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穩住最大的民生
青海緊盯用工單位和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兩端”需求,密集舉辦專項招聘活動。青海日報記者 陳晨 攝
2023年12月7日,三輛“就業大巴直通車”開進位於西寧市南川工業園區的天合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來自青海省高校的上百名畢業生實地參訪企業,完成了一次就業“初體驗”。
“學生所學的專業基本符合我們的用工需求,與我們的崗位匹配度很高。”在現場參訪過程中,天合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人事主管李全圖表示,與學生們面對面交流,不僅為企業節省招工成本,簡化流程環節,也提高了招工效率。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大巴直通車”只是青海省推進就業服務保障,促進高質量就業工作的一個縮影。
2023年,青海持續釋放穩就業政策,構建多元化就業服務供給體系,推動就業服務資源向鄉鎮、農村延伸,多舉措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高質量就業工作在高原大地見行見效。截至11月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57萬人,超出2022年全年總量6個百分點。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9.6萬人次,離校未就業應屆高校畢業生登記就業率達89.9%,就業指標均已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聚焦重點群體
優化調整就業措施
重點群體穩,則就業大局穩。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是穩就業保就業的重中之重。青海優化調整就業措施,研究出台就業提質增效行動“20條”、優化調整細化實化穩就業政策措施“20條”、推動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的若干措施“10條”等政策文件,形成政策“組合拳”。
2023年,青海省進一步提高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等獎勵補貼政策標准,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激發農牧民外出就業的積極性。推動就業服務資源向鄉鎮、農村延伸,著力解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得住”的問題。精簡優化脫貧勞動力跨省就業一次性交通費補助等申報流程,提高政策落地率和補助享受率。當年累計為1.63萬名脫貧人口和監測幫扶對象發放補助1634萬元,較2022年全年分別增加1.4萬人和1400余萬元,政策享受人數顯著增加。
針對不同群體的求職需求,青海積極組織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服務月”“金秋招聘月”等專項活動,密集舉辦“12+N”專項招聘活動,實施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工程,創新開展“夜市招聘+直播帶崗”模式,構建多元化就業服務供給體系,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依托“青海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和抖音、微信等平台,常態化開展線上求職招聘,構建覆蓋勞動者求職就業全過程、橫向縱向互聯互通的一體化、數字化信息平台,半數以上求職群眾通過線上渠道求職就業。
強化品牌效應
深化就業帶動能力
“‘藏毯藝匠’是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利用自身優勢並結合青海當地加牙藏毯的非遺傳承創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勞務品牌,我們將充分發揮品牌效應,朝著‘幫助千萬人解決就業’的目標,多形式開展就業服務活動,有效吸納勞動力就業。此外,經過技能培訓后,他們也更容易就業。”在青海省第五批省級勞務品牌評選活動中,“藏毯藝匠”通過宣介有效擴大了品牌知名度。
優質勞務品牌是凝聚就業的“金名片”,群眾依托勞務品牌外出就業相對更加穩定、收入更高。青海切實加強勞務品牌建設,推動勞務品牌提質升級,形成了“青海拉面”“青繡”“互助家政”等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產業特征、技能特點的勞務品牌,使得更多勞動者掌握一定專業技能,成為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助推器”。目前,全省35個省級勞務品牌年均帶動農牧民就業46萬人次以上。
依托枸杞產業發展優勢,海西持續打造“海西枸杞採摘”勞務品牌,提前調研部署,摸清枸杞採摘用工需要,全力服務保障枸杞採摘用工需求。2023年,枸杞採摘實現用工7.4萬人次。其中,省內用工4.1萬人次,佔比全面提升。
“勞務品牌建設一頭關聯就業市場,一頭關乎民生福祉。為更好實現促就業與惠民生的‘雙向奔赴’,我們將在提質量、挖潛力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分類型發掘勞務品牌,特別是對有一定基礎但技能特點不突出、分布較為零散的勞務產品進行引導,逐步形成勞務品牌。另一方面,要分領域培育勞務品牌,既面向民生需求,又聚焦新產業新業態,挖掘細分行業工種的用工需求,盡可能精准對接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青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靶向式”服務舉措
提升就業效能
面對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用工需求旺盛的局面,青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做好重點企業用工服務保障的決策部署,深入摸排和動態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加強多部門協同聯動,設立“人社服務專員”,落實“一企一策”措施,針對性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截至2023年11月底,累計為全省重點企業保障用工1.46萬人次,有力促進了企業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同時,強化政府引領和市場主導模式,積極爭取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地區崗位資源支持,協調包機、火車包廂等開展“點對點”輸送,依托蘭西城市群和黃河流域九省區人力資源服務高質量發展合作平台,推動地理相鄰、人員往來密切省份用工崗位、勞動力資源和信息發布渠道等互通共享。支持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中介、勞務派遣公司參與提供就業服務,依托市場力量及時、准確、靈敏地傳遞企業用工和農牧民求職等信息,促進供需匹配更加精准高效。全省現有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75家,每年可為1.8萬家企業和60萬人次提供服務,年營業收入突破14億元,規模和效能持續擴大。
穩字當頭,砥礪前行。青海將繼續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著眼就業大局、穩定就業大勢,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