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扮绿”“扮彩”西宁 是一生钟爱的事业

贾 泓
2021年08月07日09:32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张锦梅(中)手中的丁香寄托着绿色的希望。 青海日报记者 贾泓 摄

  盛夏,走进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仿若走进一座大花园,各色小花点缀着满目苍翠。偌大的玻璃温室内,丁香幼苗沐浴着高原温暖的阳光,伸展着娇嫩的身躯。

  带着满面疲惫的张锦梅走进温室内,脸上立马展现出喜悦的神情。“你看这是暴马丁香,这是羽叶丁香,那是波峰丁香、四川丁香,这些丁香有的是青海本土培育的,有的是外地引进的……”一边仔细查看丁香苗的生长情况,张锦梅一边说:“这是一年苗,稍大一点的是两年苗,别看他们小,身上可寄托着我们城市绿化美化的希望呢!”这里栽植着十余种丁香育苗,而张锦梅可以一个个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张锦梅对植物和绿色的渴望,还要从她的名字说起。“或许是出于对植物、对绿色的渴望,父母才会在我的名字里加了一个‘梅’字。”用张锦梅自己的话说,对树木和花卉的热爱与执着,是与生俱来的。

  儿时的张锦梅生活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那里被大家习惯性地称为“干循化”。“小时候到处都是土黄色的,每逢刮风下雨,不管从树上掉下的枝条多细、多短,我都会一根根收集,揣进怀里当宝贝。”

  那时,村里有一处果园,每到秋收季节,她都会与小伙伴一同追着收苹果的车跑,在果园里一

  待就是一天不肯出来。她说:“当时,那片果园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时常想如果我们的周围都像这座果园一样充满绿色的生机该有多好。”

  带着这样朴素的想法,20岁那年,张锦梅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青海农林学校学习农学专业,“我觉得自己更愿意与植物打交道,心里踏实!”

  也出于对植物的热爱与熟悉,毕业后的她一头扎进了工作一线。但从事了4年农业工作后,她却被通知前往西宁市西山林场担任技术员。当时,她心里充满了疑惑:我是学农学的,为啥让我干林业?虽然带着不解与顾虑,她还是投入到了这个一直陪伴她走过30余载时光的工作之中。

  那时,西宁正在开展南北山绿化,西山林场是重要的种苗供应基地。刚到林场,同事带她上山看树,扒开草丛才能看到一株株瘦矮的枯树,到处都是膝盖高的荒草。

  “谁能相信这竟是种了快10年的树。”生性好强的张锦梅,剪短头发、面朝黄土,一头扎进林场,和工人们一起在山坡爬上爬下,掘土、插眼、撒种。一年以后,当重回农业岗位的机会摆在她面前时,他已经爱上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选择了留下来、搞绿化!

  为此,她又自学考取了林业自学本科学位,系统学习了林业知识,让自己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林业技术人员。1998年她来到小桥苗圃工作,在那里她与丁香结缘。

  当时苗圃的病虫害十分严重,本应拥有极其发达根系的丁香,刚刚栽下就被啃食得只剩下几个毛状根系维持生命。当时她带领工作人员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人工捡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她们聘请工人,在除草松土的过程中寻找啃食树苗的蛆草虫,第1年挖出了11万只,第2年挖出了9万只,第3年挖出了6万只,直到第4年,土壤的情况慢慢开始好转,树苗成活率有了显著提升,这成为丁香成功育苗的决定性因素。

  张锦梅带着一股独有的“执拗”和“狠劲”,“我的一生无怨无悔,只为‘扮绿’‘扮彩’西宁,看着西宁一天比一天绿,一天比一天绚丽多彩,我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

  “花在城中、城在花中”,今天,西宁这座西北边陲之城已化身“高原花城”,而张锦梅依旧热情不减。她说:“不要为一时的成果而沾沾自喜,绿化美化我们的家园还任重道远。我们要一代接着一代干,将好的优良传统代代传承下去,将理想和信念代代传承下去,以努力和奋斗收获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

(责编:杨玥、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