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海西 乘帆远航
巴音河畔:主动作为促实事落地生根
建设路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办理证明。人民网 刘沛然摄
“这份资料您一定保存好,如果丢失了会影响到养老金申领,补办起来会比较麻烦,您在这里签个字。”夏日午后,走进德令哈市建设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传出礼貌且友好的声音,在德令哈市建设路社区工作人员的叮嘱声中,办事群众又一次得到满意的结果。
“一张温馨笑脸 一句热情问候 一杯暖心热水 一心一意服务 一句满意道别”正是建设路社区的服务宗旨。“以前觉得,社区就是开证明的地方,现在不一样,社区主动为我们老百姓解决问题。”建设路社区居民马先生笑着说。社区无小事,不仅要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更要千方百计拉近党员与群众的距离。
建设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的百姓议事厅。人民网 刘沛然摄
占地20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史陈列馆、党群服务中心、百姓议事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服务单元一应俱全,建设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林惠珍介绍,建设路社区成立于2002年12月,所管辖范围约0.7平方公里。辖区共有13个居民小区,住户2713户7912人,为了更好地管理,划分了6个红网格。“目前,我们结合社区基层党建,把社区内在职党员和党支部划入了网格志愿者范围内,实现了每家每户都能走访到的效果。”林惠珍说,由于工作力量比较单薄,服务人群比较多,如果仅靠社区的力量做到每家每户宣讲一些重要政策,需要两个半月的时间才能实现,现在有了在职党员志愿者,只需要两天时间就能完成逐户宣讲工作。
高效的上门效率,社区才能更好掌握群众的需求,更好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社区内残疾人使用的轮椅、拐杖需要更换,小区门禁损坏等“小事”都有社区在职党员主动认领并督促解决。“我们要求每一位网格员都要带着细心、耐心、诚心、真心、爱心去走访,做到居民家庭有变故必到、居民突发生活困难必到、突发事件必到、邻里纠纷必到、群众利益冲突必到、发生治安刑事案件必到这‘六必到’。”林惠珍说。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牵着党情。在建设路社区,一个个“脚印”踏实稳健,一件件实事落地生根,居民们步步攀升的幸福指数,映在夏日金色的阳光里,映在巴音河清亮的河水里,更映在居民们满意的笑容里。
正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作画的居民。人民网 刘沛然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