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儿”

德令哈市火车站街道黄河路社区办事大厅内,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为居民办理相关事宜。通讯员 韩玮玮 摄
时令入冬,瀚海戈壁寒风凛冽。不觉间,时间的“快列”距离2022年的“末站”已然不远。
11月20日,记者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火车站街道黄河路社区,访住户、听民声、观设施、看党建……眼前的黄河路社区如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主体长廊,展现出勃勃生机、旺盛活力。
老旧城区在改造后焕发新气象,学校、幼儿园,商业门店在其间星罗棋布,与社区居民息息相伴,辖区内的企业持续着稳中求进的步伐,迈向“全年稳”的目标……黄河路社区在“金色世界”德令哈的南郊,描摹出一幅特色鲜明的社区发展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黄河路社区建设和发展最好最快的十年,社区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构建起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辖区各行各业为平台,以网格管理精细化为依托的工作模式,让黄河路社区彻底摘掉了‘老旧乱差’的‘帽子’,并向新型现代社区快步迈进。”黄河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赵刚感奋地说,有些黄河路社区的老住户,曾经把这些年来社区由内而外产生的巨大变化,形象地比喻成“‘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儿”,借社区的“黄河”之名,说出内心对黄河路社区产生变迁的喜悦,同时也蕴含着社区里的各族群众对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黄河路社区组织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深感党的二十大报告给未来加强基层社区治理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更对巩固提升社区已经取得的成效充满信心,社区仿佛站在“春天”的起点。
“我家居住的黄河路社区辖属的小碱生活区,以前全是砂石路,摊上风天整个小区都是灰头土脸,货运车停得横七竖八,邻里间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也常引起争端。黄河路社区几年来对小区下功夫治理,住户的生活环境整个变了样,都把小区当成‘家’一样维护,邻里间的情分也随着拉近了。”在黄河路社区小碱生活区过了30年日子的葛淑音,谈起小区近年的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溢于言表。
以前像小碱生活区这样的“三无”小区,在黄河路社区的辖区内不止一个。层出不穷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居民,也成为黄河路社区工作人员“时时放心不下”的一块心病。
据黄河路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所谓的“三无”小区,一般是指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居民住宅小区,建设久远、设施老旧是其主要特点。而位于德令哈东南角市郊、辖区面积0.75平方公里的黄河路社区内,便有两个“三无”小区,这对成立于2003年的黄河路社区而言,无疑是一个长期遗留下来的发展重负。
2017年之前,黄河路社区辖区居民主要为常住人口,伴随城市建设进程加快,部分居民购置或置换房屋,社区常住人口大量搬迁,曾经的志愿者服务队、党员等人数骤减。而另一端是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住户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加之老旧城区基础设施老化,住户的日常需求愈发纷繁复杂,矛盾纠纷也随之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社会治理难度出现叠加因素。
如何在纷繁复杂中理出头绪,开出新局?如何有效破解“三无”小区的各种难题,实现社区平稳健康发展?赵刚和社区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凝心聚力,给“三无”小区治理梳理出“难题、问题、思考题”三道题,并围绕答好“三道题”开出来“治疾起疴”的良方。
创新理念、转换思路,为黄河路社区建设和发展开掘出新的源头“活水”,社区治理上的“黄河”开始峰回路转。
采取集中资源找点、补齐短板连线、逐项破解拓面的方式,汇集成“找准五点、铺设三线、拓展两面”的主体思路,各项细化的新举措围绕“轴心”加速运转。
找准“五点”破局开篇。找准民生关切点,畅通了辖区群众的关键诉求新渠道;找准管理动态点,为有效应对新变化、新状况并做出快速反应创造了条件;找准最难解决点,形成事事有人管、长效有突破的新机制;找准党建薄弱点,总结形成一套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的工作机制;找准素质提升点,为党员管理教育、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保障机制。
“活水”汩汩涓涓,在黄河路社区的“江面”汇成一片波澜。
铺设“三线”、拓展“两面”也同时发力。在外塑形象、苦练“内功”中集聚成不竭资源,推动黄河路社区整体建设正本清源、风正帆悬。
“以前一家人都巴不得离开居住的小区,随着黄河路社区整体治理和发展建设越来越好,我们和好些邻居都打消了迁出去住的念头,因为这里的办事大厅方便快捷,各种管理和服务规范也透着贴心和亲民,有的住户人搬走了,可社保、医保等各类手续还想留在黄河路社区里……”从葛淑音老人的话语里,分明能掂量出这里的各族群众对这片在老旧小区中“脱胎换骨”的新家园,有着日积月累中形成的情感和依恋。
基层社会治理阔步前行,其身后的强大动力是聚焦“问题”,社区党建工作拓展了新空间;聚焦“考题”,红色教育在社区蹚出了新路径。“三道题”如一个个坚实的台阶,牵引带动着黄河路社区在新时代弄潮“大河巨川”之上,并迸发出强大的辐射力和感召力。
“通过建设大党委—各行业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单元格党小组等七级组织格框架,按居民区、‘两新’组织、个体商圈划分设置了45个红网格,以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及企业党员为主要力量,‘定人、定岗、定责’,配备网格管理员、调解员、协调员等56名红网格工作人员,与群众零距离开展工作。在社区的邻居街坊中,每一位社区志愿者都拥有‘超高人气’。”黄河路社区党支部委员、社区副主任毛小丽谈及党建工作对社区建设的支撑作用充满了信心。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辉映下,黄河路社区锚定的目标更加清晰,脚下步伐更加勇毅。在瀚海一隅发足前行的黄河路社区的身影中,也分明映衬出“时代之变、中国之进”的风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已下达各类涉农资金66.75亿元
- 人民网西宁11月24日电 (杨启红)本网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10月底,青海共落实省级以上涉农财政资金67.48亿元,已下达各类涉农资金66.75亿元,资金下达率达98.92%,全省农业项目资金支出进度达到80%,较上年同期增长18.5%,切实推动稳经济扩投资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为守好全省“三农”基本盘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集聚要素资源、打造创新平台、强化服务保障,农业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推进农牧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 玛尔挡水电站完成溢洪道堰闸段混凝土浇筑
- 人民网西宁11月24日电 本网从国能青海黄河玛尔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获悉,近日,玛尔挡水电站溢洪道堰闸段左右边墙混凝土浇筑至3257m高程,较2022年施工计划提前13天完成,为2023年10月底下闸蓄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溢洪道为3孔开敞式布置,由引渠段、堰闸段、泄槽段和舌型鼻坎段组成,总长约570.6m,其中堰闸段闸室顶高程为3283m,底部建基面高程为3238m,溢洪道堰闸段长为50m,单孔净宽11.0m,孔径尺寸11.0×17m(宽×高),圆弧与泄槽斜坡以i=0.01坡度相切连接,总量101164立方米。…
- 青海新认定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 人民网西宁11月24日电 (张莉萍)近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根据《青海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和《青海省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经各单位申报、主管部门推荐、现场考察和专家评审等程序,认定海西州创新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青海省2022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海南州乡村振兴众创空间、青海省青绣专业化众创空间、尖扎县玛龙文化专业化众创空间、西宁市体育专业化众创空间、青海每日新家政服务专业化众创空间、同德县电子商务专业化众创空间为青海省2022年省级众创空间。 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厅不断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制定《科技支持促进创业就业和物流畅通保产业发展若干举措》,修订《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持续加大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培育建设力度,引导开展专业化服务和活动,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