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輝映新征程 實干篤行在一線
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雲上群加碩果累累

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東南部拉脊山南麓的群加鄉,自然風光奇特秀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民風民俗古朴淳厚。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群加鄉依托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嶄新道路。
群加鹿場坐落在西寧市湟中區群加鄉上圈村,一排排鹿棚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倉庫裡飼草料堆積如山。當飼養員拿著奶瓶走入場中,小鹿們歡脫跳躍,迅速圍到了飼養員身邊。
“今年產了60多頭小鹿。”飼養員華尖才讓輕輕撫摸著小鹿,眼中滿是喜愛和驕傲。
群加鄉副鄉長虎文佳介紹,目前鹿場裡有900多頭鹿,都是從東北地區引進的。群加鄉上圈村梅花鹿養殖基地於2023年建成運營,當年就給上圈村帶來了30萬元的分紅。“按照簽訂的協議,基地達產后的分紅能有210萬元。”虎文佳表示,基地的建設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還帶動了整個鄉的經濟發展。
“群加鄉地處高山,自然環境獨特,生態優勢明顯。”湟中區群加鄉黨委副書記李玉春說,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優勢,鄉黨委立足資源稟賦,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布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上圈村是個典型的以傳統養殖業為主的村落,考慮到村裡家家戶戶都有過養殖牛羊的經驗,群加鄉便決定將梅花鹿養殖基地建在了上圈村。“當然我們也充分考慮了上圈村的自然環境。”虎文佳說,上圈村群山環繞,靜怡空曠,正好符合梅花鹿膽小、喜歡安靜的特性。
梅花鹿的自身價值是群加鄉決定發展梅花鹿養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梅花鹿一身都是寶,鹿茸、鹿胎、鹿脯、鹿尾、鹿鞭、鹿腎、鹿骨等都可制藥,鹿肉鮮美,鹿皮可制革。”上圈村黨支部書記多杰才郎說,一頭成年鹿每年收割兩次鹿茸,平均能產三四公斤鹿茸。收割的鹿茸和鹿血還可以泡制成藥酒進行銷售。
與上圈村不同,作為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來路村則是通過種植羊肚菌實現了村民的致富增收。
“大棚裡新鮮的羊肚菌已經可以採摘了。”面對已經成熟的羊肚菌,來路村羊肚菌種植基地管理員朱有德說,因為需求量大,基地裡的羊肚菌隻要到了採摘期,就會馬上進行採摘。
“基地共有35個大棚,一個棚大概能產300公斤的羊肚菌。”朱有德介紹,雖然羊肚菌每四個月就能採摘一次,但種植的土壤需要“休息”,35個大棚輪流採摘,這樣算起來一年一個大棚也就採摘2次。
即便如此,收益還是十分可觀的。“基地預計年經營收益140萬元。去年村裡已經拿到了30萬元分紅。”來路村黨支部書記胡發福說。
近年來,群加藏族鄉黨委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創新,累計投入1.1億元實施梅花鹿養殖、羊肚菌種植、“雲上群加”露營基地等3個產業項目,投資4830萬元實施9個基礎設施提升改善項目,不斷建強組織、挖掘產業模式,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群加鄉黨委依托特色資源,深入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生態旅游、特色種養殖已成為全鄉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和群眾增收致富的強力引擎,以生態綠換群眾生活美、鄉村興。握指成拳,合力致遠。群加鄉下轄5個村,資源稟賦不同,發展路子也需要因地制宜,截至目前,全鄉5個村村集體經濟收益全部實現破零,累計收益達250.4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