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去湟中
新春走基層︱非遺高蹺迎春歸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一支高蹺隊伍踏著黃土地而來。
……
今年河南衛視春晚的開篇節目《龍舞》,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讓觀眾們深切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沒想過我們的高蹺藝術還能這麼表現。”
“拍攝的時候就覺得很了不起,最后的成品效果更讓人震撼。”
“二十個人的高蹺隊最后出現了二百多人的效果,真是沒想到!”
……
河南衛視春晚《龍舞》節目。
談及演出時的感受,時隔半年,參演高蹺部分的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魯沙爾社火的高蹺隊隊員們依然難掩激動。
源於明代洪武年間的魯沙爾高蹺,以蹺身高、演員多、表演生動、變化豐富、節奏鮮明、韻律高昂而出名,成為青海地區最早表演高蹺藝術的地方之一,2008年魯沙爾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高蹺)之鄉,也是青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的魯沙爾高蹺演員眾多,成為當地高蹺表演人數最多的團體,最高能達到3.2米,在“高蹺界”獨領風騷。
湟中魯沙爾高蹺。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去年春節,蟄伏了3年的湟中社火再次和大家見面。“去年春節,從節前准備到節后正式演出,我們的高蹺在各大短視頻平台的公號、自媒體號關注度很高,從青海火到了省外。” 魯沙爾社火負責人李玉龍說,節目組就是在短視頻平台看到魯沙爾高蹺,通過當地文體局聯系到他們。前期溝通和后期節目組實地考察之后,這支由魯沙爾當地農民、學生、小老板們組成的高蹺演出隊伍出發去了北京。
“正式開始拍攝的時候發現,放上節目組的音樂大家踩著蹺子都不太會走了。”說到拍攝時的花絮,高蹺隊演員耿生錦笑言,打小聽著《放風箏》《織手巾》《繡荷包》這些傳統青海小調學高蹺,聽到不一樣的音樂手都不會擺了。最后節目組決定選取和演出音樂一樣節奏的青海小調,讓高蹺演員們扭起來。“效果一模一樣!”
《龍舞》節目拍攝中。受訪者供圖
收起《龍舞》表演帶給他們的激動和興奮,社火隊開始投入新一輪工作:15歲的李佳揚踩著高蹺在火神會的院子裡來回練習。“我還是個待定的,叔叔們說這幾天再練不好今年就多練一年。”為了能參加今年的社火演出,其他隊員都放假回家了,李佳揚還是會來練習。
“今年我要扮孫猴子。”比起李佳揚,6歲的張國棟已經獲得今年的演出資格,隨著音樂扭起來像模像樣。場子裡的爺爺大大(伯伯)們都圍著他傳授經驗,看著張國棟都能自己綁高蹺,練習時熟練地前進后退,師父們對他信心滿滿。
6歲的張國棟練習准備中。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不難看出,身處各行各業的他們,對湟中社火、魯沙爾高蹺的摯愛和對傳承、發揚的信心。“十年前就想帶著高蹺走向全國。”作為高蹺隊表演領軍人物之一的霍生軍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們的高蹺已經踩出青海了,希望以后能踩到全國,踩向世界!”
正月初十,魯沙爾社火將迎來龍年新春的第一場演出,西寧市時隔多年舉行各區縣社火集中展演,將有幾個節目和廣大市民見面。李玉龍和社火隊的老把式們再次清點裝備,“上次去北京拍攝,重慶的演出隊帶過去的舞龍真是太好看了,鱗片都是一個一個手工做的,我們的這個是畫上去的鱗片。希望我們社火隊以后能有機會在湟中大街上舞一條那樣的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新春走基層︱新年消費紅火開局
- 火紅的春聯、燙金的福字、高高挂起的紅燈籠已然開售,蔬菜、水果、零食等各類年貨滿目琳琅,服飾箱包更是開啟新年大促……隨著春節腳步的臨近,青海西寧消費市場喜慶的氛圍愈發濃厚,商場、超市一片紅火。 正在整理年貨的商戶。…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