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青海三個民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團結凝聚力量 滿懷信心奔赴美好未來

白波 張莉萍
2023年12月26日08:08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清晨,太陽還沒露頭,古城隆務大街小巷已人潮涌動,人們身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向位於隆務河畔的黃南州體育場聚集,見証黃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的時刻﹔海南州民族體育場內也彩旗招展、氣氛高昂,各族各界群眾身著盛裝齊聚共和縣,共同慶祝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同寶山下,海北州各族群眾激動萬分,共迎共慶海北州成立70周年盛會。

海北州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現場。海北州委宣傳部供圖

2023年,對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來說無疑是特殊的一年,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黃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相繼迎來成立70周年的重要時刻。70年來,3州各族兒女守望相助,在70年的風雨征途中,譜寫出一曲曲屬於民族自治州的奮進之歌。

以民生優先夯實發展基礎

“怕趕不上,昨天就住西海鎮了!”從祁連縣趕來看海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的群眾馬有花,入場坐定后笑著說。

坐在觀眾席觀看表演的海北州剛察縣泉吉鄉寧夏村村民加羊羅布賽對當地生活的變化有著切身的感受:“這些年牧區生活可真是越來越好啦!十幾年前,我們一家人就住進了磚瓦結構房屋。我現在有100多頭牛、400多隻羊,家庭收入不斷增加,還住上了二層小樓房!”

70年的變遷,對3個民族自治州來說是歷史性的。其中,變化最顯著的就是民生。

以海南州來說,總長52.3公裡的拉西瓦灌溉工程實現了海南州貴德縣河陰、河西、河東、常牧、新街5鄉鎮,87個行政村從提水灌溉到自流灌溉的轉變,改善並新增灌溉面積20.02萬畝,徹底解決了貴德縣8萬余人的農業灌溉問題。

拉西瓦灌溉工程解決貴德縣8萬余人農業灌溉問題。人民網 陳晶攝

在海南州共和縣城的中心位置,總投資1.79億元的重點民生工程——青海湖廣場地下停車場建設項目正在加緊施工,項目完工后將切實解決當地各族群眾“停車難、亂停車”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和城市生活品質。

除此以外,海南州每年開展州縣兩級文藝團體文化下鄉活動,推進基礎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精心打造並推出了一批具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文化品牌。

數據顯示,2022年海南州20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民生支出達126.8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81.4%,城鎮新增就業2055人,轉移農牧區勞動力就業48527人次,實現勞務收入3.38億元,人均增收6965元。2023年至今,轉移農牧區勞動力就業47724人次,實現勞務收入5.52億元,人均增收11566元。

一大批民生工程的實施,使各族群眾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顯著提升。

共和縣城北新區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海南州委宣傳部供圖

海南州群眾民生福祉的提升只是青海省民族自治州發展的一個縮影。70年砥礪奮進,青海3個民族自治州以農牧民生活富裕為根本,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優化產業結構,鄉村振興基礎不斷夯實。

這是一串堅定又堅實的足跡。

人民生活質量持續改善,黃南州持續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連續多年保持民生支出佔比在80%以上,2022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7997、12408元,是70年前的45倍和327倍。

海北州自2004年起,精心實施《海北藏族自治州扶貧開發規劃(2003—2010年)》,全州4縣、86個村、7133戶、22663人提前兩年實現整體脫貧。

……

在三地的州慶現場,各族群眾身穿盛裝載歌載舞。微風吹過,草原上的格桑花,在陽光下盡情綻放。

將高原大地寫滿詩情畫意

“第一次來到坎布拉,我就愛上了這裡。這裡山清水秀、草木茂盛,充滿了團結和友愛,我非常喜歡。”9月12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青海的實踐”專題宣介會在西寧舉辦,60余名外賓走進黃南州,徜徉於山水之間,沉浸式感受山水黃南的生動實踐,親眼見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

外賓打卡山水黃南。人民網 況玉攝

保護好青海的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這些年,從生態治理到生態保護,3個民族自治州見証了青海堅持生態優先、向綠而行的決心和信心。

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被譽為河西走廊的“母親河”,甘肅省張掖市鷹落峽以上的青海流域被稱為河源區。晨曦初露,密匝的青海雲杉林霧靄彌漫,仿佛籠上了一層白紗﹔林中飛出的斑頭雁、赤麻鴨結伴落在如茵的草地上。這是海北州祁連縣黑河支流小八寶河岸現在的模樣。

祁連縣黑河支流小八寶河水清岸綠。張鴻科攝

但若把時間撥回到6年前,你會見到另一幅景象:石棉礦濫採濫挖,山體破碎,礦渣堆積成山,河道淤塞……

2017年,祁連山青海片區被列入國家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同年,青海省政府批復了《青海祁連山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實施方案》,黑河流域河源區成為其重點打造的5個生態保護修復試點示范區之一。

隨著黑河流域河源區生態環境逐步向好,祁連縣抓住機遇,探索“生態修復+生態旅游”模式,打造黑河流域生態功能提升與旅游協調發展示范區,著力建設祁連山生態文明高地。清風徐來,水光瀲灩,修復后的黑河呈現出一幅詩情畫意、人水和諧的景象。

美麗生態的背后,是海北州扎實推進生態治理的生動實踐。通過一系列治理,海北州生態治理取得重大成效,被評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綠色越來越成為海北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不只是海北。

70年來,海南州森林覆蓋率達到12.6%,比1953年增長6.1個百分點﹔草原植被覆蓋度達到57%,比1953年增長4.2個百分點。

黃南州和澤庫縣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河南縣被評為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生態優先,向綠而行。這是這裡的生態底色,也是這裡各族群眾幸福生活的底氣。

澤曲國家濕地公園。澤庫縣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漫步高原大地,處處美景,無不彰顯著青海自上而下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成效。各族兒女期盼的綠色生態美麗家園正在變為現實,一幅天藍地綠、水清林秀、生態和美的畫卷正在青海大地徐徐展開。

讓民族團結綻放絢麗花朵

“56個民族親一家,就像百花園裡盛開的花。紅紅石榴結籽抱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母親是中華!”在黃南州隆務古街,一首《母親是中華》唱出了這裡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濃濃情誼。

2020年6月,黃南州河南縣蒙藏醫院院長、成都中醫藥大學特聘研究生導師久美多杰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久美多杰從16歲開始在基層行醫,53年來救死扶傷。他不僅行醫治病,還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距離海南州首府共和縣10余公裡的鐵蓋鄉上合樂寺村,居住著藏族、漢族、回族和土族4個民族的村民,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上合樂寺村的各族群眾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氛圍。

上合樂寺村街道美麗、整潔。肖玉珍攝

在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上合樂寺村既尊重各民族的習俗,使村庄的整體風貌在簡約、清秀中透出“鄉愁”,又借助村道兩旁的牆壁,把黨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等通過畫廊的形式展現出來。耳濡目染中,民族團結的理念、政策像汩汩泉水緩緩流進鄉親們的心田。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開展,助推了上合樂寺村的村風建設。村裡的青壯年多數外出打拼,但每到重陽節,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到村裡,自掏腰包舉辦“敬老節”,在村中央的廣場上擺開宴席,為各族老人奉獻孝心。

高原大地上,小至一個百姓、一個家庭、一個校園,大到一個村庄、一個鄉鎮、一座縣城,民族團結根深蒂固,民族團結之花開得愈發燦爛。

在鄉村,民族團結之花沁潤著高原大地,各族群眾互相幫襯、鄰裡和諧,手牽手邁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學校,從校門到走廊,從教室到食堂、宿舍,宣傳民族團結的內容無處不在,孩子們也在民族團結的沃土上,“根相連、手相牽”地成長起來﹔

在警營,武警青海總隊組織“軍民共建和諧大家園,同心共筑中國夢”文藝演出進牧區活動,牧民群眾和部分駐訓官兵歡聚一堂,同唱一曲團結之歌……

諸如此類的和諧場景在高原大地隨處可見。心手相連,守望相助,也正是這種民族團結的合力,推動青海3個民族自治州堅實穩健地邁出發展的步伐。

高原兒女闊步邁向美好新生活。海北州委宣傳部供圖

回望3個民族自治州70年來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歷程,處處印刻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記憶,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給這片曾經發展滯后的土地帶來了由內而外的變化。

站在新起點,展望新未來,奮進新征程。從1953年至2023年,黃南州、海南州、海北州70年發展的成就是現代化新青海闊步邁向更加富裕美好生活的縮影。如今,3州舊貌換新顏,嶄新的畫卷已經開啟,更加絢麗多彩的未來值得期待。

(責編:甘海瓊、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