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合作专题>>青海智库建言

奋进七十载 创一流红色学府

在党校工作的一些感悟

张建

2021年08月17日10:30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同时也是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建校70周年。70年来,青海省委党以培训和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宣传马克思主义等党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和培训公务员及公共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员;开展公共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提供政府决策咨询;培训民主党派、无党派和统一战线其他方面人士等工作为己任,在青海省内进一步扩大了“一流红色学府”“新型高端智库”的影响力。

未来,青海省委党校将大力弘扬“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新青海精神,为推进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谱写好中国梦的青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8年9月,我来到青海省委党校工作,不知不觉间已过去近快十三年。

十三年间,我分别在政治学教研部(现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和哲学教研部两个部门工作过,期间碰上了很多的好领导、好老师。这十三年可以说是我人生中进步最大的一段时期:从刚刚走出校门的毛头小子到走上领导岗位,主持一个部门的工作;从怯生生地在大专函授班上念讲稿,到现在在厅级干部培训班挥洒自如;从一门心思要回到生我养我的山东老家,到深深扎根于青海这片热土。十三年,经历了太多,很多经历已经变成了阅历,甚至变成了资历。

十三年的实践,让我切实感到,站稳党校讲台,实属不易。初入党校,我觉得党校的课没有什么难度,不就是照本宣科,鹦鹉学舌吗?直到第一次上课才明白,党校讲课,着实不易。记得那一次,我做好精心筹备,自信满满,想象着满堂喝彩的景象……但事与愿违,一堂课下来,台上的我和台下的学员恍如隔世。台上的我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台下的学员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此情此景,就像一盆冷水浇在我头上,让我羞愧。

后来慢慢摸索,多听一些老教师讲课,多跟其他老师交流,方才觉悟:成年人的学习有其规律,领导干部的学习有其规律,党校教学有其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把党校的课讲好,才能站稳党校的讲台。作为年轻教员,自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学习、掌握这些规律。党校教师所授的课必须要接地气,受众要听得懂、听得进,这样才能有效果。

十三年的实践,让我深深感到:党校是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舞台。只要秉承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理念,用心浇灌、用心培育,党校的土壤一定会结出幸福的累累硕果。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党校姓党”是党校与生俱来的基因。党校崇高的政治地位、特殊职能、特定的培训对象,要求党校人必须具有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深厚的理论功底、更加高尚的道德品行、更加积极的人生追求。党校工作不可或缺,党校工作大有可为。党校人要时刻牢记职责使命,尽心履责,珍惜荣誉,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十三年的工作,让我切实体会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党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艰苦创业、日积月累,最终实现凤凰涅槃;党校事业的进步,离不开汗水、心血和拼搏;党校事业的成功,伴随着坎坷、困难、挫折甚至于跌倒,但办法总是比困难多,作为党校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饶、矢志不移,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步向目标靠近!

十三年的实践,让我切实体会到,人生需要历练。十三年的历练,让我的内心慢慢趋于平静,少了些心浮气躁,多了些潜心静心;十三年的历练,让我的精神沐浴了阳光,我在愉悦中拓展了视野、丰富了阅识、增长了才干、提升了素质;十三年的历练,也让我对“德”有了更深的认识,成才先立德,做事先做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虽处学府,但学无止境,必须矢志不渝,养成终身学习和终身改造自己的习惯。常“补钙”、常“健脑”、常“充电”,做到与时俱进。不管将来如何进步,担任什么职务,将始终秉承“在热爱中成长、在事业中成熟、在追求中完善”的自强不息精神、开拓创新勇气。

十三年的时光,好像短暂的一瞬。于我而言,或喜或悲、或苦或乐、或浓或淡、或梦或痛,都是生命中的一次洗礼,一次历练、一抹绽放、一道风景。如果现在还有人问我:你觉得党校怎么样?你觉得青海怎么样?我会坚定地告诉他:我深爱党校!为党校事业感到自豪,对党校的未来信心满满。我深爱青海!我的身心已经深深扎根在了青海大地,融入了这里的山山水水,铸进了这里的草原冰川。我坚信:党校的春天已经来临!青海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青海省委党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作者单位系青海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责编:陈明菊、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