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原創稿件

青海大通:遷新居 迎新生

陳明菊
2024年04月28日08:52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青山、青山,地如其名,順著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鄉道一直走,沿著公路兩旁望去,延綿的山巒、平整的田野、吐綠的樹枝……好一派綠水青山田野風光。

經歷過2022年“8·18”山洪災害后,大通縣按照“政策的可行性、群眾的能動性、搬遷的公平性、安置的節約性、選址的安全性、工作的可及性”原則,扎實開展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筑牢群眾安全屏障。

4月19日,本網前往大通縣青山鄉“8·18”山洪災害受災群眾統歸統建搬遷安置點(青山村、沙岱村)和統規自建搬遷安置點(龍臥村)開展實地調研,走進受災群眾家中,了解當地群眾的搬遷安置情況。

搬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圍繞“怎麼建”和“怎麼搬”兩個關鍵,大通縣制定出台計劃,採取統規統建、統規自建、自規自建三種房屋建設方式,房屋設計由專業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充分征求鄉、鎮、村及群眾意見,按方案進行施工,解決了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的問題。

位於城關鎮柳樹庄村的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寧欣苑小區。人民網 陳明菊攝

自災后重建工作開展以來,青山鄉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黨建為引領,結合鄉情實際制定了“3+1+X”工作機制,因地制宜推動沙岱村、青山村、賀家庄村、龍臥村、利順村等5個受災村的搬遷安置工作。據了解,目前,統規自建項目涉及3村295戶,主體完工288戶,裝修入住277戶,其余正在裝修中。統歸統建項目涉及2村459戶,目前已裝修並入住99戶,剩余360戶正在進行室內裝修和陸續搬遷入住中。

青山鄉黨委書記馬文海說,“我們不僅要保証群眾‘搬得進’,更要確保群眾‘住得穩’。下一步,青山鄉黨委政府將持續樹牢‘一盤棋’思想,全面排查掌握受災群眾就業需求,通過修建裝配式畜棚,探索土地托管經營模式,解決群眾后顧之憂。積極對接聯點幫扶單位、就業部門,通過爭取幫扶資金、提供就業崗位、發布就業信息和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拓寬群眾就業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寧欣苑小區衛生室投入使用。人民網 陳明菊攝

“為了方便搬遷群眾,我們在小區內設置了黨建引領‘有訴必應馬上辦’工作專班,暢通群眾反映問題渠道,解決群眾搬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截至目前,累計解決12345市民熱線等線上轉辦件45件、線下接訪22件,化解率達100%。”據青山鄉黨委委員趙強介紹,目前共化解涉及“8.18”災后恢復重建問題25件,化解率達100%,為搬遷安置工作順利推進奠定良好基礎。

“為滿足群眾家門口看病的需求,我們在‘8·18’山洪災害受災群眾搬遷安置點(青山村、沙岱村)配備村衛生室,在兩名村醫的基礎上增添一名大夫兩名護士,村民不僅能刷卡就醫,還可以享受家門口就診服務。將青山鄉衛生院設置在龍臥村,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有‘醫靠’。”青山鄉衛生院醫生毛開鳳說。

目前,青山鄉幼兒園、中學建設項目也正在施工建設,各項民生項目都在有序推進,全力保障受災群眾災后有所學、有所醫。

守住青山,就守住了好日子,在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人。

青山村、沙岱村便民服務中心投入使用。人民網 陳明菊攝

統規統建 村民變市民

“以前家裡養牛養羊,晴天破大褂,雨天兩腳泥,衣服都不見個干淨,最重要的還得擔驚受怕。”說起搬遷之前的日子,寧欣苑小區搬遷安置點52歲的老黨員馬志生陷入回憶。聽說政府要給受災群眾建安置點,馬志生帶頭拆除危房、帶頭安置、帶頭搬遷新家,成了第一批住進安置點的受災群眾。“黨和政府提供好政策,我住上了上樓有電梯,下樓有廣場的房子,日子過得越來越像城裡人了!”

馬志生的新家。人民網 陳明菊攝

2024年2月,馬志生一家從大通縣青山鄉沙岱村搬遷到城關鎮柳樹庄村寧欣苑小區。如今,他在小區當起了保安,妻子在家照顧著小孫子,而兩個小孫子都已在城關鎮上學,兒子和兒媳婦則都外出打工。聊起危房拆除時,馬志生的妻子紅了雙眼,掩面遮起不舍的眼淚。“我們知道不搬不行哩,受了災的房子住不成人,我們也曉得國家是為了老百姓好,換個地方又換個新活法。”帶著對故土的眷戀,馬志生一家老小開始了新的生活。

寧欣苑小區施工建設正酣。人民網 陳明菊攝

大通縣“8·18”山洪災害災后恢復重建統規統建項目位於城關鎮柳樹庄村的寧欣苑小區,是青山鄉沙岱村、青山村受災群眾集中搬遷安置點。在充分征求群眾意願的基礎上,採取統規統建方式建設,項目總投資2.47億元,新建住宅樓16棟,共計468套。據青山鄉黨委委員趙強介紹,目前,青山村和沙岱村共抓鬮選房447戶,其中77戶已入住,163戶正在裝修﹔2個村委會已搬遷至小區﹔物業公司也已入駐並承諾在搬遷入住率達到50%之前,免收群眾物業費﹔小區內已配套建成黨群服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百姓大舞台、公園、操場等,基礎設備一應俱全,滿足受災群眾的各類生活需求,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統規自建 民居成新景

青山鄉龍臥村,同樣是一派熱火朝天搞建設的場景。

一捆捆紅磚碼放整齊,混凝土澆筑車隆隆作響,農戶和工人們屋裡屋外忙著砌磚、抹灰、搬運建材……一座座建設中的小樓和平房坐落在青山田野間。

龍臥村正在開展綠化工作。人民網 陳明菊攝

龍臥村受災群眾安置在青山鄉龍臥村東側,戶均佔地面積為472.97平方米,配套建設青山鄉衛生院、老年之家、公共衛生間、籃球場、文化活動廣場等設施。按照規劃,這裡將建設117戶搬遷安置房,目前已有96戶入住新家。

見到村民全保成時,他正忙著鋪裝台階。“去年10月份就搬進新家了,一家老小過了一個暖冬。最近一邊忙著春耕備播一邊忙著院子封閉工作。”全保成笑著說道,新房子四室兩廳,供暖做飯有天然氣,上下水通暢,還有啥不滿足!

“前段時間,剛種完一畝土豆、十畝麥子、五畝油菜籽……除了備些口糧,剩余都是牛羊飼料,我們這地方氣候寒冷,種了庄稼收成不好,不如種些草料。家裡養著十幾頭牛,交給媳婦和老父親打理,我養著一台拖拉機收售飼料也能掙點小錢,養活一家四口問題不大。”

大家圍坐在全保成家餐桌前嘮著家常,爽朗的笑聲溢出了小院兒。

村民全保成忙著鋪裝台階。人民網 陳明菊攝

不負春光添新綠,龍臥村在打造和美宜居鄉村中走在前列。“自4月9日起,我們每天投入40余人,5輛機械,忙著平整土地、培育栽苗、區域養護等綠化工作,預計5月20日前能完成所有綠化工作。”大通村庄綠化實施項目負責人王東林說,“我們招聘當地村民和脫貧戶投入綠化工作,按天結算工錢,大家干勁十足。”

據悉,因青山鄉農戶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業種植及畜牧養殖,為解決搬遷養殖戶收入減少問題,已爭取資金958.65萬元,實施青山鄉養殖場項目,其中投資336萬元在沙岱、青山、紅泉村修建裝配式蓄棚28座,目前裝配式蓄棚已全部架設完成,養殖場項目主體完工。

如今,幸福的康庄大道已在受災群眾的腳下鋪開。搬遷新居,迎接新生,老百姓們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幸福故事,正在大通縣各個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點展開……

(責編:陳明菊、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青海:高原春花激活春季旅游市場
  春光明媚,梨花白、桃花紅為高原大地點綴起絲絲浪漫與生機,不僅引來無數游人邂逅美景,也蹚出了一條“賞花經濟”助力文旅發展、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貴德梨花節、民和桃花節、化隆杏花節、西寧丁香花開……近年來,青海省各個市區、州縣依托當地梨花、桃花、杏花等特色植物,以花為媒,引流圈粉,積極打造文旅融合新亮點、拓寬群眾增收新渠道、擴容消費新載體,讓“賞花經濟”越開越旺,持續放大鄉村振興“蝴蝶效應”。…
青海下達7000萬元資金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
  人民網西寧4月20日電 (記者楊啟紅)記者從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近日,省發展改革委下達2024年省級預算內項目配套資金7000萬元,用於支持民和縣、化隆縣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項目,班瑪縣、剛察縣、尖扎縣等水域資源監測體系建設項目,達日縣、久治縣節水改造提升項目建設,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加快建設、早見效益。 此次投資計劃在全省項目集中開復工期間下達,省發展改革委通過調度及時掌握各地項目進度、資金撥付、自籌資金落實等情況,嚴格按照《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向)中央預算內投資省級資金管理辦法(試行)》進行資金分配,引入因素分配法,增強了項目資金分配的規范化和精准度,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充分發揮省級配套資金“獎快、罰慢、輔優、助困”鮮明導向,解決和緩解地方自籌資金落實難問題。…
青海湟源:民警當起“大管家” 能講道理會解難
  入夜,小雨無聲洒下,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濕漉漉的街道上人影漸漸隱沒,幾盞昏黃的路燈下,人民警察卻身姿挺拔,依然進行著夜間路面巡邏管控工作。 近年來,湟源縣公安局針對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風險挑戰和薄弱環節,積極探索提升治理效能的新路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