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吹哨”聚合力 “部門報到”解民憂
今年以來,貴德縣以解決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為出發點,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創新建立“鄉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基層將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吹哨”向縣直部門反映,縣直部門接收“哨件”后積極幫助鄉鎮解決難題,加強了縣鄉的雙向溝通和交流,有效提高了基層治理水平,推動基層治理工作高質量發展。
為加強縣直部門與鄉鎮工作溝通與聯系,切實幫助解決基層難以解決的難題,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哨聲分辦”的溝通協調、統籌推進作用,確保“吹哨、報到”全流程高效推進,截至目前全縣各職能部門共收到鄉鎮吹哨事項39件,紀委分辦33次,部門響應報到39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5件。
“現如今小區有人管理了,環境也越來越好,我們住著安心、舒心。”舊醫院家屬院業主東主喜悅地說。河陰鎮西柵門的醫院家屬院是縣內為數不多的老舊小區,也屬於典型的“三無”小區,基礎設施差,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嚴重影響了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小區業主通過12345等各種途徑進行信訪投訴,強烈要求相關單位予以解決。
針對群眾反映的這一問題,河陰鎮依托“吹哨報到”工作機制向縣紀委發出工作,縣紀委監委通過充分調研,確立以縣住建局牽頭,縣發改等多部門聯合組成的工作小組共同解決小區內存在的問題。
工作小組在廣泛傾聽群眾訴求的基礎上,聯合河陰鎮走訪小區業主,面對面宣講政策、收集意見和建議,並強化經費保障,在住的160余戶業主的訴求得到有效回應。同時針對全縣38個“三無”小區基礎設施差、安全隱患大、管理水平低的難點痛點,制定專項調研方案開展調研,形成38個“三無”小區治理“一區一策”,探索建立“黨建+三無小區治理管理”模式,構建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業委會、物業企業“三方聯動”工作機制和黨支部為核心的共建、共管、共享新格局,有效解決了“臟、亂、差”面貌,基本實現全縣38個“三無”小區有人管、管得好。
常牧鎮因距離縣城比較遠,殘疾群體辦理相關証件和業務時出行不便的問題一直存在,為進一步提高服務殘疾人質量,幫助解決該類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近日,常牧鎮依托“吹哨報到”工作機制,發出殘疾証集中上門辦理“哨聲”,縣殘聯、縣衛健委在接到“哨聲”后迅速“應哨”,與常牧鎮取得聯系,詳細了解吹哨事項並共同商討解決方案。同時,邀請了青海省第三人民醫院、貴德縣人民院等鑒定機構定期前往常牧鎮進行傷殘鑒定,以實際行動把對殘疾人的關心關愛落到實處,讓這一特殊群體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
在解決不動產“登記難”的問題,貴德縣自然資源局及時制定專項整治方案,對14個小區4799戶不動產登記難歷史遺留問題小區進行台賬式管理和項目化推進,分類制定4條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目前已完成10個小區堵點問題化解工作,辦理分戶不動產証1681套,切實做到了群眾合法訴求“有人管、及時辦、有回應”。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下一步,貴德縣將緊盯各項重點任務落實,暢通渠道傾聽群眾呼聲、精准監督推動問題解決,及時回應群眾期盼,讓群眾呼聲變成幸福掌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