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黃金海拔”撬動“康養熱潮”

王菲菲
2025年09月24日08:59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黃金海拔2200青藏高原康養中心。城北區委宣傳部供圖

北川河濕地公園,勾勒生態宜居幸福城北生動畫卷。 城北區委宣傳部供圖

北川青唐城康養避暑小鎮,以文化為魂、多元業態為體,構建“趣浪城北”歡樂打卡地。城北區委宣傳部供圖

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安昭舞、輪子秋。互助縣委宣傳部供圖

互助縣自然生態風光。互助縣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夏天,西寧的“候鳥式”康養旅游火了——黃金海拔2200青藏高原康養中心的湖景休閑區裡,外地游客捧著熱茶話家常,目光追著遠處北川河的波光﹔康養酒店的前台處,拎著行李箱的客人排著隊辦理入住,不少人說“提前半個月才訂到房”。

  這座平均海拔2200米的高原城市,為何突然成了避暑康養的“香餑餑”?答案,藏在“黃金海拔”對人體的獨特影響裡,更藏在青海用科學與資源勾勒的高原避暑康養藍圖中。

  提起高原,很多人會先想到“缺氧”,但2200米的海拔,卻藏著一套“健康密碼”。中國工程院院士、“七一勛章”獲得者吳天一在首屆高原康養醫學學術研討會上特別提到,1500米到2500米是康養的“黃金區間”,而3000米則是氧離曲線的關鍵拐點,適合開展間歇性低氧訓練。

  這一論斷,恰好讓青海成了天然的“高原康養實驗室”,尤其是河湟流域(西寧、海東)正處於這一黃金康養海拔帶,結合其冷涼氣候、潔淨空氣和豐富植被,形成了發展高原康養產業的獨特區位優勢。

  如今,青海逐漸把“黃金海拔”的優勢,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康養體驗:在黃金海拔2200青藏高原康養中心,中藏醫大夫會根據游客體質調配藥膳﹔北龍山的觀景步道上,徒步愛好者在負氧離子中放鬆身心﹔納頓庄園裡感受土族歌舞、飲食、住宿為一體的本土文化﹔平安區的富硒田園間,剛摘下的富硒蔬菜被端上餐桌,成了“食療康養”的好食材……

  黃金海拔的“康養基因”如何被激活?

  清晨的北川河濕地公園,廣場上的舞者踩著鼓點舒展身姿,動靜之間,遠處“黃金海拔2200青藏高原康養中心”的門牌,正被初升的陽光鍍上一層暖金色。這是西寧人晨練時看得見的“健康地標”,更是外地游客奔赴2200米黃金海拔的“康養目的地”。

  走進康養中心,最先被吸引的不是現代化的裝修,而是巨大落地窗框住的風景——窗外,北川河濕地公園湖裡的水波輕輕晃動,蘆葦在風中搖曳,新鮮空氣裹著草木清香鑽進室內,與空氣中淡淡的藥材氣息交織,讓人瞬間卸下疲憊。

  這份“一進門就放鬆”的體驗,立足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2200米“黃金海拔”優勢,依托吳天一院士團隊的高原康養研究成果。也因此,康養中心並未停留於傳統住宿模式,而是構建起“低氧療愈+中藏醫康養服務+生態體驗”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

  “每位客人入住后,康養醫生都會先做中醫9種體質辨識——是氣虛易累,還是血瘀怕冷,或是濕熱長痘,通過細致問診與觀察,精准定位健康需求﹔隨后再結合客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甚至出行目的,量身定制康養方案。” 中心負責人尤魯山笑著介紹。

  這份“定制化”的底氣,來自專業的醫療支撐。城北區中醫院專門選派了13名醫護人員駐點,涵蓋中醫、藏醫、推拿、針灸等領域。目前,康養中心能夠開展針灸、拔罐、艾灸、尤杰等25項中藏醫適宜技術。

  整座康養中心共3層,像一個“微型康養生態圈”:33間康養休息室溫馨舒適,可容納50人旅居﹔康養大講堂定期邀請專家分享高原養生知識﹔康養產品展銷區擺滿了青海本土養生好物﹔最核心的當屬康養中藏醫服務體驗區,針灸床、艾灸儀、藏藥浴桶整齊排列,隨時准備為客人提供調理服務……

  作為北川青唐小鎮的“康養核心輻射點”,這裡不只是“住的地方”,更是“全方位康養的載體”,“住宿+康養”的深度融合,讓每一位入住者都能沉浸式感受高原康養的魅力。

  “今年以來,我們累計接待游客已經超過5000余人次了。”尤魯山拿出數據時,語氣裡滿是自豪。這些客人中,有來自廣東、重慶、上海等地的游客,也有本地注重調理身體的中老年人,還有專程來考察的調研團隊——多元客群的青睞,印証了市場對高原康養的認可。

  為了讓康養服務更豐富,中心還主動“鏈接資源”。目前,中心已與11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康養產業孵化平台現已開發出5大類、超過100種康養產品,進一步豐富了服務內涵與產品體系。

  如今,這裡不僅是一處康養中心,更成了西寧高原康養產業的“實踐樣板”,正一步步推動著“中國(高原)黃金海拔康養之都”的目標落地生根。

  西寧的高原避暑康養產業從未局限於“治病養生”,而是以“高原避暑康養”為核心,向文旅、醫療、研學等領域延伸,形成“一核多極”的產業格局。

  8月8日,黃金海拔·西寧高原避暑康養系列活動在西寧市北川河濕地公園開幕,舉行了學術研討、體驗交流、產品展示、線路發布等十余項特色活動。其中,備受矚目的《高原康養藍皮書》研創啟動儀式舉行,標志該項目正式步入實施階段,拉開了西寧高原避暑康養季的序幕。

  黃金海拔如何崛起“康養新坐標”?

  高原康養產業的核心是服務創新與業態融合。海東市在高原康養產業領域率先破局、先行先試,挂牌設立“吳天一院士創新中心”、青海高原康養核心基地等5個科教研基地。7月25日,第二屆高原康養論壇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開幕,進一步推動了高原康養從理論研究向市場化、產業化邁進。

  值得關注的是,互助縣能在高原康養賽道上脫穎而出,源於“自然、文化、醫療”多重密碼的疊加,這是其他地區難以復制的獨特優勢。在這片土地之上,用森林的清新、土族的熱情、醫療的專業,把“高原康養”從理論變成了日復一日的鮮活生活。

  ——第一重密碼是“黃金海拔的生態饋贈”。

  北龍山是互助森林康養的“核心名片”。擁有“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和“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單位”兩塊“國字號”招牌。這裡不僅有令人沉醉的自然風景,更有“看得見療效”的康養業態,森林康養依托北龍山景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精心打造了扎龍溝藥浴、“望山溪地”露營綜合體、“森泊”“趣野”民宿等一批富含康養元素的新業態,北龍山已成為海東乃至全省知名的休閑康養勝地。

  “我們致力於成為集生態觀光與健康療養於一體的綜合性康養目的地,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服務功能,北龍山景區正逐步建設成為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健康療養、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康養目的地,為區域康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杆。”海東市互助縣衛生健康局吳忠福介紹。

  ——第二重密碼是“土族風情的人文滋養”。

  互助的康養,藏在“接地氣”的田園生活裡。土族盤繡的一針一線藏著匠心,丹麻花兒會的歌聲裡滿是熱情,“輪子秋”的旋轉承載著民俗記憶……這些文化不是“擺設”,而是深度融入康養體驗。

  互助縣2024年入選“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綜合競爭力100強榜單”,2025年又入選“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發展潛力100強榜單”。納頓庄園的“納頓緣起·禪意民宿”,更是互助旅居康養的標杆。這家入選“甲級旅游民宿”的院落,既有土族民居的特色,又融入現代康養元素,讓康養不止是身體的調理,更是精神的慰藉。

  “我們圍繞綠色有機農業觀光、農事體驗、農食品嘗,培育納頓庄園、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威遠卓扎灘、東和油嘴灣、北山才倫多等86家民宿接待點,形成了一條融合生態農業與民俗文化的鄉村旅游產業鏈。”吳忠福說。

  ——第三重密碼是“醫養結合的專業支撐”。

  互助早已跳出“康養=避暑”的淺層認知,構建起堅實的醫療保障網。扎實推進全國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創建,建成恆生康復護理院和縣中醫院康養護理中心,依托中醫藥特色,健全“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健康管理+老年康復訓練+心理文體活動”服務體系,打造了“中醫+康養”醫養結合品牌。2024年互助縣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國家醫養結合示范縣”,這份榮譽正是專業度的最好証明。

  黃金海拔如何構建康養產業“獨特解法”?

  高原之上,冷涼氣候中,一條融合醫、養、研、體、旅的康養產業鏈正在形成,它不僅是青海綠色發展的重要路徑,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切口。

  如果說康養中心是西寧康養產業的“專業內核”,那麼北川青唐城康養避暑小鎮就是其“大眾體驗窗口”。小鎮緊緊圍繞“高原康養避暑第一鎮”發展目標,僅用一年多時間就成為青海文旅的“新地標”,秘訣在於“把高原資源裝進多元業態裡”。

  “我們依托青唐城文旅產業孵化平台和青唐城登山聯盟平台,孵化高原康養、體育賽事、文創藝術、特色餐飲等各類產業,特別是以康養中心為核心打造北川青唐城康養避暑小鎮,帶動出售避暑房,累計盤活全區閑置資產31.06萬平方米。規劃高原康養度假線路4條,在全省率先打造青藏高原康養實體的‘樣板’平台。”西寧市城北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楊君介紹,“2025年1—8月共接待游客459.55萬人次,旅游總花費32.8億元,同比增長31%、24%。”

  在互助,“康養”從來不是單一的“吸氧+理療”,而是融入生活方方面面的“立體體驗”。當地積極探索“住、養、醫、護、康”五位一體的健康養生模式,康養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康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我們將加快‘康養+’業態培育和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推動康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專項資金支持,健全康養服務體系,優化醫療、養老、休閑等配套服務功能,全面夯實康養產業發展基礎,為打造區域康養高地提供有力保障。”吳忠福介紹。

  發展高原康養產業是推進健康青海建設的重要實踐,也是立足省情實際和資源稟賦大力培育的特色產業。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康養產業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確將高原康養納入“四地”建設。提出以高原康養為撬點拓展生態旅游價值鏈,推動“醫、養、研、體、旅”多元融合,打造一批高原生態康養旅游項目,促進特色產業、生態產品與康養旅游的有機融合,培育一批高原生態康養旅游品牌,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不只是一座小鎮、一個中心,青海正用“冷涼氣候+高原康養”的畫筆,涂滿整個高原的角落,從醫學調理到生態休閑,從文化體驗到田園養生,青海把“黃金海拔”的優勢,變成了多元立體的康養場景,進一步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從“旅游”到“旅居”,從“避暑”到“康養”,青海正用“涼爽”編織留客紐帶,讓“黃金海拔”孕育的康養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

(責編:況玉、楊啟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