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青海食品制造業昂起 “龍頭”

青海新丁香糧油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色譜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檢測。
青海好朋友乳業有限公司的德國康美包無菌灌裝機。
可可西裡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進行真空包裝產品分揀。
可可西裡食品公司的給袋式真空包裝機。
青海通達油脂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海北花〝菜籽油產品。本版圖片均由青海日報記者 宋翠茹 攝
食品制造業一直是青海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全力在做強龍頭、做精加工、做響品牌上發力,強化科技支撐、堅持市場導向,有力推動高原食品工業邁入“產業高地”。
小麥面粉、菜籽油、牦牛肉干、青海酸奶、青海牛奶、青稞挂面、青稞餅干……循著這些特色產品的身影,12月6日至8日,記者對青海食品制造業龍頭企業進行深入採訪,探尋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與源泉。
“海北花”:立足優勢資源,成就優質產品
作為青海“十大農牧特色產業”之一、也是青海第一大作物,油菜有著巨大的發展優勢:青海是全國春油菜最佳生態適宜種植區,育種技術領先,產品籽粒飽滿、出油率高,油菜籽含油率高達43%—50%,比冬油菜高3—5個百分點,具有品質優、無污染的顯著特點。
那麼,如何利用青藏高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把優勢資源變成優質產品,走出一條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特色產業發展道路?青海通達油脂加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通達公司”)以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通達公司位於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是一家集油菜籽產業綠色有機種植、高原菜籽油專業技術研發、精深加工生產、冷鏈物流倉儲等綜合業務發展為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是青藏高原菜籽油行業的典型企業代表之一。如今,公司旗下“海北花”菜籽油品牌遠銷全國各大主要城市和地區,“地道青海油,就選海北花”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口號。
“青海現在推廣種植的春油菜品種抗逆性強,病虫害少,單產水平高,居全國之首,而且產品含水率低,便於長期儲存,油菜產品中富含高附加值的加工原料。我們公司使用的菜籽油原料均為青雜系列產品,極大地保障了菜籽油的品質和營養。”公司副董事長蘇學斌介紹。
走進公司行政大樓,“秉承綠色發展理念,依托高原純淨資源,讓全世界分享健康至上、品質一流的特色農牧產品”的標語十分醒目,經過多年的堅持和追求,這已成為通達公司的長遠戰略和發展方向。
來到公司灌裝車間,沁人心脾的香氣扑鼻而來,金黃色的菜籽油清澈透亮。每一天,從這裡生產加工出來的“放心油、良心油”優質產品,源源不斷地被運往全國各地、到達消費者手中。
據蘇學斌介紹,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龍頭企業,通達公司一直以“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根本遵循,以“立足青海、面向全國、做優品質、做強品牌”的品牌發展戰略不斷內塑品質、外樹形象,重點在技術研發升級、綠色有機發展、優質品牌建設、強化產業帶動等方面下功夫,建立綠色有機溯源體系,有效控制產品質量,在全省多個油菜主產區建立超10萬畝(1畝≒0.0667公頃)綠色有機菜籽種植基地,從源頭上保証油菜籽原材料供應的質量和穩定性,致力打造全國油脂行業知名品牌、青海省植物食用油優質品牌,推動形成了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生產要素相互滲透、經營主體協調共進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目前,該公司糧油加工廠標准化、規模化的加工產業鏈以及產業發展能力,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企業年加工油菜籽產能達5萬噸,銷售額近3億元,且逐年呈上升趨勢,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蘇學斌告訴記者。
作為本土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通達公司立足青海綠色有機的地理優勢和油菜產業的資源優勢,在技術研發、品牌建設、渠道構建、市場營銷、物流服務等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方面苦下功夫,推動以“海北花”為典型的高原菜籽油品牌邁向更廣闊的省外市場,全面加強從區域品牌向全國品牌提檔升級。
今天,“海北花”這顆冉冉升起的特色產業品牌之星,在互助這座高原小城日益茁壯。
“青藏牧場”:強化科技支撐,打造青海乳業“金招牌”
青海是我國西部重要的乳品生產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四大無公害超淨區之一”,這裡平均海拔3000米,溫度低,適合養牛。據了解,青海牦牛有600萬頭,是我國牦牛頭數最多,所產乳制品質量最好的省份。
12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青海好朋友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好朋友乳業”),剛走進生產車間,一陣醇正的奶香味便迎面扑來。一罐罐酸奶、一袋袋牛奶正通過不同流水線從前處理車間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包裝車間,再經過裝箱、碼垛后,陸續進入倉儲庫房。
“青藏牧場”在青海幾乎人盡皆知,特別是 “青海百年酸奶”更是市場上的爆款產品,已經生產銷售了二十多年,據企業生產部部長徐文青介紹,僅這款產品的年銷售額就已超過5000萬元。
記者在企業智控數字中心看到,依托數字信息等技術,智慧屏幕實時更新著奶源運輸、作業效率、累計產量、工廠能耗、庫存狀態、運輸物流等各環節信息。依據數據分析結果,工作人員及時調控優化產業鏈各環節進度,進一步提質增效。
再往裡走,順著扑鼻的奶香味,在企業的“透明工廠”,是“青海牛奶”生產線。經過生鮮乳驗收、均質、超高溫滅菌、無菌灌裝等工序,一袋袋成品牛奶“新鮮出爐”,最后經過質檢、裝箱,陸續進入倉儲庫房。“我們的灌裝技術已達全國領先水平,包裝袋都是環保材料。”徐文青自豪地說,我們採用的是先進的超高溫瞬時滅菌,在有效殺菌的同時,極大程度地保留了牛奶中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保証了乳制品的健康和營養,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同時,先進的包裝阻隔技術,能充分保障食品新鮮品質,極大地減少了受潮、發霉、變質等現象出現。
現如今,消費升級帶來多樣化需求,消費者對產品品質有著更高要求。據徐文青介紹,企業採用天然牧場和優質奶源,從源頭做到了綠色無污染。為了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企業還引進瑞典利樂公司、瑞典愛克林公司、德國康美公司等全球頂尖常溫生產設備,並增加新型包裝用於升級基礎產品,彌補了乳制品最新包裝的空白。
同時,以青藏高原牛乳為原料,不斷加大投入,提升創新能力,通過高新技術和全新配方,積極研發滿足消費者多樣需求的新產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確保乳制品質量安全有保障﹔配備高效物流運輸系統,保証奶乳一體化產業鏈上下游有效銜接……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企業產品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贊譽,且供不應求。2023年截至目前,企業銷售額達1億多元。
讓“青藏牧場”奶制品走出青海,把純真健康帶給消費者,這是好朋友乳業的目標,也是使命。近年來,公司堅持“以科技引領企業,以企業帶動基地,以基地推動產業”的發展戰略,努力營造“市場牽龍頭,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新型生產經營體制,幫助農牧民增收致富,實現企業與農戶利益對接,讓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
“可可西裡”:做好提檔升級,成為行業領跑者
青海是國內五大牧區之一,其中藏羊和牦牛的飼養量最大,素有“中國藏羊之府”“世界牦牛之都”之稱。青海牦牛肉也成為高海拔、零污染、綠色有機天然的高品質肉類。
12月7日下午,記者走進可可西裡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可可西裡食品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各自崗位上緊張地忙碌著,解凍、分割、腌制、鹵煮、包裝……各環節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從2005年至今,可可西裡食品有限公司一直堅持用牦牛肉開發生產牦牛肉干,成為食品界一代“明星”。18年來,從“牦牛肉干大王”到“牦牛肉干專家”,產品的換代升級顯示出企業順應潮流、自我顛覆的魄力和決心。
“公司憑借科研和生產基地優勢,實施‘有機綠色牦牛產品輸出工程’,聯合科研單位共同開發出‘綠色健康’‘賦能性’‘功能性’等系列牦牛有機產品,豐富牦牛有機產品類別,提升產品附加值,做強加工鏈。”公司項目部經理馬威介紹說。
從嚴格清洗到精挑細選進行分割,從預煮、分選半成品,到經炒制鹵制、烘干風干,並按照產品類別進行晾肉和包裝,最后經過高溫殺菌微波滅菌以及抽真空醬鹵產品外包裝清洗風干、裝袋裝箱,然后在暫存區存放72小時后,經嚴格檢驗貼上“產品合格檢封”的標簽后入庫……企業立足青海豐富的農牧業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優勢,堅持以牦牛肉為高質量原料,加工成附加值高、深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
在行業賽道上堅持18年,從最初的被動“追隨”到敢於“領跑”行業,“可可西裡”大獲成功。除了在原料選擇上堅持青海的當季採購,企業還努力建立全產業鏈,從源頭上把控牦牛肉的新鮮度和高品質,並做好儲存與加工技術的研究和突破,生產工藝不斷升級,精深加工新鮮布局,實現從原料端到產品端的全流程把控。
在包裝設計上企業也實現全新布局。如果你吃過“可可西裡”牦牛肉干,一定見過它吸睛的品牌LOGO,折射出牛氣十足的“品牌DNA”。 “這隻牛是我們專門請人畫出來的,就是為了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好感和記憶度,提高購買欲望,也是對品牌的保護。”馬威告訴記者,可可西裡在視覺包裝上進行創新,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受到年輕群體歡迎,也為品牌注入了新活力。
作為一個在行業內摸爬滾打幾十載的品牌,可可西裡食品公司不僅沒有固步自封,而是 “察言觀色”,捕捉個性化消費時代的不同需求,始終堅持保持品牌年輕化。
如今的“可可西裡”,已經成為行業領軍品牌、中國馳名商標,連續多年保持年銷售額行業領先。說到近年來公司牦牛肉干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的銷售情況,馬威介紹:“2020年8月,我們進行了省外市場的部署,在全國建設 ‘可可西裡專賣店’,並利用線上平台開設 ‘可可西裡食品旗艦店’和‘可可西裡產品網絡直播店’,一方面為我們的品牌攢人氣,另一方面也讓‘青’字號產品‘飛’到更多消費者手中。”
今天,“可可西裡”藏牦牛肉系列產品、青稞產品的市場營銷網絡以青海為中心輻射全國,產品銷售區域遍布23個省區80多個大中城市以及各大連鎖超市,省內有5600余個直營店和銷售點,電商主要有天貓、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抖音等銷售渠道。2023年截至目前,企業牦牛肉干的銷售額近1億元。
“未來,我們將繼續聚焦牦牛肉干產業,全力把‘可可西裡’打造成國際化品牌,把青海名優特產品銷往世界各地。”馬威表示。
“新丁香”:持續探索創新,堅守老字號品質
說起“丁香”牌面粉,老青海人幾乎人人皆知。面香有嚼勁,經過與水、酵母等結合后,可以做成色香味俱全的饃饃、饅頭、包子等。而今,熟悉的味道,不同的“配方”,依然能喚醒青海人舌尖上的記憶。
三篩、兩打、兩去石、精選、著水、制粉、封口、貼標……12月8日,青海新丁香糧油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青海新丁香”)生產車間內,設備隆隆作響,工作人員不停穿梭,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工廠可日處理小麥500噸。憑借過硬的品質,公司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時代變遷,面對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青海新丁香糧油在堅守老字號品質的基礎上,為創新發展注入新活力。
“‘丁香’面粉是青海人自己的品牌。作為青海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近年來,我們調整企業發展策略,積極探索轉型之路,全力打造高品質、有機綠色青稞精深加工標杆企業。” 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青稞在青藏高原的種植歷史有3500年,是青海省種植歷史悠久、分布最廣的糧食作物之一,同時也是我國藏區的第一大作物、主導優勢作物和藏區同胞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糧,促進形成了極富民族特色的高原農耕文化。
記者在公司青稞挂面生產車間看到,全自動化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和面、熟化、壓片、切條、干燥……伴隨著機器的運轉,傳送帶不停輸送出不同規格的青稞挂面。目前,該產品已列入國家重點項目,並獲得低GI(GI<55)認証及全谷物認証。
來到公司技術中心,色譜實驗室內的工作人員正在認真操作儀器設備。“這台儀器主要是監控青稞原糧中的農藥殘留,保証原糧安全性。公司會對每批原糧進行安全檢測,包括農藥殘留檢測、毒素檢測及重金屬檢測等。”中心經理馬萍講解道。
老字號的價值在“老”,出路在“新”。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借助青海青稞品質優勢,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傳承傳統生產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強化自主研發,積極引進先進設備,使產品日益散發出新的“芬芳”。
其中,青稞米生產線經過精選、去石、過篩、色選等18道工序精磨處理,生產的青稞米為省內外食品加工企業提供了更加安全、營養的食品原料。脫皮后的青稞米精磨成120目以上的青稞面粉,既保留了青稞的營養成分,又解決了青稞雜糧入口難的問題,成為省外雜糧食品加工企業的首選原料,同時為企業自產的青稞挂面提供了原料保障。
“我們要不斷為‘新丁香’加碼,讓更多的人認識這個品牌,知道我們的產品,接受我們的產品。” 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企業已研發生產出青稞挂面、青稞曲奇餅干、青稞方便面、青稞麥片、青稞麥茶、青稞巧克力豆、青稞藜麥谷物棒等多個富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
在傳承中探索,在堅守中創新。“青海新丁香”卯足勁尋找“不老”秘方,在竭力成為全國最好面粉加工企業之一的同時,努力爭做全國最大的青稞原糧供應商、規模最大的青稞精深加工企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實現省級統籌
- 人民網西寧12月15日電 近日,青海省財政廳會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海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青海省分行、省公安廳、省衛健委、省農業農村廳6部門,開展完成全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省級統籌,並將救助基金委托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進行管理,通過提級管理和專業管理兩手抓,更好地發揮道路交通事故“救命錢”作用。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旨在保証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不能按照交強險制度得到賠償時,可以通過救助基金獲得及時搶救。…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