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縣高效落實防災減災措施保障群眾生命財政安全

今年以來,民和縣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統籌安全和發展,錨定“不亡人、少損失”目標,嚴格落實工作責任,深入排查各類風險隱患,全力做好防災減災各項工作。
重大要求全面落實。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召開全縣防災減災工作會議12次,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與經濟建設、生態文明、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等同部署、同安排。各鄉鎮、各部門認真履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職責,多措並舉強化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全縣自然災害防治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體制機制漸趨完善。將全縣應急預案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5大類100項,修訂完善《民和縣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防汛、地質災害等7個專項應急預案和85個其他預案,基本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領域全覆蓋”的應急預案體系。全面理順“三委三指”體制機制,制定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職責清單、年度工作清單,公布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全力整合應急資源,建立統分結合的協調聯動應急管理機制。健全完善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安全生產責任、年度任務“兩項清單”,逐級簽訂安全生產、森防、防汛等目標責任書,22個鄉鎮、312個行政村不斷完善應急管理網格體系,組建鄉鎮應急信息員378名,積極落實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各項措施。
統籌協調精准到位。投資527.16萬元實施民和縣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在全縣新建1個縣級應急平台、22個鄉鎮前端、312個行政村級終端,實現應急廣播全覆蓋,形成了橫向到達各部門、縱向直達基層一線的氣象防災減災預警體系,全面提升全社會災害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與蘭州市紅古區應急局、蘭州安捷救援隊、祁連山礦山救援隊等簽訂救援合作協議,救援能力明顯增強。與祁連山礦山救護隊、積石峽發電廠企業救援隊伍簽訂應急救援聯動協議,實現了社會、企業救援隊伍與政府力量的有效銜接。為22個鄉鎮配備對講機和天通衛星電話,並培訓天通衛星電話的使用和日常維護工作,確保發生極端天氣導致網絡中斷現象時,能夠通過天通衛星第一時間電話上報災情。
叫醒叫應執行有力。面對今年多輪次強降雨,始終把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作第一要務,密切關注氣象部門天氣預報和汛期動態信息,及時發布預警,強化信息報送,加強分析研判,全面落實“叫醒叫應”機制。黨政主要領導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工作群發布相關雨情信息,並實地督導地質災害隱患點、災后在建工程等防汛措施落實情況。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各副指揮長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密切關注、靠前指揮。各縣級領導堅決扛起扛牢聯點鄉鎮工作責任,深入聯點鄉鎮掌握實情、現場指揮,緊盯山洪、地質災害等易發區,確保發生險情時及早轉移群眾。強降雨期間,對22個鄉鎮進行會商調度215次,氣象、應急、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發布暴雨、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358次,“叫應”基層干部8236人次,累計轉移群眾5469戶26555人,其中緊急避險轉移4498戶23541人,轉移安置971戶3014人,設立受災群眾安置點816個,
應急救援成效顯著。持續開展模擬發生地質災害和水庫險情等突發事件,年內開展縣級防汛地質災害綜合實戰演練、地震應急演練各1次、鄉鎮級22次、村級312次,參演人數1萬多人,應急隊伍快速反映能力和處置水平進一步提高。遵循“一隊多用、專兼結合”原則,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打造以消防救援大隊、武警中隊等為主,社會力量為輔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組建縣級100人、鄉鎮級30人、村級15人的三級應急搶險隊伍,與祁連山礦山救護隊、積石峽發電廠企業救援隊伍簽訂應急救援聯動協議,實現了社會、企業救援隊伍與政府力量的有效銜接。爭取3600萬元資金在重點鄉鎮建設綜合性應急避難場所36個,投資170萬元實施17個“應急”小站及應急指揮系統信息化建設項目。積極儲備各類防汛物資50余種,近3.5萬余件,安排專人負責信息更新及錄入工作,健全物資出入庫台賬,各類物資分級分類規范碼放,標識牌清晰完整,賬實相符。
搬遷安置科學高效。面對艱巨繁重的農房維修加固和避險搬遷任務,始終與災區群眾心手相連、共克時艱,凝心聚力抓重建、盡心竭力暖民心。按照“縣級領導聯鄉指導、鄉鎮單位聯村督導、干部職工包戶蹲點”的三級督幫機制,督促項目施工單位全力保障搬遷安置點建設施工力量。截至目前,22824戶農房已全面竣工驗收,並已回遷入住。2616戶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任務中245戶自主分散安置已全部完工入住﹔上樓安置964戶中購買商品房安置的115戶已全部簽訂購房合同(入住104戶)、購買保障房安置的848戶已全部選房(裝修225戶,入住14戶)﹔集中搬遷安置1407戶均已完工並選房(裝修627戶,已入住163戶)。同時,制定印發《民和縣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實施方案(2024—2026年)》,計劃對全縣21個鄉鎮272個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隱患點及風險斜坡帶上的1781戶群眾分兩期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初步為集中安置,選址26個地塊976畝土地。
宣傳教育走深走實。持續開展“4.14”防震減災宣傳周、“5.12”防災減災日、6月安全生產月、119消防宣傳月等活動,在鄉鎮集市、市民廣場等人員密集地段,通過設立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手冊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向廣大民眾普及地震避險、火災預防、安全生產規范以及各類災害應急處置的知識與技能,切實增強民眾的安全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機、電視等媒體,從預警信息、安全出行、災害防御、安全防范等方面大力宣傳防汛科普小常識、山洪應對視頻等,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法治宣傳教育,在“民和之聲”“魅力民和”等縣級主流媒體定期推送安全生產知識、安全生產典型經驗做法等,曝光存在問題隱患46起,制作播放安全警示宣傳片32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