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举措助力青海从湿地大省走向湿地强省
人民网西宁2月2日电 (况玉)青海是湿地大省,湿地面积(含水域)为712.3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2.64%。截至目前,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2-3处、国家重要湿地18处、国家及省级湿地公园6处、认定省级重要湿地20处。
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中国湿地保护事业正式步入高质量发展时代,青海将以精准谋划,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同力合作,建立协作联动机制;依法治湿,规范湿地资源管理;坚守红线,严格湿地资源管控;系统治理,强化湿地保护修复;科学保护,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研究,提升湿地保护科技水平;加强合作,推进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提质增效,强化湿地公园能力建设;强化宣传,提升湿地保护意识“十项举措”全力推动湿地大省向湿地强省转变。
其中,在精准谋划方面,青海省林草部门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并实施《青海省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2-2030年)》《“十四五”黄河青海流域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等方案,力争到2030年,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初步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固碳能力得到提高,湿地保护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
此外,在系统治理方面,青海省林草部门重点在三江源、青海湖、柴达木、祁连山以及河湟地区的国家(国际)重要湿地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将三江源、青海湖398.6万公顷湿地纳入两大湿地类型国家公园。持续推进湿地生态补偿、退化湿地修复、地形地貌修复整治、自然湿地岸线维护、小微湿地建设,多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建立40处监测站点,全力保护途经青海省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和中亚两条国际候鸟迁飞通道,为更多湿地物种提供生态完善的栖息地。
下一步,青海省将持续加强青海湿地保护,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筑牢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之根基,准确把握湿地生态过程和运行机理,统筹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增强湿地保护修复的科学性有效性,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湿地,让“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西宁:高原古城耍社火闹新春
- 人民网西宁1月30日电 (陈明菊)春节耍社火,是春节期间青海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舞狮、旱船、八仙贺寿、踩高跷、伞灯、太平鼓等特色浓郁的乡土节目纷纷亮相,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看,“非常热闹,非常开心,希望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幸福安康。…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