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州县动态>>西宁>>湟中

抱紧石榴籽  同续山海情

——栖霞·湟中开展“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手拉手夏令营活动

2022年08月09日17:24 |
小字号

为进一步深化东西部教育协作,拓宽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和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两地学子交流,日前两地联合举行了以“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为主题的“栖霞∙湟中少先队员手拉手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活动由栖霞区燕子矶小学教育集团牵手湟中区鲁沙尔镇第二小学、群加乡民族学校,双方师生40余人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

栖霞·湟中开展“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手拉手夏令营活动。湟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栖霞·湟中开展“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手拉手夏令营活动。湟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东西话真情  宁宁一家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盛夏金陵,骄阳格外热情,但是丝毫没有阻挡东西学子们参观学习的脚步。中山陵、总统府,燕子矶、玄武湖,南京科技馆……这里都留下了他们欢快的身影。在参观南京长江大桥时,栖霞同学们化身小主播,向湟中小伙伴们娓娓道来历史故事:1960年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动工,耗时8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被人们誉为“争气桥”。同学们眼望脚下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八个大字深深印刻在心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量文物史料把同学们带入那一段黑暗的岁月,在往日书本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懂得了历史不能忘记,应该时时警醒,刻刻反思,将这股力量化为振兴民族与国家的动力!

除了现场的参观学习,夏令营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栖霞龙舞非遗传承人亲自教授同学们舞龙,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穿上民族服装,介绍各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青海的风土人情,拉着南京的小伙伴们载歌载舞……夏令营还特意安排了包水饺活动,两地孩子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包水饺的技艺,欢笑声不绝于耳。没有什么比自己动手做出来的美食更香更诱人。同学们听食堂师傅的讲解,初步了解水饺的制作过程,择菜、洗菜、和饺子馅,一张张圆圆的饺皮在同学们的手中捏呀捏、转呀转,胖嘟嘟的饺子摆满了桌面,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同学们真是满心欢喜。学校精心准备了一场智力大冲关活动,来自栖霞湟中的同学们相互配对,分组开展趣味知识竞赛,在这场活动中,个个生龙活虎、跃跃欲试,赛出了水平、收获了友谊!湟中的同学们都是第一次来到南京,他们在休息时,用笔记录下了自己对此次夏令营的活动感受“因为一场活动爱上南京这座博爱之城!”

童心连爱心  小手牵援手

夏令营里有一位特殊的营员张发蕊同学,她来自湟中区拦隆口镇民族村。此次来到南京,除了参加夏令营活动,她还带来了民族村10个小伙伴的感谢信及他们家人亲手缝制的鞋垫,希望通过栖霞区慈善总会转交给予他们帮助的南京市民史先生。

去年12月,南京爱心市民史先生与栖霞区慈善总会签订了捐款协议,以其孙女的名字成立“史桐萱爱心天使基金”,分5年捐赠10万元,专项用于湟中区“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儿童公益活动,助学帮扶拦隆口镇民族村10位困难家庭的孩子。每年年底从基金中划拨2万元给湟中区妇联代为购置孩子们所需的学习用品及衣物等。

史先生及家人听说湟中的结对小朋友来到南京后,立即赶到夏令营,邀请张发蕊同学来到家中做客,详细询问她这学期的学习和家庭生活等情况,并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坚强独立,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史桐萱爱心天使基金”还向民族村10名孩子赠送了书包等学习用品。

“史桐萱爱心天使基金”公益活动。湟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史桐萱爱心天使基金”公益活动。湟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

此次夏令营是栖霞湟中“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公益活动的系列活动之一。2021年,为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成效,进一步拓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领域结对帮扶,经栖霞湟中共同商定,决定联合开展“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公益活动,并成立公益活动基金,通过组织慈善捐赠、企业助力、志愿服务等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学子进行帮扶,推动两地家庭和学生结对共建,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年来,公益基金共募集南京社会各界善款近50万元,收到物资近100万元,举办各类爱心公益活动十余场。去年,栖霞区慈善总会向湟中区优秀困境儿童捐赠善款10万元,并送上爱心书包;今年,江苏省侨商总会、同心圆双宁助学基金、江苏雷越集团等一大批爱心企业和组织慷慨捐赠教学用品,栖霞团区委积极发动南京爱心家庭,帮助群加乡民族学校50名学生达成微心愿……

“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公益活动。湟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公益活动。湟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下一步,栖霞与湟中将继续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学子,助力每一个“天使”实现人生梦想。(来源: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委宣传部)

(责编:杨泽秋、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杨永良:守正创新是传统技艺保持活力的良方
  再次走进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加牙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以下简称“加牙藏毯”)传习所时,传承人杨永良和妻子正在捻线。“藏毯编织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艺,包括羊毛的筛选、分色、捻线、桄线、洗纱、染色、晒纱、缠纱、图案设计、上经、挽橧、锁边、编织、平整、掏沟等整套完整的编织工序。…
青海:“绿电5周”减排二氧化碳816.1万吨
  人民网西宁8月2日电 (况玉)6月25日至7月29日,青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35天的全清洁能源供电,活动期间,清洁能源发电量99.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45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16.1万吨,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度电碳排放量等5项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青海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海西格尔木光伏产业园区。…
西宁这十年|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
  人民网西宁8月4日电 (刘沛然)为更加全面系统地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8月4日,西宁市委宣传部召开“西宁这十年”第三场新闻发布会,西宁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有珊做了相关介绍。 十年来,西宁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高位推进、尽锐出战,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地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基础设施补齐短板,文明乡村渐入佳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乡村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