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青海大通:老爺山下鬧村晚 賞非遺品年味

拜年獅、躍龍門、踩高蹺、抬花轎……2月5日,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大地歡歌迎新春·五谷豐登慶豐年”系列活動之“老爺山下鬧村晚·百村聯動頌盛世”活動正式開啟幸福龍年。
大通縣文化館、窯庄村、東門村、瓜拉大庄村、老營庄村表演的《舞獅》。人民網 陳明菊攝
活動當天,歌舞《咱們村裡有春晚》、老秧歌《八大公子迎新娘》、旱船《眾人開啟幸福船》、民俗體驗《五谷豐登種皇田》、花燈《萬家花燈慶團圓》、高蹺《扭出幸福》、舞獅《王者榮耀》等精彩的節目輪番上陣。現場人頭攢動、游人如織,大家沉浸在活動的熱鬧和過年的喜悅中,享受著生活帶來的無限美好。
大通縣文化館、后庄村、阿家堡村、龍泉村、許家寨村、什家村、東門村表演的《舞龍》。人民網 陳明菊攝
“唱身邊事、演身邊人,道家鄉美、贊新生活,將熱熱鬧鬧、和和美美的好日子融入到民俗表演中,讓40萬大通人民和廣大網友們共同感受大通村晚濃濃的‘鄉土味’‘文化韻’‘新春情’。”據大通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縣總工會主席蔡秀珍介紹,即日起,大通縣將在縣域內持續開展惠民演出、夜游演藝、迎春燈會、民俗表演、商品展銷等系列活動,讓廣大群眾度過一個歡樂年、祥和年、幸福年。
黃家寨鎮楊家寨村表演的《碗燈》。人民網 陳明菊攝
在現場表演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碗燈》節目,據了解,楊家寨村的《碗燈》表演共有十二盞燈,每一盞燈的樣式都不一樣,每盞燈的裝置也不一樣,重量也是各不相同,象征著一年的12個月,代表著老百姓祈求國泰民安、五谷豐登、風調雨順、生活幸福安康。“相隔20年之后,《碗燈》又重新編排,希望在春節期間為大家帶來精彩的表演,並且把《碗燈》這個傳統表演傳承下去。”大通縣黃家寨鎮楊家寨村《碗燈》傳承人姜興邦說道。
青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富集區,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中華文明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海各族人民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青海高原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証。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流行各地的民間舞蹈多保存在“社火”這個內容繁雜,角色眾多的藝術品種中,或是從“社火”節目中脫胎演變成為各地新的民間舞,《碗燈》表演就是其中之一。
橋頭鎮上廟村表演的《高蹺》。人民網 陳明菊攝
據悉,本次活動由800余名群眾自編自演,演出了新時代農民的幸福生活。活動通過國家公共雲平台向全國人民直播展演,集中展示大通縣年節文化和廣大群眾的精神風貌。
黃家寨鎮上陶村表演的《威風鑼鼓》。人民網 陳明菊攝
新城后庄村表演的《扁擔花籃》。人民網 陳明菊攝
新城后庄村表演的《五谷豐登種皇田》。人民網 陳明菊攝
景陽鎮金沖村表演的《高抬》。人民網 陳明菊攝
東峽鎮杏花村表演的《花籃》。人民網 陳明菊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