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这十年|近40万户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

人民网西宁8月11日电 (刘沛然)8月11日,本网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青海这十年”住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十年青海省住建部门按照“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总体目标,近40万户棚户区居民搬出棚户区,住进了崭新的楼房,多途径满足了老百姓“以小换大、以旧换新、以危换安”的住房需求。
据介绍,十年来,青海省住建部门瞄准兰西城市群建设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对青藏高原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型城市的发展定位,按照“两核一轴一高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布局和构建“一群两区多点”的城镇空间体系要求,着重以省部共建示范省建设为抓手,注重高原属性和西部特点,以美丽为魂脉,以城镇为载体,以示范为机遇,不断优化提升省域空间布局,全面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美”和“个性美”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在住房保障水平方面,青海省住建部门积极开展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有效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十年来,基本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物业覆盖率达76%,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受益面持续扩大,累计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1.18万套,发放住房困难群体住房租赁补贴18.57万户,近1400个城镇老旧小区得到全面改造。
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十年来,青海省住建部门紧盯基础设施不足,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先后组织实施110个美丽城镇建设;持续加快推进全省管廊城市试点和海绵城市建设,扩大绿地空间,其中西宁市、同仁市、贵德县同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累计建成81.02公里;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西宁市列为海绵城市试点,形成“治山、理水、润城”的建设模式,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21.61平方公里。十年来,青海省城市县城新增生活污水处理厂34座,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4.63%;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35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08%;新增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55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1.7%;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890公顷。
在改善乡村面貌方面,十年来,青海省安排建设高原美丽乡村2400个,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累计投入29.1亿元,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拓宽建设资金筹集渠道,逐步补齐和完善村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确保农牧民喝上干净水、用上安全电、走上平坦路;大力实施农牧区危旧房改造,全省20万户危旧房改造规划目标任务圆满收官,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农牧民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在建筑业转型发展方面,十年来,在全省总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的条件下,建筑业增加值、总产值、施工面积、签订合同额等指标均保持增长态势,建筑业总体发展较为平稳。全省资质内企业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94.5亿元,较前十年增加了2.9倍;累计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940.2亿元,较前十年增加了2.87倍;建成全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面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累计新开工215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已累计释放保证金44.7亿元;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调增资质、晋升等级,建筑施工特级资质企业3家,一级资质企业44家;加快工程总承包试点步伐,建立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担、结余分成奖励机制,全省共406个项目采用了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工程投资总额达377亿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落地青海
- 人民网海东8月7日电 (况玉)8月7日,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特斯”)海东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签约仪式在海东市乐都区举办,该项目是在一个园区内、同一场址上建设的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晶硅光伏制造基地之一,此次签约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优化海东产业结构、延长海东产业链条、助力产业“四地”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签约仪式现场。…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