁,一步步推动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不断提升。
现如今,太钢生产的“手撕钢”厚度已达0.015毫米,此次盛更红带来北京的正是这种最新产品。
“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盛更红说,总书记的话语更加坚定了我们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加快创新突破的信心。
“大家都托我向总书记报告‘手撕钢’又薄了的好消息。”这位目前全球唯一可批量生产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密箔材企业的负责人,话语里满是自豪,“从传统钢论吨卖到尖端钢论克卖,太钢的华丽转身,正是因为坚持了总书记强调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大国崛起,科技为先;大疫当前,人民至上。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内,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会场,在主席台就座。
望着主席台上总书记的身影,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孝感市社会福利和医疗康复中心主任谢志斌用力鼓掌。
这是他第二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是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会前合影留念时,数千人站成一个大弧形,湖北代表团位于队伍的中间。不一会儿,总书记走进会场,频频挥手,向各个方向致意。
“看到总书记来了,在场的很多医务工作者都眼含热泪,有的人大声喊道‘总书记好’!”谢志斌说,那一刻大家都真情流露,激动的心情难以言喻。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伟大抗疫斗争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共产党对14亿多人民的庄严承诺。
3年来,尽管身份岗位发生变化,谢志斌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从疫情暴发之初坚守临床救治一线89天,到不分日夜部署核酸检测工作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做好社会福利院受感染老人的监护治疗工作……
“谢谢!”是这些年大家对他说得最多的话。
“我们最该感谢的是总书记,决胜大战大考,总书记是我们的主心骨!”谢志斌说,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能做到新冠病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关键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重大判断、对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对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完全正确。
“无论疫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医务工作者一定会牢记总书记嘱托,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谢志斌坚定地说。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发展与安全,从来都不是选择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技能大师赵琢萍肩负着老朋友黄利民交代的“任务”——“请您替我们向总书记报告,胜利油田莱深斜2井钻至5336米,已经顺利完钻,实现了我国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又一重大突破。”
一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胜利油田莱113区块考察,时任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黄河钻井70183钻井队平台经理黄利民在旁讲解。
望向10余米高的钻井平台,总书记主动提出要上去看看。
看着窄且陡的40多级登台铁梯,当时黄利民“心里捏了把汗”。
“我还寻思搀总书记一把,可他说自己上去没问题。”黄利民记得,登上平台后,总书记还回头对大家笑着说:“这不就上来了嘛。”
钻井平台上自主研发生产的“机械手”“铁钻工”等自动化设备,总书记很感兴趣,黄利民则如数家珍。“深井地质情况复杂,没有一流的设备和技术是打不出油来的。我们从总书记的关切中读出了努力的方向: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增储上产更有保障。”
“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走下钻井平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这句沉甸甸的嘱托,如今已成为每一名石油人的座右铭。
“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就必须兜住重要能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这是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责任与使命!”赵琢萍说。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
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又一次来到老一辈领导人“进京赶考”的出发地——西柏坡参观学习,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在西柏坡,陈春芳见到了陈素梅。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年“立规矩的地方”——九月会议旧址与当地干部群众围坐谈心,梁家沟村民陈素梅也在其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还说解决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群众也有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多提建议、认真监督。”总书记的话语,深深印刻在了陈素梅的脑海里,“越听心里越亮堂”。
这些年,梁家沟村推行起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实行村务公开,还不定期召开村情恳谈会,实现村监会事事有监管。
“现在,村干部廉起来了、村子美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大家都说,在总书记带领下,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大家伙儿跟党走的心也更坚定了!”向陈春芳介绍着村里的变化,陈素梅的眼睛闪着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曾说,来这里想得最多的是“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两个务必’,使之更好指导当前党的建设”等问题。
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传承和发扬,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陈春芳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险阻,我们都有信心和力量去战胜它。有总书记作主心骨,我们心里很踏实!”陈春芳的话,道出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切身感受,也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用实干实绩回报总书记的关怀厚爱”
政协大会报到前一天,全国政协委员王亚平还在参加航天员的正常训练。“时刻准备着,就是为了能够再次为祖国出征太空。”
首次出征前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激励,成为王亚平矢志飞天的强大动力。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即将从大漠深处起飞。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为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壮行。
“海胜、晓光、亚平,你们好!看到你们精神饱满、英姿勃勃,我感到很高兴”“预祝你们成功,期待你们凯旋”。
听到总书记亲切的称呼,王亚平紧张情绪一扫而空,“这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好像是家里的长辈在我们出行前细心叮嘱。”
13天后,总书记又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他们进行天地通话。
时至今日,王亚平仍清楚地记得总书记激励他们的那句话——“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2021年,王亚平二叩苍穹。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的三位航天员正在浩瀚太空‘出差’”。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表达了对王亚平、翟志刚和叶光富三位航天员的关怀与问候。
是时,身处400公里高空,被苍茫的星宇环绕,中国空间站里的王亚平等三人感受到了来自“家乡”地球的温暖。
从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到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新时代的航天人越过了千难万险,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捷报频传。
“作为一名航天员,我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感到无上荣光。”王亚平深切感受到,“是总书记引领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激励着中华民族筑梦苍穹的坚定决心。”
宇宙浩瀚,汇聚流转的星辰犹如磅礴涌动的力量;山河壮丽,璀璨绵延的文脉宛若民族精神的脊梁。
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这次赴京的行囊里,背着3D缩小打印的“云冈石窟”模型。“这是我受我们研究院同事们的委托,向总书记交出的一份特殊答卷。”
2020年5月,正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云冈石窟。
那天,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和学识渊博给云冈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杭侃说。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近年来,我们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不断唤醒石头里存在的生命,让石窟艺术变得可移动、可复制、更亲近。”杭侃说,希望能有更多人通过多种方式从云冈石窟承载的传统文化中找到文化自信的支撑、精神力量的源泉。
从大同云冈石窟到敦煌莫高窟,从良渚遗址到西安古城墙……习近平总书记用实地踏访、谆谆嘱托启迪国人: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活”起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为中华民族铸“魂”。
如今,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中华文脉开枝散叶、绵延勃发。
“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我们有责任守住文明根脉,激活中华文化,凝聚精神力量,圆梦国之复兴。”杭侃坚定地说。
文化的自信自强,为古老民族与时俱进、奋勇前进铺就浑厚底色;体育精神的弘扬,鼓舞中国人民以更加坚定必胜信念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对体育运动员来说是一种肯定。”走进人民大会堂,游泳运动员张雨霏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重了。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张雨霏再一次同总书记面对面。
一年多前的2021年9月,前来西安出席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大会堂北大厅同体育界的代表亲切会面。张雨霏站在第一排,胸前佩戴着刚在东京奥运会上赢得的金牌。
总书记走到她面前时,笑容可掬地说:“张雨霏,两块金牌、两块银牌,丰收啊!”
在交流中,张雨霏感受到总书记对每一名为国争光运动员的熟悉和关切,激励着她继续冲刺、突破、圆梦。
再度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张雨霏心潮澎湃:“在总书记的引领下,今天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明天的中国奋斗成就梦想。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待,要用体育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气,与全国人民一道共赴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亲切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来自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曾毓群委员在会上第一个发言,他向总书记汇报了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努力占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制高点的情况。
“对于新兴产业,一定要搞好统筹规划,搞清楚市场有多大、风险在哪里,要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军深入,最后却被人兜了底、全军覆没。”总书记的话直击曾毓群心中最担忧的关键点。
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希望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既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上,也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高瞻远瞩的判断、温暖有力的指示,为民营企业发展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
曾毓群不由感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直是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定心丸’。我们一定不负总书记重托,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春天的希望,映照着中国经济的前路;美好的愿景,正化作乡村振兴的蓝图。
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回想起四年多前同习近平总书记交流的场景,全国人大代表、临夏开放大学副校长董彩云依然难掩激动。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在甘肃代表团审议中,时任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吹麻滩小学校长的董彩云直言不讳:“我的家乡坐落在美丽的积石山脚下,是撒拉、东乡、保安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家园,但我们缺乏一条连接外部的高速公路,孩子们去周边上学要坐一天车……”
总书记听得认真,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她。
“总书记和蔼的笑容,充满鼓励的眼神,让我不自觉便打开‘话匣子’,把基层的需求讲给他听。”董彩云说。
发言结束,总书记在会议现场就指出,“各部委同志都在,要积极吸收采纳代表建议”。
散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同每位代表握手。走到董彩云身前时,总书记笑着对她说:“你讲得很好。”
那一刻,董彩云鼻尖冲上一股酸意,她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基层声音的关注,对基层人民的关怀。她忘记了如何回应,只是红着眼圈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
这条临夏人民日思夜想的临大高速公路在当年便开工建设,连接沿线15个乡镇、28个村,将临夏县、临夏市、积石山县串联在一起。
今年两会赴京前,董彩云走遍建设工地。“这条公路今年就要建成通车了!”董彩云说,“村子的未来和外面更大更美好的世界紧紧相连、和国家发展进程同频共振。”
“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新征程上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用实干实绩回报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董彩云说。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迎着希望的春天,亿万人民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澎湃热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