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中:科技兴农促共富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玉拉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的千栋温棚在高原蓝天下熠熠生辉。这个总投资1.7亿元、占地3140亩的产业园区,不仅是青海省规模最大的设施农业基地,更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的创新模式,书写着湟中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乐游博物馆 人民网西宁5月17日电 (记者张莉萍)博物馆是承载历史、凝结记忆的文化场所,去博物馆看展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随着青海省旅游旺季的到来,市民、游客纷纷走入青海省博物馆,感知历史脉搏、涵养文化自信。…
西宁举办老八盘制作技艺传承人培训成果展示活动 5月16日,由西宁市非遗中心主办的西宁老八盘制作技艺传承人培训成果展示活动在西宁市虎台南凉遗址公园举行。 活动现场,来自西宁市38家餐饮企业的50名学员,展示了近二百道色、形、味俱佳的西宁老八盘菜品。…
海北州实现78.67万公顷禁牧区生态复苏 截至5月16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通过“政策创新+科技赋能+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推动78.67万公顷禁牧区生态复苏、159.92万公顷草畜平衡区焕发生机,为高原农牧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绿色动力。 海北州首创县、乡、村、户四级“三卡合一”明白卡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禁牧和草畜平衡明白卡制度,县、乡(镇)、村和户分级设立1.5万份明白卡,动态监测草原承包面积、禁牧与草畜平衡面积、理论载畜量等关键数据。…
祁连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体系从单一向综合突破 5月15日,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以科研合作支撑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创新,通过建立雪豹保护联盟、专家工作室等平台,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为科研合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科研监测体系建设在短时间内实现从无到有、从单一向综合的突破和转变。 2017年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与省气象局深度合作,从生态要素监测、技术创新应用、人才培养实践等方面确立战略合作框架,结合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共建生态气象监测网络,实现了对祁连山区域气象要素、生态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青海激活信息通信新质生产力 5月16日,在第57个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暨国际电信联盟成立160周年之际,青海省通信管理局组织全省信息通信业紧扣“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性别平等”主题,开展“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电信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信息通信业正通过创新与融合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活力。…
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倒计时城市(西宁)活动举办 作为“5·19中国旅游日”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16日,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倒计时城市(西宁)活动举办。活动聚焦“旅游+交通”主题,邀请省内交通、旅游、酒店等领域企业及单位现场设展,并通过携程网、同程网等线上平台发放近30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和机票抵扣券。…
以学习教育实际成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5月1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赴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企业改革发展等情况,并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座谈。强调,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勇挑重担、实干争先,以学习教育实际成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青海4名个人4个集体获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 5月16日,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青海省4名个人和4个集体受到表彰。 此次大会上,赵国存、下吾扎西、陈浩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青海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青海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海南藏族自治州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服务中心)、德令哈市残联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严花兴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