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五举措打造“多彩”课堂
为适应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湟源县在强化党员干部教育方式方法上主动探索创新,落实五举措,全力打造多彩课堂,增强了教学的课堂效果和实际感召力。
立足党性,打造“红色课堂”。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一课”和“必修课”,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在各级党校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的70%”和“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的要求,全面推行“党性教育+”的培训模式,通过观看红色电影、观摩红色基地、体验红色教育,先后举办“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新任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 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培训班”,共培训504人。
创新方式,打造“实用课堂”。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采取“党员干部点菜,组织下厨”“一班一计划”和“自主选题,送课下乡”等方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党员干部的需求,先后邀请省市党校教授就基层社会治理、领导力培养、乡村振兴等相关领域内容进行授课,使党员干部深刻理解自身工作性质、任务要求及方式方法。组织开展“流动办学、送教下乡”活动,由“请上来学”拓展到“请下去教”,把课堂从会议室里“排排坐”变成田间“圈圈坐”,使党课更接地气,让一线党员都听得进、受教育、有提高。截至目前,共开展田间课堂27次,为农村党员解决生产生活问题29个。
利用平台,打造“线上课堂”。依托青海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APP、“信仰的力量”等线上平台,整合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党员干部开辟便捷高效的学习路径。一键分享、扫码观看、互动评论······党员干部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同时,利用青海干部网络学院“大讲堂+云课堂”的模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昆仑大讲堂”,将“线上”课堂变为“线下”课堂。及时督促党员干部强化线上学习,不定期“晾”“晒”学习情况,让线上学习成为习惯和常态。
注重交流,打造“互动课堂”。积极推行互动实践式教学,采用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和学员的双向交流,将培训课堂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由“灌输式”变为“互动式”,有效调动党员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任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中开设“乡村振兴”专题论坛,各村党支部书记集思广益,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及特色产业,就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等问题进行现场交流,使党支部书记在探讨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为乡村振兴汇聚“新点子”。
强化考核,打造“高效课堂”。“这次培训的考试题全是一些我在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通过纸上的‘实战演练’,知道了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补齐这些短板。”刚刚参加完“2021年湟源县党务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的一名学员说。以“全程跟班+闭卷考试”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不仅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培训教育氛围,也为学员查找知识差距、校准前进方向提供了机会。同时,将考试结果及时向学员所在单位进行通报,确保课堂质量和纪律“双提升”。(来源:湟源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