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青海塔灣:延續之間繪就振興畫卷

走進三任駐村書記的接力幫扶故事

馬可欣 魯丹陽
2023年10月20日09:12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8年間,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一任任第一書記深入田間地頭,一步一個腳印讓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大華鎮塔灣村的村民從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到如今人均年收入達1萬多元。

2015年以來,青海省交通運輸廳按照省委統一部署,選優配強幫扶工作隊伍,先后選派了85名優秀干部職工,組成駐村工作隊,赴定點幫扶村開展系列幫扶工作。

塔灣村便是其中一個幫扶村。塔灣村地處湟源縣以西,距湟源縣城15.5公裡,屬淺腦山地區,平均海拔2700米左右。昔日的塔灣,村容村貌落后、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缺少產業支撐,出了名的貧困。2010年,這裡成為省定貧困村。全村174戶658人中,建檔立卡戶6戶16人,低保戶15戶33人。

青海省交通運輸廳對口幫扶塔灣村以來,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幫扶隊伍,經過幾年時間,塔灣村不僅順利摘下“貧窮帽”,同時也跑出了鄉村振興的“加速度”。走進三任駐村書記的接力幫扶故事,塔灣村的振興畫卷便緩緩展開。

第一任駐村書記李軍:“看到大家的笑臉,我就滿足了。”

“當時村子裡的環境和村民們的出行條件都很差,村子裡連路燈都沒有。”2015年,李軍被選派到塔灣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回憶起初到塔灣村的情景,他仍歷歷在目。

“扶貧工作需要資金、技術,但更需要駐村干部的思想引領、行為帶動,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貧困的斗志和勇氣,再結合塔灣村的先天資源稟賦,將交通優勢轉化為定點幫扶村發展優勢,推動精准扶貧。”李軍的話語中透露著堅定。

李軍(右)為村民致富奔忙。青海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在隨后的五年多時間裡,李軍和駐村工作隊因村制策、因戶制策,為貧困戶修建豬舍,支持村民發展養殖﹔新建村文化廣場、維修老年活動室、村委辦公室,對村內道路兩側和休閑空地進行綠化,健全基礎設施,美化村容村貌﹔整治阿鏵路病害,為沿線群眾提供良好的通行條件﹔利用公路養護部門的機械技術優勢,組織村裡富余勞動力參與公路養護生產,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在李軍和隊員們的努力下,2017年,塔灣村貧困戶實現脫貧,2018年,成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公路修好了,環境也好了,村民們的日子也變好了。

每到傍晚,村民們在村子裡的文化廣場上打籃球、跳鍋庄、跳廣場舞,好不熱鬧。

“看到大家的笑臉,我就滿足了。”李軍說。

第二任駐村書記張洪濤:“這段駐村經歷是我人生中最難得、最寶貴的財富。”

“摘帽不鬆勁,扶上馬還要‘再送一程’。村民們全都走上小康路,我們的任務才算完成。”這是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張洪濤經常念叨的話。

2021年,他接過重擔,開展塔灣村的定點幫扶工作。

為了鞏固好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張洪濤做了不少功課,也暗自給自己定下了工作目標,“要保持幫扶隊伍不散、幫扶力度不減,抓好村裡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管護,還要做好脫貧戶的動態監測和后續扶助及創業就業工作。”

張洪濤(右)走村入戶了解群眾困難。青海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工作面臨的重大課題,是村民持續增收的根本保障,更是防止返貧的關鍵所在。

為了實現產業穩步發展,村民穩定增收,張洪濤組織村“兩委”和脫貧戶學習先進的生豬養殖技術和經驗,鼓勵脫貧戶發展生豬養殖產業。

期間,張洪濤主動與派出單位溝通對接,通過“以買代幫”的形式,將生豬銷售至果洛地區,銷售收入累計達24萬余元並爭取到豬飼料1.8萬斤。

駐村的這段時間,張洪濤發現拉拉口村至阿家圖村路段內非機動車道總是有車輛亂停亂放,他便第一時間協調湟源公路總段施劃停車位1300個,直接受益群眾達2.8萬余人。同時,他積極聯系雙幫單位實施了阿鏵公路病害整治、河道治理等項目,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環境基礎。

“兩年的駐村經歷,讓我從一個交通運輸行業的公路人變成一個有‘泥土味’的鄉村干部,在群眾們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新路上,我和駐村隊員也見証著塔灣村一步步的蛻變,這方水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實踐鍛煉的機會,真正實現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這段日子也將是我人生中最難得、最寶貴的財富。”張洪濤說。

第三任駐村書記楊泉年:做好“引路人”,握緊振興“接力棒”

“來了就要干點兒實事,我要接好前任駐村書記的接力棒,向著鄉村振興再出發。 ”今年6月,第三任駐村書記楊泉年報到時下決心要帶領塔灣村的發展再上新台階。

在楊泉年看來,村民的信任是做好駐村工作的“金鑰匙”。

初到塔灣村,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駐村工作隊員一起走村串戶、遍訪溝溝峁峁——從田間作物到吃穿用度,事無巨細一一詢問,在隨身攜帶的工作筆記上,密密麻麻記滿了群眾的建議和他走訪入戶的點點滴滴。多次的走訪談心,讓他對脫貧戶的情況熟記於心。

楊泉年向群眾宣講政策。青海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產業沿路走,路促產業興。為持續加強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塔灣村在青海省交通運輸廳定點幫扶組的支持下成功並申請了塔灣五村村內巷道硬化工程項目,注冊成立村集體公司“西寧新正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同時,與海東市涌泉純淨水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簽訂純淨水代工生產框架協議,推動“塔灣山泉”礦泉水產業項目落地生根。

“我想盡我所能,打造有特色、有文化,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讓塔灣村的群眾生活有奔頭!”楊泉年說。

李軍、張洪濤、楊泉年是青海省交通運輸廳駐村干部在定點幫扶工作中的一個縮影,懷著忠誠、熱愛與堅持,一批批駐村干部扎根基層沃土,繪就著鄉村振興的新興畫卷。

(責編:馬可欣、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