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黃南:從活著的歷史文化名城深耕文旅融合
黃南,被譽為“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是青海省重點歷史文化旅游地區之一。
2014年黃南被列入國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核心區﹔
2017年黃南州入選國家首批文化消費試點城市,成為青海省唯一入選的試點城市﹔
2019年,被國家文旅部批准為國家級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
……
在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總體布局中,黃南州放大“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州”和“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自然與文化“雙生態”價值,聚焦“高質量打造青海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東南門戶”的戰略定位,構建青海東南片區的“服務門廳、生態客廳、文化展廳”。
唐卡繪畫作品。人民網 馬可欣攝
如何深耕文化價值,提升特色地域文旅品牌價值?
黃南州立足豐厚的文化遺產,不斷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潛能,建立健全國家和省州縣四級非遺項目,培育創建了36家省級民族手工藝品加工扶貧基地、90余家傳習中心和傳承基地、2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3家省級文化和旅游產業示范園區(基地)、1處省級旅游休閑街區。
黃南地區特色文藝表演。人民網 陳明菊攝
同時,以“唐卡”“堆繡”“石刻”“五谷畫”“傳統弓箭”“牛羊毛手工編織”等民族手工藝加工銷售為核心,打造“熱貢唐卡”“多杰家具”“樂樂瑪”“澤優牧品”為龍頭的屬地文化產業知名商標。全州各類文化和旅游經營主體達617家,文旅從業人員達4.17萬余人。截至2024年5月底,全州旅游總人數為300.398萬人次,同比增長17.9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8億元,同比增長21.43%。
54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其中同仁市36個、尖扎縣18個,中國傳統村落佔行政村總數的比率名列青海省第一,黃南州是青海省名副其實的傳統村落富集地。
活著的歷史文化名城,有故事、有歷史、有傳承、有古堡,做好活態傳承與活化利用,任重道遠!
展覽在郭麻日古堡的寫生作品。人民網 陳明菊攝
以郭麻日古堡為例,作為青海省年代最早、國內保留最為完整的古堡之一。2006年,郭麻日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亦是青海唯一獲此稱號的行政村。
俯拾盡是鄉愁,移步皆顯煙火。漫步在郭麻日古堡,多處土木結構的二層“廊坊式”古居經過修繕和保護,被活化利用,成了咖啡館、設計工作室、微型展館等,“文藝范兒”十足。
“夯土牆的門頭,藏式風格窗框,挂在院牆上的電線以及停在門口的小汽車等等,都是熱貢地區多元文化在郭麻日村共存的生動體現。”來自海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李生琪教授已在同仁市寫生生活月余。
立足文化資源,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黃南,越來越的人走進同仁,看到文化,遇見鄉愁。
據悉,為推動屬地文化名片,黃南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看”的原則,策劃舉辦了“五彩神箭邀請賽”“那達慕草原盛會”“游牧民俗文化節”等具有黃南特色的一系列文旅活動。還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心城市增設了10余家熱貢唐卡展銷窗口,全方位加大文旅資源、文旅線路、文旅產品推廣力度,積極推進“引客入黃”。
展銷在省內外的特色文創產品。人民網 陳明菊攝
小雪時節,“山宗水源·大美青海·高原綠韻·‘蓉’光同仁”——2024年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冬季農畜產品、文旅推介暨招商活動走進四川成都。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這座活著的歷史古城帶著歌舞盛宴、黑帳篷、同仁黑青稞炒面、熱貢藝術作品等來到成都,遇見“熱辣滾燙”的美好。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黃南全力推進文旅深度融合。下一步,黃南州將創新“交通+文旅”模式,依托“黃南一號風景大道”體系建設,布局以“西域勝境·神韻黃南”為主題的全域標識系統,推動國道、省道等的旅游化改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