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青海制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測評指標體系(試行)》

在全國率先執行國家最新標准

2024年04月29日08:53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西寧4月29日電 近日,記者從青海省民宗委獲悉,為切實推動全省各項工作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青海省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測評指標體系》為導向和標尺,結合實際,制定印發《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測評指標體系(試行)》,以全新的指標、更嚴的標准,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從數量領先向示范引領深度轉變。

據介紹,《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測評指標體系(試行)》分為市(州)、縣(市、區、行委)總體測評指標和鄉鎮(街道)、機關、企業、村(社區)、學校、宗教活動場所配套測評指標,形成了“1+6”的測評指標體系,涵蓋加強和完善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實踐創新等七項重點任務。

同時,科學合理設置分值,突出黨的領導和“融”的導向。在具體指標設置上有政策導向性要求,也有量化的具體任務,既有原則性規定,也有個性化選擇,既有客觀大數據監測,也有主觀滿意度測評。市(州)、縣(市、區、行委)測評指標側重系統深入,細化了22項內容100條具體指標,重在打造區域性的示范創建標准﹔示范鄉鎮(街道)、機關、企業、村(社區)、學校、宗教活動場所6個配套測評指標側重分類指導,細化了31條內容和120條具體指標,鄉鎮(街道)重在有效銜接市縣指標,壓實工作責任,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落實落細﹔機關重在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主責主業,依法履職盡責﹔企業重在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地區發展﹔村(社區)重在做好基層社會治理,打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后一公裡”﹔學校重在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民教育,播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宗教活動場所重在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引導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增強“三個意識”,樹牢“四個與共”理念。

(責編:劉沛然、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青海大通:遷新居 迎新生
  青山、青山,地如其名,順著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鄉道一直走,沿著公路兩旁望去,延綿的山巒、平整的田野、吐綠的樹枝……好一派綠水青山田野風光。 經歷過2022年“8·18”山洪災害后,大通縣按照“政策的可行性、群眾的能動性、搬遷的公平性、安置的節約性、選址的安全性、工作的可及性”原則,扎實開展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筑牢群眾安全屏障。…
青藏鐵路西格段累計發送旅客突破1.1億人次
  人民網西寧4月28日電 (記者楊啟紅)記者從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簡稱西格段)自1984年5月開通運營以來,截至2024年4月底,累計發送旅客數量突破1.1億人次、發送貨物4.8億噸,青藏鐵路的區域性功能和對地方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強勁。 青藏鐵路西格段全長816.5公裡,東起青海省省會西寧,西至有著“中國鹽湖城”之稱的格爾木市,鐵路穿越世界高海拔第一長隧關角隧道和柴達木盆地,沿線有久負盛名的金銀灘草原、青海湖和察爾汗鹽湖,旅游資源和礦產資源非常豐富。…
青海湟中:科技助力春耕跑出“智慧加速度” 
  春和景明,4月的湟水谷地,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滿載種薯的農機隆隆作響卻不見人駕駛,農機駛過的地方,是壟好地、播好種、覆好膜的馬鈴薯地,規整有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