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侖山“金腰帶”上繪就“綠畫卷”

近日,青海省自然資源廳信息中心聯合青海省礦產開發學會,開展“踐行‘兩山’理念,書寫綠色答卷”綠色礦山萬裡行採訪活動。探礦山、訪企業……記者一路追問,一路感悟,了解青海如何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及生態修復工作,如何協調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等關鍵問題。今起,本網將推出系列報道,通過一線案例展現綠色礦山建設如何從“選擇題”變為“必答題”,從“概念圖”走向“實景圖”。
秋上高原,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的都蘭金輝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輝礦業)礦區內,秋意漸濃。
金輝大道兩側,樹葉泛黃,秋風輕拂,樹葉在枝頭顫動,仿佛千萬隻金色的蝴蝶振翅欲飛。秋風再起,有些搖曳已久的葉子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旋轉、飄搖、翩躚,落到湖面上,漾開圈圈漣漪。
樹葉散落之際,簇擁枝頭的沙棘果、沙棗探出來,橙黃與青紅交織,斑斕了礦區的秋。
金輝礦業礦區秋景。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或是棱角分明,或是溝壑縱橫,礦區四周山脈綿延,植被稀缺,褶皺間沉澱著億萬年地質運動的痕跡,陽光下泛著金屬礦脈特有的冷硬光澤,宛如沉睡的巨獸鱗甲,凡此種種與礦區水草林木、果實斑斕形成了強烈對比,“花園式礦山”盡收眼底。
沙棘果綴滿枝頭。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當然,“花園式礦山”並不只是簡單說說而已,而是得到了權威認証。金輝礦業礦區地處有昆侖山“金腰帶”之稱的柴達木盆地南緣、昆侖山中段北坡五龍溝地區,具有良好的黃金資源找礦潛力。近年來,金輝礦業積極推進“勘查為開發服務,開發反哺勘查”的“五龍溝模式”,以開發需求為導向,加大對水閘東溝、黃龍溝、黑石溝、紅旗溝四個礦段的勘查,提高資源保障程度。
與此同時,金輝礦業探索和總結了適合於青海高原多民族地區和生態脆弱區的“青藏高原綠色礦業發展新模式”,理順了礦業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關系,開創了礦業開發與生態保護和諧共生的綠色礦業發展之路,先后獲得縣、州、省、國家級四級“綠色礦山”稱號。該模式在行業內具有典型的引領和示范意義,被稱為“金輝模式”。
金輝礦業礦區綠意濃。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沉甸甸的青稞穗與輕飄飄的披鹼草穗摻雜在一起,都披上了麥黃色,微風輕拂,相互摩擦的沙沙聲響成為專屬礦區的秋季背景音樂。在礦區部分空地上,青稞和披鹼草套種地塊引人駐足,“我們礦區干旱少雨、生態脆弱,綠化可不簡單。”金輝礦業總經理左志勇介紹,多年來,礦區一直實施綠化、硬化、美化和亮化工程,通過因地制宜探索和創新綠化方式,總結了青稞和披鹼草套種、喬灌草混合種植等實用綠化技術,礦區披綠見彩,“顏值”攀升。
礦區環境。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針對廢渣和粉塵,金輝礦業採取廢渣場覆土綠化、運礦道路硬化、建設軌道運輸系統以及充填採空區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資源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和粉塵。同時,利用廢渣場建設軌道運礦工業場地,廢渣得到了回收利用,節約了基建費用。此外,金輝礦業還積極推進礦區採用太陽能設施、鍋爐“煤改電”、高耗能設備更換等項目,廣泛使用節能設備和先進技術,將節能、低碳、環保、清潔理念貫穿始終。
看科技創新。設備正運轉,工人正忙碌,選冶中試廠裡一派忙碌的景象,“這裡好比是小型車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金輝礦業副總經理明平田介紹,近幾年,金輝礦業在大山深處建成了“青海省金礦資源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選礦生產的中間環節增加了選冶中試廠,有力提升了選礦工藝技術研究成果的轉化效率,降低了轉化成本,減少了科創風險。而這只是金輝礦業科技創新的具體實踐之一。
選冶中試廠。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開展“全員促創新”活動,累計350多項創新項目獲得公司獎勵,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達3.18億元,取得了眾多科技成果、獎項和專利﹔先后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9項,提升了公司的科技攻關能力和科研水平,有效解決了生產環節的技術瓶頸﹔在與國內外產學研機構合作的基礎上,引進、消化吸收並再創新,開展五龍溝難選冶金礦柔性浮選工藝試驗研究,解決了生產各環節的技術難題……堅持向科技創新要動力、要效益,金輝礦業一直在路上。
調度中心。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再看資源綜合利用。積極打造勘查開發一體化的“五龍溝模式”,對礦山深邊部開展階梯式勘查,大幅度提高了礦山的增儲保供能力,力求實現資源的“吃干榨淨”﹔引進數字化軟件,建立地質、採礦工程三維模型,精准圈礦,並將其應用於採、運礦全過程,有效控制了貧化率,回採率穩定在90%以上,從源頭上保障了資源的高效利用﹔深入開展選礦工藝研究,浮選回收率從初期的65%提升至82%以上,在低品位難選金礦浮選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總結出科學的尾礦庫管理模式,如“多點小流量、干灘護壩”“庫內取砂、壩內筑壩”“庫內分區運行”等方式,大量節約了尾礦庫建設和運行成本,實現了選礦廢水的循環利用。
尾礦庫。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之間,並非簡單的“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良性循環痕跡就藏在金輝礦業近2000畝的綠化區域之內,藏在浮選回收率達82%以上的生產線之上,藏在科學規劃管理的尾礦庫之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