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沙窩窩裡走出一個“生態綠洲”

張洪旭
2023年11月13日09:02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秋季,遇冷變色的鹽爪爪為都蘭湖國家濕地公園披上“紅地毯”。馬翔 攝

  空氣優良天數達90%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2.45%,地表水水質優良率100%﹔建立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和林草長制及河湖長制體系﹔落實國家公益林保護修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獲得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榮譽稱號。這項“國字號”殊榮讓烏蘭縣成為海西州首個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地區。

  近年來,烏蘭縣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始終牢記“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積極融入青海省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著力打造海西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樣板和“柴達木戈壁灘綠色之城”建設典范,取得顯著成效。

  提升“金字招牌”成色

  都蘭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烏蘭縣境內,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這段時間,隨著天氣涼意漸濃,湖岸邊幾百畝遇冷變色的“鹽爪爪”逐漸染紅了大地,駱駝、黑頸鶴、斑頭雁等各類野生動物陸續來到這片壯美的“紅地毯”,嬉戲、覓食、休憩。

  藍天、白雲與高山交相輝映,從高空俯瞰,整個濕地公園五彩繽紛,風景優美,宛如一幅色彩斑斕、如夢如幻的油畫,將美不勝收的“多彩烏蘭”體現得淋漓盡致。

  “真沒想到,這麼多動物會集中出現在這裡,火紅的大地、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雪山、各種各樣的動物,真是太美、太震撼了!”游客梁建庭將手機舉在前不停地拍照。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自然生態系統。近年來,烏蘭縣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原則,持續加大濕地保護力度,採取封灘、育林、育草、減畜等措施,使濕地區域及周邊生態環境總體質量得到全面提升,湖區動植物種類、數量穩步恢復。

  “以前,這裡的濕地生態系統非常脆弱。”烏蘭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高級工程師雷發宙感慨:“像鵝喉羚,幾年前,在湖邊最多能看見幾隻,這幾年經常能看到好多群。還有大天鵝,5年前隻有十幾隻在此過冬,2022年,我們監測到有54隻大天鵝在湖面上嬉戲,這說明濕地保護成效在不斷顯現。”

  為了保護這片濕地資源,烏蘭縣連年對該地區進行棲息地恢復工作,恢復鳥類棲息地2公頃,根據濕地內部分鳥類生活習性,對棲息地環境進行適度改造,構建淺水沼澤、漫灘等。並在濕地公園科普館展示這裡的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和迷人景觀等,不斷增強前來參觀的群眾和游客保護生態的意識及法治觀念。

  雷發宙說,通過近年來的監測、拍攝,目前濕地內有野生脊椎動物98種,鳥類29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黑頸鶴、金雕和白尾海雕等﹔Ⅱ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疣鼻天鵝、黑尾地鴉等共10種,省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灰雁、斑頭雁等。

  書寫瀚海“綠色答卷”

  烏蘭縣地處海西州東北部、青海湖流域西側的柴達木盆地,10年前,沙化土地總面積達154540.9公頃,是青海省沙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小風沙飛揚,大風沙滿天,沙丘無腳處處走,庄稼遭埋常絕收……”幾句形象的民謠,曾是瀚海大漠留在萬裡長路上的真實寫照。現如今,一簇簇梭梭、紅柳、駱駝刺讓沙子放緩了腳步,曾經的風沙肆虐之境已變得綠意盎然。

  “泉水灣”位於烏蘭縣希裡溝鎮境內,這個乍一聽給人以清涼之感的地方,在過去卻是風沙漫天、干旱缺水之地,惡劣的環境給當地百姓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這片新樹苗,是今年剛補栽的。”8月的一天,記者跟隨烏蘭縣防沙治沙工程技術人員孟全菊來到泉水灣,站在一處高坡上,眼前的荒山已被綠色覆蓋。孟全菊說:“眼前這些隨處可見的鄉土喬木樹種、灌木樹種和人工扎草方格就是鎖住流沙的‘秘鑰’。”

  “當時,這裡連路都沒有,也缺少運輸工具,工人們基本是靠著人背肩扛將樹苗運上山,最初樹苗的成活率隻有30%。”2009年,孟全菊剛參加工作不久,參與的第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治沙,她親眼見証了這一地區從荒漠變“綠洲”。

  “在這裡,每一棵樹都‘價值千金’,我們每天都要開展巡護,樹長得好大家都高興。”泉水灣管護站管護員馬佔軍說。

  自“三北”防護林工程實施以來,烏蘭縣堅持因地制宜,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喬灌混交”原則,在樹種配置、治理技術等方面,不斷探索適合干旱區荒漠化特點的防治技術和治理模式,採取工程先行固沙、生物永久固沙、圍欄封禁保護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模式,逐步推進“三北”防護林等林業重點工程順利實施。

  截至2022年底,全縣以固沙、造林、封育等綜合措施,完成人工造林2.196萬公頃,封山育林4.81萬公頃,工程固沙1.81萬公頃,完成“十三五”防沙治沙任務的232.8%。

  打造綠色發展“烏蘭樣板”

  遠山峰巒疊翠,鹽湖清澈如碧。最美七月,一汪汪動人的綠色將整個烏蘭縣城掩映其間。

  烏蘭縣茶卡鎮境內的“茶卡天空壹號景區”作為2023“中國體育彩票”第二十二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的終點站,一路美景給賽車手和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本屆賽事的主題“綠色、人文、和諧、體驗”恰恰與近年來烏蘭縣奮力蹚出生態文明發展之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烏蘭縣生態環境局局長李永超說:“環湖賽對‘茶卡天空壹號景區’的選擇,是對烏蘭在保護生態中發展的諸多實踐給予的激勵和鞭策。”

  9月中旬,自然資源部發布第四批共11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茶卡鹽湖”發揮自然資源多重價值促進生態產業化案例》成功入選,標志著青海省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從理論探索、政策創新到具體案例實踐,有效推動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

  多年來,茶卡鹽湖作為中國首家綠色食用鹽生產基地,按照“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市場運作+可持續發展”模式,挖掘獨特的鹽湖資源,集聚茶卡各類發展要素,發揮自然資源資產多元化價值,推動文化、旅游、工業、農業深度融合,打造“大茶卡”旅游綜合體,將優質生態產品的綜合效益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力。

  同時,搭建“茶卡羊”養殖、農畜產品加工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扶貧產業,每年拉動周邊地區經濟收益近4億元,走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之路。

  環境好了,村民收入更高了,依托鹽湖資源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創新能力已初步顯現。2022年,茶卡鎮實現旅游收入6638.49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09萬元。

  堅持生態優先,創新綠色發展。一路奮發而來,烏蘭縣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資源開發利用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乘勢而上探索出具有烏蘭特色的轉化路徑和實踐模式,用一個個生動范例印証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責編:況玉、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青海省2023年度坡耕地綜合整治工程建設已過半
  人民網西寧11月4日電 (記者楊啟紅)記者從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治理部獲悉,2023年,青海省在黃河流域計劃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3項,坡改梯面積2.2萬畝,修建田間道路36.47公裡、排水溝12.66公裡,項目區涉及湟中、互助、民和3縣(區),總投資4400萬元。截至目前,3個項目區日動用推土機等機械260余台,日投入勞力700余人,共完成坡改梯1.51萬畝,完成率已達69%,完成投資2685.66萬元,完成率為61%,目前各項目縣(區)正按預期目標有序推進,有望12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來自1600多公裡外的感謝信
  “尊敬的班瑪縣公安局知欽派出所領導及全體民警:你們好!請接受我們一行11人最衷心的感謝及最崇高的敬意……”近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公安局知欽派出所收到一封來自河南省洛陽市的感謝信,表達著11名游客對派出所民警的感激、贊揚和認可。 來自1600多公裡外的感謝信。…
你好北京!20名藏族少年圓夢首都
  “我們是去圓夢的,但更遠大的夢想又在這裡啟程了。” 這幾天,一群來自海拔4500米黃河源頭的玉樹少年來到了北京,他們在工人體育館看了一場球賽、和自己喜歡的球員合了影、在與家鄉不同的綠茵場上踢了一場球賽、還爬上夢寐已久的長城、看了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出發前的“夢想清單”一一實現了,新的夢想又在這裡燃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