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開展調查研究 聚焦“急難愁盼”

大調研|你家的電梯安全嗎?

人民網聯合調查組
2023年07月26日09:4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出門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電梯是與我們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一類特種設備。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計,10年來,我國電梯總量增長近4倍,每天乘坐人次超過20億。同時,電梯高負荷、大運量、長周期使用現象普遍存在,老舊電梯數量激增,電梯安全主體責任不能有效落實等因素交織,導致電梯問題頻發。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電梯安全”是各地群眾反映較多的急難愁盼問題之一。僅2023年上半年,便有超過6500名群眾留言反映相關問題。

今年5月起,《特種設備生產單位落實生產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和《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落實使用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兩項規定開始施行,為進一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及時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守住電梯等特種設備安全底線,夯實了制度基礎。如何從設計安裝到運營維護的各個流程把好電梯質量關,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人民網記者深入各地進行調研。

調研把脈痛點 排查電梯安全隱患

網友留言截圖。來源:人民網“領導留言板”

5月7日,群眾留言反映海口市龍華區建設三橫路3號金盤花園小區某商鋪業主私自破壞負一與一層、一層與二層樓層間結構樓板,欲私自加裝電梯。5月8日、5月14日,執法人員兩次前往現場檢查,督促該公司對天花板開口部分進行修復並要求當事人立即將所破壞樓板恢復原狀,同時要求物業對該處商鋪的恢復施工方案進行公示,讓小區業主了解施工進度並監督其修復行為。

連日來,海南省海口市相關部門針對群眾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的電梯安全問題,加大巡查監管力度,要求相關單位對違規加裝、使用電梯行為進行整改。

7月3日,《福建省電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動方案》印發。該《方案》提出:對“三無”電梯強化協同共治﹔引導推進住宅電梯購買安全責任和“養老保險”,化解日常維護、零部件更換和大修改造資金籌措難題﹔引導簽訂長周期的電梯運營服務管理新模式,破解當前住宅電梯管理鏈條長、主體多、責任落實難、維護經費籌措難等突出問題。

為了解決一些老舊小區電梯無人管理、無維保單位、無維修資金等“三無”問題,吉林省長春市市場監管局牽頭成立專班,開展專題調研,全力推動“三無”住宅電梯安全隱患整治工作。針對各地隱患整治工作,長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採取“干部+專家”“監管+檢驗”模式,確保“三無”住宅電梯整改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經過調研,我們發現電梯‘困人’‘墜梯’是大家反映最多的電梯故障問題。”長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關分局監管二科工作人員介紹說。

“電梯‘困人’是因為電梯運行過程中某個部件出現故障,電梯啟動自我保護程序導致電梯門無法正常打開。居民乘梯時遇到電梯故障感覺到的‘墜梯’,其實大多並不是墜梯,而是電梯尋址或停止運行,也是電梯出現故障后保護乘客的安全措施。”長春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工作人員提醒:“當被困電梯轎廂后,應保持冷靜,不要通過扒門等方式進行自救,而是要利用對講、電話呼救,等待救援人員。”

老樓裝新梯 提升幸福感

隨著經濟社會、城市建設的發展,電梯總量不斷增加,老舊電梯數量也隨之增長。今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田世宏在“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運行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達到73.68萬台。老舊電梯在性能和安全上都與新梯存在較大差距,加裝新梯或管理維護好“高齡”電梯成為老舊小區大部分住戶的迫切願望。

近日,重慶市渝中區石油路街道一老舊小區電梯經過整治並交付使用,獲得居民一致好評。“此前小區電梯少,電梯空間也小,還經常出故障。每次想出門,總是等幾件事湊到一起再下樓去辦,上下班高峰更是排起長龍。”71歲的老奶奶龔信碧對記者說,“改造以后,電梯既寬敞又明亮。想鍛煉身體,想出門辦事,隨時都可以上下樓,可方便了。”

為更好地促進老舊小區電梯改造,保障公眾乘梯安全,7月18日,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住宅老舊電梯改造更新規范》正式實施,這也是全國首個關於住宅老舊電梯改造更新的地方標准。

渝中區石油路街道二普小區新安裝了電梯設備。龍帆攝

“《規范》最大的亮點有兩個:一是明確對機房部分改造更新后宜配置鋼絲繩斷絲斷股檢測裝置和停電應急救援裝置,將確保電梯更加安全運行﹔二是明確施工單位對電梯整機質保宜不低於5年,且質保期內負責維護保養,這也將大大提升售后服務質量。”據重慶市市場監管局機電處處長陳海鷹介紹,實施后,住宅老舊電梯改造更新的技術要求和售后服務將更加明確,施工過程和檢驗標准將更加規范,同時,也將促進電梯生產單位更加注重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大大增強公眾的乘梯安全。

記者梳理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發現,許多小區存在著專項維修資金提取困難和缺少維修資金的情況,且老舊小區住戶普遍經濟能力較弱,資金問題難以解決。

對此,不少城市正在探索解決辦法。北京市啟動了“電梯安全行動計劃”,通過政府補貼、集體籌資等方式,升級老舊電梯﹔山東省系統梳理群眾身邊的老舊電梯,推動有關部門將老舊住宅電梯納入政府民生保障項目,結合當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加大對老舊住宅電梯更新改造技術支持力度。

精准高效 智慧電梯加速發展

“我被困電梯了,電梯編號G51816,請速派人。”近日,湖北武漢都市圈963333電梯應急處置平台工作人員接到黃岡市民求救電話。在平台的調度下,被困人員從求助到獲救僅20分鐘。這,只是黃岡市接入該平台試運行后處理的一起普通的電梯救援案例。

工作人員正在調配設備。人民網記者 周倩文攝

今年4月6日,武漢都市圈首批城市(鄂州、黃岡)963333電梯應急處置平台在武漢正式宣布開通,此舉為全國創新之舉。“以往,電梯被困人員經常不能准確描述被困位置,進而延誤救援。現在市民被困電梯時,及時撥打963333救援專用熱線,報出6位電梯編號,工作人員就能迅速定位,大大縮短救援耗時。”湖北省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據了解,早在2017年12月,武漢市就啟用了電梯應急處置平台。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平均用時10分36秒,現場實施救援平均用時7分11秒,救援效率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6月,青海省、西寧市一體化電梯應急處置中心在西寧市市場監管局正式揭牌。中心建立“一號對外、統一調度、提高效率、限時辦結、按需轉辦、分析研判”的工作方法,形成受理、聯系相關單位、進度督促、流程記錄、結果反饋、事后回訪、事件歸檔等7個標准化閉環運行模式,實行三級救援聯動的快速救援模式,每級救援時間不得超過10分鐘,以一級響應為主、二級響應為輔、三級響應為保障,24小時不間斷應急值守。

省市一體化96365電梯應急處置中心專人24小時值守,及時應對電梯應急突發事件。劉寧強攝

不少城市利用技術手段,在推行智慧監管上下功夫。例如,上海市嘗試給所有的電梯貼“智慧電梯二維碼”,數據並入“一網統管”平台,用戶、維保、物業以及監管部門都能通過掃描二維碼來獲取信息或一鍵報警﹔浙江杭州正在加快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著力建設了“一庫一圖一碼八平台”的電梯智慧監管體系,並將之融入杭州城市大腦應用場景之中。

6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電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切實落實電梯生產、使用單位主體責任,集中整治非法電梯使用,大力支持老舊電梯更新改造,筑牢電梯質量安全基礎等。守護群眾電梯安全,一直在路上。(徐明玥 馬俊華 劉寶琴 周倩文 郭婷婷 李學山 周小平 張莉萍)

(責編:楊啟紅、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