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小蒜苗”變身致富“大產業”

李延平
2023年09月04日09:08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村民們忙著採收蒜苗。青海日報記者 李延平 通訊員 通組 李婷 攝

  正值蒜苗豐收季。8月2日,走進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極樂鄉下和衷村蒜苗種植地,一股濃郁的蒜苗香味扑鼻而來,蔥蔥郁郁的蒜苗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忙著採收蒜苗,有的彎腰採收,有的摘除黃葉、爛葉,有的打包成捆……

  “得益於去年的好收成、好市場,今年我家擴大蒜苗種植規模至2.67公頃,目前一部分已售出。正是農忙時,每天採收工人有6人左右。”蒜苗種植大戶李萬林在田間揮汗如雨。

  說起蒜苗種植,李萬林最有發言權,“起初我在縣上做蔬菜生意‘眉毛胡子一把抓’,漸漸發現市場上蒜苗供不應求,於是通過查閱、咨詢等方式了解蒜苗的生長周期、產量、經濟效益等。”

  發現商機后李萬林果斷返鄉嘗試種植蒜苗,當年收入可觀。嘗到“甜頭”后的李萬林專心搞起蒜苗種植,到現在已經是第20個年頭了。

  一人致富,帶動一方。目前,下和衷村蒜苗種植面積達20公頃左右,村民人均收入由過去0.7萬元增長至1.2萬余元。

  近年來,下和衷村發揮黨員先鋒崗作用,帶頭種植蒜苗,堅持“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形式和“糧食+蒜苗”三年一輪作的種植模式,以優質農產品示范基地為依托,以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促進農民增收的致富之路。

  為有效解決一家一戶分散種植以及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在下和衷村黨支部的帶領和幫助下,蒜苗種植大戶李清明和李萬林投資25萬元,承包土地10.7公頃,成立清明種植合作社。

  合作社的成立整合了資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潤,實現了“小田變大田”“單打獨斗”變集中經營種植模式,同時也得到了村民的認可。

  “以前種地,種子、化肥、農藥都得自己採購,從播種到收獲全程操心,有時候不僅產量沒有保証,更別提經濟效益了。自從土地流轉后,省心又省事兒,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村民黃應得高興地說。

  黃應得算了一筆耕地流轉后的收入賬,每年有8000元左右土地流轉金,同時外出務工收入5萬余元。

  “我們種的蒜苗賣得好,除了銷往縣內各個菜市場外,還賣到了西寧、甘肅張掖等地,鄉親們靠它來增收致富。我們下和衷村小蒜苗就是我們的大產業。”清明合作社負責人李清明高興地說。

  “我們不光要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也要讓精神‘富’起來。”下和衷村黨支部書記李文奎如是說。下和衷村通過整合整村推進項目資金、干部駐村幫扶資金及幫扶單位資金,打造了極樂鄉下和衷數字電影院,是全省首家農村數字影院,結束了村民長期以來露天看電影的生活,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免費觀影,享受到縣城電影院級別的觀影體驗。“數字電影院的建立豐富了村民們的文化生活,讓村民們切實感受到了富農強農政策的利好。”李文奎說村民們紛紛點贊數字電影院。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和關鍵。我們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優化種植產業結構,繼續深入引導農戶科學種植,推進規模化、專業化種植,不斷提高產品供給和保障能力。同時,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多措施加強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物質富足、精神富有,達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目標。”極樂鄉黨委書記馬美娜說。

(責編:楊啟紅、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第十一屆亞信智庫論壇在青海西寧開幕
  人民網西寧8月29日電 (馬可欣)8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外交部指導、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與青海省外事辦公室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亞信智庫論壇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本屆論壇以“構建文明互鑒與合作共贏的亞洲:亞信的角色與使命”為主題,邀請到來自亞信近20個成員國的駐華使節和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共議當前亞洲安全與發展的重要問題。…
小枸杞如何成為大產業?專家學者為青海支招
  “枸杞產業綠了盆地、紅了產業、富了百姓,走出了一條生態友好、綠色低碳、特色鮮明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夏末秋初,祖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豐”景獨好,枸杞紅滿枝頭,種植戶忙採摘。…
都蘭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式投運
  人民網都蘭8月30日電 (記者楊啟紅)枸杞鮮果、枸杞酒、枸杞雞蛋、枸杞芽茶……都蘭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各種各樣的枸杞產品引人注目。8月29日,都蘭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式投運,該中心總投資3450萬元,佔地49200平方米,集枸杞產品展示和交易功能為一體,分有機枸杞展示交易區、綠色枸杞展示交易區和特色農產品電商區,70余個展位展現以枸杞產品為主的青海都蘭特色農產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